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逍遙小地主》第四百二十九章 保守
江湖越老,膽子越小。

 年紀越大的人,越容易保守。

 政事堂裡的宰相們已經不能容忍李逍了,坊間內相之名,更是讓他們如坐針氈。在這些大佬們看來,李逍這是不守規矩。

 沒有人喜歡那些不守規矩的人,這就如同在狼群中,頭狼總是最提防年輕而又強壯的公狼一樣。

 “李逍不是向陛下提出了這個實道計劃嗎,那乾脆就讓李逍去當個經略安撫使算了。”李義府道。

 相比起李績、李道宗這樣威望重資歷高的宰相,李義府這樣沒什麽根基的宰相,更加的不能接受李逍這樣的內相存在。李績可以高姿態,但他卻無法容忍。

 “李逍剛從安東道節度使任上回來,你讓他再外放個經略,這怎麽可能,他又無罪無錯,讓他如貶謫一樣去做個經略不太可能,陛下也不會同意的。”宇文節覺得不妥。

 道一級的三使中,經略安撫使雖然號稱節帥,但實際上卻是最沒實權的一個。李逍既然都已經是內相了,讓他外放做個無權節帥,這不現實。

 “那就讓他做觀察轉運使!”

 三司的品級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正三品,這個品級比原來的大都護的從二品略高,但也是考慮到中央六部九卿的長官也才三品,甚至政事堂的許多宰相也才正三品,因此便沒再定為二品。

 而大唐上州的刺史是從三品,三司長官自然不能比下屬刺史還低,於是最後便定在了正三品。

 觀察轉運使負責一道的官員監督考核以及財稅轉運,說來這是權力極大的。

 不過沒有民政權的觀察轉運使,權力也還是受限的。

 “觀察轉運使比起承宣布政使來說,倒是還略權重些,只不過讓李逍去哪道?”

 “乾脆就去青海道好了。”李義府道。

 宇文節連忙搖頭。

 開什麽玩笑呢,雖說青海是打下來了,可那裡有什麽?

 雖說地方很大,可有多少人口?

 全加起來,都沒一百萬人口的窮偏地方,讓李逍去做個觀察?李逍肯嗎?這不是明擺著告訴人家,李逍這是被貶了嗎?

 “我看啊,咱們還是得大度點,既然要讓李逍出京,就得讓他願意。別再說什麽邊疆之地了,那種地方李逍是不肯去的,皇帝也不會肯的。要去,只能安排個富庶之地。”

 宇文節還是比較老道的,知道李逍如今受寵。若說隨便把李逍打發到哪個地方去,那不可能。

 李逍無錯無罪,總不能把人家貶謫,得有理由啊。

 既然不能貶,那就只能捧。

 隻說李逍才能出眾,有治理地方的幹才,讓他主掌一地,發展地方,這才是正經理由。

 “河東、河南、河北?還是淮南、山南、江南、嶺南?”

 除去邊疆諸道,其它地方倒還都不錯,但黃河以北比起黃河以南要富庶,而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又要比長江以南更富庶。

 如嶺南、劍南、山南這幾道,雖然也有幾個比較富裕的州城,如益州、廣州、荊州等,但總體來說,還是遠不及中原之地的。

 讓李逍去河東河南河北這幾道,那就真是太優選了。

 “劍南道如何?”

 劍南道那可謂天高皇帝遠了,畢竟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把李逍扔到劍南去,一年都未必能回來一次,而且劍南那邊西南是吐蕃,東南是南詔,都是不安份的,境內又多蠻夷部落,足夠讓李逍忙活的了。

 “不妥!”

 許敬宗卻出聲反對。

 “劍南靠近吐蕃和南詔,若讓李逍去那邊,以他那性子,只怕正好給他機會鬧事了。無事他還要生非呢,若讓他在那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搞不好他就要搞事情,到時我們還得被他牽著鼻子走,更煩人。”

 想想李逍在安東,就三千老弱,他都有本事在那搞風搞雨,不但鎮壓了百濟人復國,還把倭人大敗,又趁機吞並了新羅,愣是把一盤死棋給折騰活了。

 讓李逍去了劍南,誰知道他到時會怎麽折騰,而大家並不認為李逍每次都會有那麽好的運氣的。

 萬一他點了火,最後卻無力控制,那會燒到長安來的。

 “要我說,還是讓他去嶺南道吧,嶺南也遠,但那邊相對來說環境較好點,不容易有機會讓李逍搞事情。”

 “我看可以,讓李逍做嶺南觀察轉運使,讓他去那邊監督那些嶺南的酋長們去,再替朝廷好好的征征稅賦。廣州港自南北朝以來,皆為大港,可如今朝廷收到的稅賦卻還不及赤山港這樣一個新開港三年的商港,廣州的人口也已經破了十萬,這可是我大唐繼長安、洛陽、揚州、益州之後,第五個破十萬人口的州城,但稅賦卻太少了,讓李逍去那邊收稅去。”許敬宗捋著胡須道。

 廣州是南道通夷海路的大港,每年進出的商船無數,但收的稅卻極低。兼之嶺南那邊還有許多俚越和漢人豪酋早年歸附朝廷後,被朝廷授予官職,導致嶺南那塊地方,雖說早就是朝廷直轄的州縣,但俚越土人的勢力,以及那些數百年的漢人豪強勢力極強,比如說馮氏、冼氏、陳氏等。

 在早些年經歷了嶺南土酋叛亂後,這些土人的勢力雖然削弱了些,但依然還是很強的。

 朝廷在那邊的真正控制力不強,甚至有些偏遠的州縣,也就只能控制個州城縣城,其余的地方,那都是那些土人和黎越人說了算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控制力難以增強,稅賦征收更就別提了。

 每年的稅賦都征不齊,甚至人口清點登記,田地丈量造冊等工作都做不下去。

 而那些嶺南人私采礦產,也往往並不向朝廷上課。

 嶺南道還是大唐唯一一個到現在都還是禁止銅錢流入的道,那邊以舊銅錢和銀錢為主。

 嶺南有太多問題了,雖然一年形勢比一年略微有些好轉,但是改變還是太緩慢了。

 李逍不是有本事嗎,那就把李逍扔過去好了,讓他去監督那些土人刺史、縣令、都尉們,讓他去向嶺南人征稅,讓他去把嶺南的財稅轉運到兩京來。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