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逍遙小地主》第二百三十五章 胖狐狸
金殿上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皇帝李治都已經身子前傾,屁股離開了龍椅,他嘴巴微張,滿臉震驚之色。這本是他夢裡都想的事情,元老們處處乾政,讓他早就想趕幾個元老走了。

 可是不管他怎麽明示暗示,長孫無忌他們根本就不理會。

 好不容易才趕走了褚遂良,但朝中還剩下了好幾個老不死的。

 誰能想到,長孫無忌會主動請辭呢,而且是三位元老同時請辭。

 侍中長孫無忌、尚書左仆射於志寧、門下侍郎韓瑗同時請辭,這簡直就是一場地震。

 李治震驚之後,首先想到的,莫不是長孫無忌等人想以退為進,以此要挾他?

 他冷靜下來,身子又坐了下來,脊背往椅背上靠去。

 心思急轉,卻一時又得不出什麽結論來。

 本來今天會有一場惡鬥,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按原本計劃,禦史大夫宇文節會出列彈劾長孫無忌,然後他著有司調查,到時再拿出點證據來,那時就要治長孫無忌的罪,將他馬上貶離朝堂。

 李治還在沉默,這個時候,龍椅後面傳來一聲輕微的咳嗽,這聲咳嗽隔著龍椅後的屏風傳來。

 這是武氏的聲音,今天本會有場腥風血雨,因此武氏請求在殿後屏風後面旁聽,李治答應了。

 明顯,武氏覺得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不管長孫無忌三個怎麽想,可這不正是他們一直想要的結果嗎?

 正好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的答應了下來,然後將三個老不死的趕出朝堂,豈不是一了百了。

 雖然武氏不知道為何來濟沒有請辭,但只要這三個走了,元老派也就剩下一個來濟和一個宇文節、李績了。但李績和宇文節早就是皇帝的人了,這等於來濟留下來也是孤木難支,以後朝廷就再沒礙皇帝眼的人了。

 李治回過神來,目光掃過大殿。

 “長孫太師、於仆射、韓侍郎,你們都是元老功勳,國之宰相,朝廷離不開你們啊,朕離不開你們啊。”雖然心裡巴不得這幾位滾蛋,可該做的表面功夫還是得做的。

 長孫無忌卻很乾脆的再次請辭。

 兩辭兩不許。

 最後,再次請辭。

 三辭。

 這下,李治終於扭捏著假裝無奈的點頭同意了,一聲歎息。

 金殿上,百官還處於震驚之中。

 他們到現在都還沒明白,怎麽來了這麽一出。

 唯有後面的李逍,驚了一會後,這會已經唏噓著長孫無忌的果決。

 昨天自己只是提醒了長孫幾句,長孫馬上就已經想明了其間的厲害關系,與其等著皇帝把他們如老狗一樣趕出朝堂,還不如主動離開。

 李治幾聲挽留之後,長孫無忌、於志寧、韓瑗三位元老終於光榮退休了。

 長孫無忌不但辭去了同中書門下三品、侍中職,還辭去了揚州大都督職。

 李治心情非常高興,他想不到長孫無忌轉變這麽快,之前親自上府又送錢又說好話的,長孫無忌都不肯退。

 高興之余,李治便忘記了昨天答應武氏要對長孫無忌先貶後殺了。既然長孫主動退了,那就沒必要動手了。

 念叨著長孫無忌的扶保之功,李治便當即下旨,拜太師長孫無忌為河南府尹、東都留守,令鎮守東都洛陽,增趙國公實食邑三百戶,並前食實封共一千六百戶。

 拜於志寧為太原府尹、北都留守,加太子太師,進封燕國公,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戶。

 又以韓瑗為太子太傅,進潁川郡公,增食邑三百,通前共實食封八百戶。

 老臣識趣,李治也大方了一把。

 每人賞了三百戶實封食邑,還各給了幾個榮銜。

 太師、太子太師、太子太傅這些銜雖尊,但畢竟不過是榮銜,不視事無實際職權。而河南尹、洛陽留守和太原尹、北都留守,其實也是遙領,並不用他們去實際任職。

 這也算是李治對他們扶立保駕之功的酬謝了。

 屏風之後,武氏聽到皇帝的禦封,眉頭緊皺。她並不相信長孫無忌幾人有那麽識趣,她覺得這裡面肯定有問題。

 本來不管什麽問題,先將計就計把三人踢出朝堂再說,可皇帝卻還給三人如此高的榮銜。

 長孫無忌三人又是三辭不許方受。

 “臣長孫無忌有本上奏!”

 長孫無忌再次上奏。

 “太師有事直言。”李治心情很好,以後在朝堂上就看不到長孫無忌這張胖臉了,也看不到於志寧那張苦瓜臉了,還有韓瑗那張黑臉,通通都不用看了。

 長孫無忌緩緩出言,“臣奏請陛下赫褚遂良之罪,褚遂良年老體弱,嶺南瘴厲之地,還請陛下念其往日之功勞辛苦,赫其過錯,讓他致仕還鄉。”

 李治一聽提到褚遂良,先是有點警覺。

 等聽說是讓赦免其過錯,放褚遂良回京後,又不由的心頭一松。褚遂良剛被他又貶為桂州都督,桂州都督雖說是貶官嶺南,可桂州卻是一個要地,桂州都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職務。

 若是長孫無忌出面要求讓褚遂良回老家,倒是不錯的。

 讓褚遂良回家養老,總比他還繼續當官好,哪怕是個嶺南的都督,那也得提防。

 “允,進褚遂良太子太保、周國公,加實食邑三百,通前八百戶。”

 “臣韓瑗有本上奏!”

 長孫無忌說完,韓瑗又出來了。

 李治眉頭微皺,不過沉吟一下還是點頭,“韓卿請說。”

 “臣鬥膽請陛下赦免薛萬徹、執失思力、房遺直之罪,允其還朝。”

 意料之外,又是一個意料之外。

 薛萬徹、執失思力、房遺直,那都是之前房遺愛謀反案裡的謀逆之臣,他們和李道宗、李恪等本都是判了死罪,結果後來李恪免死,李道宗近日又起複,沒想到,現在韓瑗這個當初親自審理此謀逆案的人,卻又提出要把這幾人赦免回朝。

 當初若不是後來因李恪之事,李治心有不忍,本來薛萬徹這些人都被殺了的,事後沒殺,但都流放嶺南,除籍為民了。

 “陛下,薛萬徹、執失思力等皆為本朝名將,如今四海未靖,諸藩不服,正是朝廷用人之時,請陛下念在他們以往功勞,給他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房遺直是梁國公房玄齡之子,功勳之後,請陛下憐憫。”

 武氏在屏風後已經漸漸聽出點味道來了。

 長孫無忌、於志寧、韓瑗三人主動請辭,可卻也是有條件的。他們留下了來濟在朝繼續為相,然後又給薛萬徹、執失思力、房遺直等翻案。

 為何要為當初他們一手打翻的這些人翻案?

 武氏覺得長孫無忌他們肯定所圖甚遠,雖一時還搞不清楚,但肯定不簡單。

 她咳嗽了兩聲,想提醒皇帝莫要答應長孫無忌他們。

 可這個時候的李治卻想到另一邊去了。

 當初那個案子是長孫無忌主張,他也默認過的。但事過境遷,李治覺得已經無所謂了,如今他皇位穩固,大權得掌,就連長孫無忌都主動請辭致仕了,又豈還會擔心薛萬徹等人?

 要不然,他也不會赦李恪,召回李道宗了。

 “可!”

 李治終於出聲同意。

 武氏在後面急的跺腳,氣的鳳眉倒豎。

 達成目的的長孫無忌三人終於退下,不再說話。

 李治也長松口氣,三位元老終於退下了。

 殿中,禦史大夫宇文節站在那裡愣神。

 他看看皇帝,看看長孫無忌,知道自己錯失了一個最好的報仇機會。本來今天能置長孫無忌於死地,可長孫無忌居然提前一步主動請辭。

 現在,長孫無忌他們全身而退,他再無機會報仇了。

 心裡有些黯然,甚至有些索然無味。

 殿中君臣,此時或許唯有李逍是最明白長孫無忌今日的一舉一動的。

 從主動請辭,到為褚遂良、薛萬徹他們平反,這是一步很大的棋子。

 薛萬徹和執失思力都是駙馬,兩人自然也是關隴貴族的一員,這兩員都是悍將,若他們回朝,重新使用,依然是有機會統帶大軍的。

 若加上已經還朝的李道宗,那麽關隴集團一派,雖然長孫無忌他們退出朝堂,可是李道宗又將接過大棒,重新團結關隴集團。

 李道宗入中樞,再又有薛萬徹、執失思力這樣的名將還朝,那麽在軍方,就不再是李績和程咬金這等山東新貴們獨掌軍權了。

 至於為房遺直平反,則算是長孫無忌他們走前順便賣個人情。房遺直是房玄齡的長子, 房玄齡為相幾十年,朝野故吏親朋遍天下,這個人情總不會白賣的。

 李治繼位後,最大的兩場政治鬥爭以一種奇妙的發展結束了。

 房遺愛謀反案,除了死去的幾個宗室親王和幾個小角色,大半被牽連打倒的人又被平反了。

 而本來極為緊張,形勢一觸即發的元老派和皇帝的鬥爭,也以元老派的主動投降告終。

 皇帝李治覺得心神舒暢,一直壓在心頭的幾座大山一掃而光。

 李逍坐在殿中,則是在想,歷史又一次改變了。而這一次,究竟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呢?

 長孫無忌究竟是聽了自己昨日那番話才有了今天的決定,還是說,大唐的歷史早在不經意間,就偏向了某條岔道?

 抬頭,卻正好看到長孫無忌回頭向他望來,還向他微微一笑。

 這個胖狐狸,似乎笑的還挺得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