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逍遙小地主》第一百七十四章 為虎添翼
騎在馬上,李逍十分懷念後來。

 後來的我們,有平坦的柏油馬路,甚至就是最偏遠的鄉下農村,也早就村村通了水泥路了。

 這藍溪也算是天子腳下京畿之地,尤其是藍溪還處於關中通往山南的要道藍武道上,這若放後來,這肯定是有高速的啊,甚至說不定都能算是五環之內,地鐵、公交、輕軌啥的都有。

 可現在,土路。

 乾旱許久,路面倒是不泥濘了,可全是灰。

 尤其是閻立本雖然沒大張旗鼓,可也幾十號人呢,這車啊馬的一走,頓時飛沙走石。

 看著閻立本一把年紀的老頭,人家還是副國級的高官,可卻依然身子筆挺的坐在馬上,那氣勢,真讓李逍有些佩服。

 都說大唐尚武,還真是沒錯。哪怕是個文官,也一樣如此。閻立本可是大唐有名的技術型官員,不但繪畫技藝了得,尤其人家還是建築行業的頂尖大師,這樣的文官,還一把年紀了,可照樣佩劍騎馬,八十裡路半天就要往返,可知道多硬氣。

 相比一下,南北朝時的南朝貴族士閥們,卻最喜歡的是坐牛車。漢以來,牛車最受貴族們歡迎,皆因高級牛車比起馬車來可是更為舒適,牛車速度慢,不比馬拉車快。

 因此,許多貴族,尤其是那些貴族女人最喜歡乘牛車。

 但到了唐朝,牛車卻慢慢式微,皆因唐人尚武,官員們幾乎都習慣騎馬,不論文武,而就算是一般的貴族子弟和家眷,也多乘馬車。慢騰騰的牛車,反不受待見了。

 這就類似於在南朝時早有的人抬輦,在如今卻很少看到。

 以前人覺得重要場合,坐車為禮,騎馬為失禮。而自唐朝始,上到皇帝下到平民,卻都以乘馬聊服為禮。男子們在隆重的場合,全都騎馬。

 甚至流風所及,許多婦女也騎馬。

 唐人愛騎馬,馬具也比較發達。比如這時代的鞍,已經是在漢魏時高橋鞍的形狀下加以調整,後鞍橋向下傾斜,更便於乘者上下,對人體也更適合,可以稱為後橋傾斜鞍。

 這種鞍說白了就是U形鞍,比起漢代的V形鞍來,要舒適些。

 但對於李逍這樣的人來說,這種鞍具還是舒適性不高。鞍具嘛,最重要的作用當然是騎乘時坐著用的,坐,就得舒適。

 簡單點說,就是後世的普通摩托車、電動車的坐墊也比現在這種木頭製的橋鞍舒適啊。

 雖說這時的馬鞍以木頭為骨架,外面會蒙上牛皮,甚至有用金銀珠寶做點綴裝飾的,可說到底還是木製鞍。

 木鞍可是硬的,那幾層皮革也不會有太大的減震緩衝作用,一口氣跑個百八十裡的,人真的會震散架。

 唐的馬鞍,鞍下還有韉,在後世則稱為鞍褥,一般用氈子做成,也有用皮毛做的,比如皇帝的鞍韉,就有用虎皮做的。

 而在韉之下,還有障泥,障泥懸掛在韉下。

 為了固定鞍、韉,還要向馬胸、尻、腹部引出帶子加以系結固定,自馬鞍底下繞住馬腹的帶子稱為腹帶,自馬鞍向前繞過馬胸的帶子則叫攀胸,而自鞍後繞過馬屁股的帶子則叫鞦。

 有些人還會在鞍後每側散綴一些裝飾性的帶子,甚至不少唐人還會在自己腰帶上也散綴一些短帶子,名鞢韄。

 一套上等的鞍韉就包括所有的馬具,價格是極高昂的。

 但今天李逍看閻立本和狄仁傑兩個大唐官員的鞍韉卻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木頭鞍骨,外蒙皮革,高橋式馬鞍。這種鞍跟他那幾個朋友送他的鞍具大致差不多,短途乘騎還沒什麽,稍騎遠些就屁股疼。

 還沒騎老式自行車舒適。

 他一邊拿了塊布把自己的嘴鼻給包裹起來,做了個簡單的口罩防灰塵,一面想著,要是再有個墨鏡就好了。

 嗯,馬鞍若是能再改進一下就更好了。

 若是能把這兩頭高高翹起,中間凹陷的馬鞍改進成摩托車坐墊那樣的,估計就會舒適許多吧。

 那樣的明顯更平穩一些,而且如果由木製改成皮革的,中間用獸骨或木頭做點支撐,那麽肯定就不那麽硬了。多層式皮墊肯定能舒適許多。

 “在想什麽呢,是不是在想著一會見到陛下後不知道說什麽了?”閻立本笑著扭頭對他道。

 李逍對閻老頭感覺不錯,堂堂京畿地區一把手,紫袍大佬,卻還能對他這樣一個小老百姓和和氣氣的,這可十分不易。

 特別是佩服人家親自騎馬趕來見他,畢竟往返一百六十裡路呢。

 “沒想那麽遠。”李逍對閻立本笑笑,“逍只是覺得騎馬挺累,佩服閻長史一把年紀還能夠堅持騎馬,真是難能可貴。”

 閻立本笑笑,“這有什麽,我雖說是個文臣,可老夫以前也是數次隨軍前線的。”

 狄仁傑便在一邊小聲解釋,說閻立本以前曾先後跟隨過隋煬帝和唐太宗東征高句麗等,雖不曾持刀廝殺,但騎馬真算不得什麽。

 “怎麽?騎不慣馬?你這樣的年輕人,不會騎馬可不行。尤其是我們關隴子弟,哪個不得學會騎馬。這次你發現玉米有功,肯定會賞的,到時你說不定就能得爵授官,可不能到時成為了大唐貴族,卻還連馬都不會騎,那時可就要被長安恥笑了。要知道,在長安,連貴族家的女眷們,可都是會騎馬,甚至還能騎著小馬打馬球呢。”閻立本笑著說道。

 “呵呵,可能小子的想法跟長史不一樣吧。 小子騎馬覺得累,想的倒不是如何改進騎術,而是想著如何改進一下這馬具。比如說這馬鞍,未免有點太過高過深了,如果說適應戰場倒是不錯,可是尋常騎乘的話,這種鞍具未免有些不太適用。如果加以改進,比如說把木頭鞍骨改成僅以木頭或獸骨等做部份支撐,而以皮革為主,用多層皮革做鞍,特別是改變這種兩頭高中間深的形狀,改成更平伏一些的形狀,把鞍、韉連為一體,讓馬鞍更適合乘坐,豈不更好?”

 閻立本雖然如今是雍州長史,但他們閻家可是工程世家,搞工程技術聞名,而且以繪畫擅長,對於李逍提出的這個想法十分喜歡。

 “改良馬具,你說的這個方向倒是不錯。不過光有想法還不夠,若是你真的能夠研究出好的改良辦法,那可又是功勞一件。特別是你若是能夠改良出更適合騎兵作戰用的馬具,那麽絕對會有重賞。”

 騎兵不論什麽時候都是重要的兵種,戰場上往往是決定性的力量。馬鐙的出現,讓騎兵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而馬鞍也一樣能夠為虎添翼。

 閻立本越看越有些喜歡李逍了,這個年輕人,想法不一般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