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逍遙小地主》第四百零七章 雞林道行軍大總管
金仁問抵達長安之後,就朝覲天子,向大唐天子哭訴世子弑君謀反殺害手足之惡行。

 李治安撫了金仁問,但卻沒有直接表態。

 之後一連多日,金仁問帶著大量的金銀財貨四處拜見大唐的宰相重臣們,希望他們能夠幫忙主持公道。

 金仁問的錢大家都收了,可卻並沒有幾個人真的打算幫他說話。

 對他們來說,一個藩邦王子,哪裡能與大唐的江山社稷相比。

 李道宗甚至直言不諱的表示,不管金法敏有沒有真正的弑君殺弟,只要他繼位奉大唐為宗主,繼續忠於王事,為大唐聯攻高句麗,那麽其它的就都無所謂了。

 這般赤果果的話,也多是其它諸位宰相們的心聲。

 誰管你一個藩邦王子啊,大家關心的是大唐的利益。

 “李逍在百濟越來越隨心所欲了!”

 “我看是跋扈。”

 “百濟都快成他的私人領地了。”

 侍中李道宗敲了敲桌子,“李三在百濟的成績還是很顯眼的,換個其它人可不一定能把百濟之地管理的這麽好。”

 中書令李績也替李逍說話,“當初朝廷決定先西後東,從遼東和百濟抽走了幾乎所有兵力,留給李逍的不過是三千老弱傷殘而已,李逍可以說是臨危受命,一個年輕人以一幾之力扛下了整個百濟,當初我都以為李逍扛不了多久的,可事實呢,他不但扛下來了,還做的有聲有色。”

 “李逍不但平定了百濟人的復國舉事,還恢復了秩序,展開了生產。如今百濟不再需要朝廷一粒米糧,還源源不斷的往中原運回錢帛稅賦,據我所知,李逍在百濟一年,就已經上繳了朝廷幾百萬的財賦吧?這筆錢可是比我們去年大唐整個天下三百余州千余縣的財收還高啊。”

 大唐以租庸調為正稅,繳納實物為主,征收錢帛的稅種不多,因此每年錢帛征收的確實不多,也就那麽二三百萬貫錢而已。李績說百濟上繳的錢超過國庫倒也沒錯。

 “李逍那是把百濟王室、貴族、豪強們的底都扒了,他實際上可是扒了上千萬貫,發了大財的。結果這小子隻給朝廷上繳了幾百萬而已,才繳了三分之一!”

 李績呵呵的笑了兩聲。

 然後那位宰相便不吭聲了,李逍確實隻上繳了三分之一,可三分之一都有幾百萬貫,都已經超出了原本朝廷除正稅之外一年的錢帛財收了,這已經是非常的了不得的事情。

 就算是換成在座的幾位宰相親自到那百濟去,都未必能有這樣的政績。遠的不說,之前崔敦禮那不也是宰相嗎,外任安西大都護,結果上任也一年了,那裡不但沒有給朝廷帶來半文錢收入,還盡知道要錢要人要糧,朝廷投入了二十萬大軍進去,還投入了幾百萬貫的錢帛,可謂是個無底洞。

 要不是有李逍安東道上繳的錢帛支撐,以西域那麽大規模的戰事,哪裡還能撐的到今天,早就糧食後勤不繼不得不撤兵了。

 “可也不能太放任李逍,如今的安東道,說是朝廷十二道之一,可在那邊李逍一人身兼七個使職,副大都護兼都督還兼刺史,基本上安東道全他一人說了算,軍權吏權財權通通在身,這樣也不符合朝廷規矩的。”

 李績呵呵道,“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安東道新設,那裡不過是剛征服的百濟舊地,說句不好聽的,當初朝中可是有不少諸公甚至都認為沒有必要納為直屬州縣,要設置為羈糜州,讓那些百濟王子啊貴族們去當都督、刺史、縣令的,諸位難道這麽健忘?”

 李績重提舊事,說的卻是實話,當初可是好多人認為打下百濟後,沒必要派官遣吏過去,直接把那裡設置為羈糜州就好了。而當初若真如此,如今哪裡有一年幾百萬貫的錢帛收入呢?

 如今李逍在安東道,那可不光是征了很多錢帛上來,還在那裡已經開墾了數萬頃的屯田耕地,府兵鄉勇都有八萬,可以說如今的百濟舊地,已經成為朝廷下一步進攻高句麗最堅固的橋頭堡和基地了。

 甚至比起遼東前線還要重要。

 畢竟遼東那邊每年還得靠著朝廷無數的錢糧支撐著,而人家李逍現在都已經能夠自給自足了。

 這一切,都是李逍一人的功勞,手裡當初只有朝廷留給他的三千老弱傷兵,再加上幾個空頭使銜而已。

 現在這個時候,又說李逍權重銜多了,這不是扯淡嗎?

 “都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績緩緩道,“既然李逍認為這金法敏不可靠,那麽我們這些遠在朝中的宰相們,就得聽聽這身處前線的將帥的建議。如果金法敏真不可靠,那麽這就是個隱患,倒不如現在冊封金問仁為王,把這些有二心的新羅人給清除了。”

 “可是英公,現在新羅人又沒李逍說的那樣反我大唐啊?”

 “難道還要等他們反了才行?”李績反問。

 宰相們一番爭議,結果也是沒有結果。

 事情最終呈到皇帝禦案前,請求皇帝裁決。

 新落成的大明宮裡,李治抱著女兒太平公主逗弄,皇后武氏則代皇帝查閱奏章,她初步瀏覽一遍,然後把奏章按輕重緩急分列擺放。不太重要的就放一邊了,皇帝也多不會看,而重要的則放另一邊,她有時還會念給皇帝聽。

 “陛下,這奏折該如何批複呢?”武後問。

 “這還不簡單,既然李逍說金法敏是個弑君殺弟還反唐的家夥,那咱們自然就不能冊封他為新羅王。”

 “詔令削奪金法敏官爵,封金仁問為新羅王,以李逍為雞林道行軍大總管,發兵問罪討伐!”

 “陛下就這麽相信李逍?”武後問。

 “朕確實很相信李逍,但也不只相信他一人。李逍所奏之事,其實百騎司也有奏折,所言與李逍的相吻合。金春秋死的不明不白,新羅王宮也確實經歷了宮變,再加上這金法敏確實不是忠唐之人,所以朕以為冊封金仁問為新羅王倒也符合我大唐的利益。”

 “讓李逍發兵問罪,新羅會服罪嗎?萬一高句麗趁機發難呢?”

 “再給薛仁貴下道詔令,讓他在遼東也操練操練下兵馬,震懾高句麗人。”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