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逍遙小地主》第二百零七章 暴屍3日
兩朝元老褚遂良就這樣狼狽的被拖出了朝堂,殿中的宰相們知道,如無意外,褚遂良這輩子都別想再進入這座政事堂議事大廳,甚至這輩子可能都回不到大唐的權力中心長安城了。

 新貴派李義府、許敬宗等人是滿臉興奮,這是一場極有意義的勝利,這標準著過去高高在上的元老們也不過是外強中乾的紙老虎而已。褚遂良倒了,剩下的幾個又還能堅持多久,以後就是他們的天下了。

 禦史大夫宇文節眼裡更是露出了大仇得報的得意,雖然做為宰相,他本來不應當這樣小器,可當初他做侍中的時候,可沒少被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這對搭檔合夥坑害,上次要不是皇帝力保,那麽現在呆在潭州當都督的可就是他了。

 李績和長孫無忌都沉默著,兩人做為主持朝政的重臣,今天表現都一般。

 “陛下,褚遂良既被罷相貶官,那麽中書令一職空缺,中書省不可一日無長官,還請陛下早選任賢良。”許敬宗趁熱打鐵。

 在唐初之時,尚書省的左右仆射是宰相之首。但在貞觀末年開始,左右仆射被削弱,中書令成了龍頭老大。褚遂良被趕出朝堂,中書令這一要職空缺,誰不盯著?

 許敬宗眼下職務是中書侍郎,正是中書省次官,他巴不得自己更進一步。哪怕當上了中書令上面還有知中書門下二省事的長孫無忌,和知尚書省事的李績,那他也一樣能在宰相裡排到第三的。

 不過李治顯然有他自己的打算。

 “太師長孫無忌檢校侍中,加封揚州大都督。”

 “太尉李績檢校中書令,加封並州大都督。”

 “於志寧遷尚書省左仆射,許敬宗遷尚書省右仆射。”

 ·······

 出人意料的任命,甚至事先沒有跟宰相們商議過,突然拋出來,而且明顯就是不容更改之意。

 長孫無忌和李績仍然是同中書門下三品銜宰相,但兩人有官銜裡少了兩個重要的職銜,一個是長孫無忌的知中書門下二省事和主持朝政,二是李績的知尚書省事和主持朝政。

 知,是唐朝官員任命的一個名詞。朝廷對官員的任命用詞裡有許多種形式,比如拜、授、除、遷、轉、進、貶、充、試、檢校等,不同的用詞代表不同的含義。

 比如知,意為兼理某官職務,非正拜,由詔敕委任,無職不可由敕旨以他官知其事。

 啥意思?

 意思就是官職前加個知字,這就相當於不是正式委任,只是兼任一下某職,而且這種任命,不是通過朝堂正式程序,而是由皇帝的詔敕委任的,可以繞過政事堂和吏部的那套流程。

 知尚書省事,相當於兼任尚書令的職事,但不等於尚書令的官職。知中書、門下二省事,兼管二省的事務,但不相當於中書令和侍中。這是李治詔敇委任二人的兼職,二人也各有本職。

 現在,兩人都沒有這個知省事的職了。

 李績是檢校中書令,檢校,在此時是代理的意思,不是正式的中書令,是代理中書令此職,相比知中書省事,這還又有不同。雖不是正式官職,但不是兼職了,而且檢校職,也一樣要經過政事堂的。

 長孫無忌也不再兼管中書和門下二省了,他現在隻代理門下省的長官一職,隻管一省。

 之前兩人頭上的主持朝政銜也沒了。

 現在,理論上來說,長孫無忌和李績這兩個宰相,與其它政事堂的八個宰相一樣,都是一樣高低,沒有誰高誰低了。

 這相當於恢復到了過去的慣例,但在這個時候恢復,還是透露著不同的意思的。

 “臣領旨。”

 李績沒有猶豫,上前謝恩領旨。主不主朝朝政,他其實不在意,而從知尚書省事到檢校中書令,換了一個省主管,但權力其實還更大些,畢竟如今是以中書省為主。

 皇帝當初讓他主持朝政本就是要平衡長孫無忌的,李績哪會不懂呢。

 倒是長孫無忌,怔怔出神好一會,也沒有上前謝恩領旨。

 從當年李治剛登基時的一人主管三省,到現在成了檢校侍中,長孫無忌心情是複雜的。老夥計褚遂良剛倒下,他也緊接著被安排了。

 “臣許敬宗謝恩領旨。”許敬宗見長孫無忌一直不吭聲,自己倒有點急不可耐的上前謝恩領旨了。

 尚書右仆射總比中書侍郎強,右仆射是尚書省的長官,侍郎只是次官,而且中書省還有兩個侍郎,這能一樣嗎?

 李治見長孫遲遲不應答,問,“太師可是有何意見?”

 長孫無忌回過神來。

 ‘陛下,大都督之職向來由親王遙領,臣不敢擔任。”

 大唐有都督府四十一個,都是在緊要之處所設立的。都督掌諸州兵馬、器械、城隍、鎮戍、糧廩、總判府事。職責就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

 論起來,職權當初是極大,這是在隋朝總管府的制度上傳下來的。

 四十一個都督府,其中有五大都督府,以潞、益、並、荊、揚五州為大都督。

 李治讓李績和長孫無忌擔任揚、並大都督,其實也只是遙領,因為這兩人為宰相不可能出京任職,跟其它大都督一樣,由親王遙領,也就是掛個名而已。

 這都是慣例了,長孫無忌卻要以這個為借口拒絕,名為拒絕大都督任職,其實是不肯接受皇帝對他的官職調整了。

 “太師,大都督之職向來為遙領的。”李績似好心提醒,其實是在告訴他,如今情況,你願不願意,這事情其實都是沒的改變的。

 政事堂裡, 現在還有十個宰相,褚遂良被拖出去之後,現在元老派和新貴派的力量對比,可是四比六。兼之這又是皇帝提出來的調整,有新貴派全力支持,長孫無忌同不同意又有什麽區別呢?

 可以說,一步錯步步錯,如今的朝堂上,長孫無忌是已經毫無優勢。

 於志寧這個時候也站出來領旨謝恩,接下了從侍中遷為尚書左仆射的任命。他不久前還是右仆射,被遷為侍中,沒幾天又被調回了尚書省了。於志寧話不多說,雖說也是元老派,但明顯跟褚遂良有些不同。

 他這個時候接旨,便讓長孫無忌孤立無援。

 接下來的政事堂宰相會議,便順利的把宰相新調整給通過了,同時通過的還有對褚遂良貶官的決定,以及追查紇乾承基罪行,將其屍體懸掛長安城門暴屍三日,並將藍田關鎮將趙持滿斬首示眾。

 紇乾承基自殺了也沒有,依然要把屍體拉出來掛城頭上暴屍。而趙持滿也沒落到好下場,處以腰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