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逍遙小地主》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子不自由
長安,太極宮。

 二月裡乍暖還寒,剛減了幾天衣服,轉眼又已經冷的人不得不披上皮裘。

 宮前那如欺霜賽雪的滿樹梨花,也一夜之間繽紛雪路,為地上銀裝素裹。

 “陛下,天冷了,多添件衣服,莫要著涼了。”

 武氏挺著隆起的肚子,手捧著一件親自做的孔雀裘為皇帝披上。

 “這麽冷的天,愛妃不在殿裡休息,怎麽跑來這裡了,外面風跟刀子似的。”李治握住武氏的手,發現她雙手冰涼,充滿疼愛。

 “臣妾一人呆著也是無聊,就過來瞧瞧陛下,把剛做好的裘衣送來,還順便做了碗熱湯。”

 “愛妃真好。”李治笑著說道。雖然武氏比他還大好幾歲,還曾是他父皇的才人,但他自貞觀之時起,就偷偷的愛慕著她。後來太宗病重,做為太子的他常陪伴床前,與照顧太宗的武氏也時常接觸,慢慢的兩人便心意相通。

 直到現在,李治對武氏都一如繼往的憐愛。

 相比起他后宮裡的王皇后、蕭淑妃等人,李治唯獨愛武氏一人。或許,這跟武氏是他真心喜歡並接進宮有關,其它的女人,不過是他的父皇為他作主娶納的。

 “有些人若是也能與愛妃一樣體貼就好了。”李治歎道。

 武氏看了眼皇帝案前的奏章,一眼迅速掃過,從那熟悉的筆跡這看出這幾道奏章是宰相長孫無忌、褚遂良、於志寧等人所寫的。

 “國舅還在為陛下赦免李恪和留下宇文節一事而不滿嗎?”

 “嗯,不依不饒,尤其是對於朕留下宇文節,並要讓他改任禦史大夫一事,是堅決反對。一連上了七八道奏章,甚至還把褚遂良、於志寧等這些大臣都拉著一起了。”

 長孫無忌既是國舅,又是宰相,特別還是太宗當年留下的顧命大臣,他還是如今關隴貴族們的代表。

 他的態度,對朝政至關重要。

 當年若不是這位國舅,李治太子都當不上,更別提當上皇帝。

 可即位數年,李治也越來越不滿這位舅舅了,他一直還把自己當成一個孩子,什麽事情都要替他做主。

 李治本想著好好籠絡這位國舅,可兩人的分歧越來越多。

 “陛下,國舅向來如此,陛下不是早就知道了嗎?”武氏對長孫無忌也是很有不滿的,蓋因武氏雖然得寵,但在宮中不過是一個昭儀。

 昭儀雖為九嬪之首,但上面卻還有四妃和皇后,她連妃都算不上,只是個嬪。皇帝喜歡武氏,早想冊她為妃,可此事卻被長孫無忌堅決反對。

 武氏出生之時,雖然她的父親是大唐開國功臣,為太原首義功臣,位列國公,曾任過朝中工部尚書,也做過地方的都督,她的母親更是隋朝皇族,是親王之女。

 但長孫無忌等人卻一直都認為武家不過是暴發戶。

 武氏的父親當年不過是一個庶族出身的商人,通過結交官員,在隋帝營建東都等眾多工程中提供木材,賺了許多錢。然後買通太原官員,獲得衛府隊正之職。

 後來又結交太原留守李淵,為李淵提供了大量錢財,追隨其造反,又因其經營管理的才能,一步步進入朝堂高位。兼之續娶了隋朝皇族之女,讓家族地位大大提升。

 但在長孫無忌這等老牌關隴貴族眼裡,武家是上不得台面的。尤其武氏以前還曾經是太宗的才人,才人也是皇帝的后宮女人。

 當年李治把在感業寺出家的武氏接回宮,長孫就是十分不滿的,這有違倫理綱常。

 現在做了昭儀,都已經是給了皇帝面子。

 還想立她為妃,這怎麽可能。

 “朕向國舅解釋了很多,可他就是不肯同意。”李治很無奈,對於長孫無忌,他越來越不滿,可另一面卻又十分忌憚。

 長孫不僅是他的母舅,更是朝中宰相,執掌朝政,身後站著的是一個強大的關隴貴族集團。

 這個集團之強大,沒有人敢小覷。

 在北朝後期,也就是西魏、北周時開始形成了一個以關中隴右地區的軍事貴族們為核心的集團,北周、隋唐的皇族以及皇室的姻族都出自這個集團,鼎鼎大名的八柱國家,其中李唐皇族就是八柱國家之一。

 大唐繼承隋朝,但隋又傳自北周、西魏,自西魏、北周、隋,到唐,不論是皇族還是朝中的功臣高官,皆出自這樣一個集團。

 他們在朝中佔據宰相之位,在地方又擔任刺史等要職,特別是遍及軍中上下。

 這樣的一股勢力,李治不敢得罪,可越是如此,越讓他覺得憋屈。

 堂堂天子,卻處處受人掣肘。

 “若朕真把宇文節也趕出朝堂,流放邊州,那這朝堂以後就更是長孫無忌的一言堂了!”

 “陛下既然早有思量,那又何必再猶豫,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武氏一邊勸道。

 “可······”

 李治話到一半說不出口,長孫權力太大了,甚至握有廢立的能力,他不敢輕動。

 他是長孫扶立的,一旦跟長孫翻臉,誰又能保證自己的皇位還能保住呢。

 “陛下,如今不是開國之時,現如今天下,山東士族已經崩潰,關隴集團也已經衰弱,不複當年之強。國家的政權已經不再是建立在門閥和貴族的基礎之上了,陛下是天子,是天下人之天子。”

 自東漢以來,皇帝總是和當時最有勢力和影響力的豪強大族或貴族聯姻,貴族們不僅僅是貴族,他們還能影響朝局。

 但武氏目光卻很敏銳,自隋以來,其實隋唐兩朝幾代皇帝,就已經在不斷的對關隴集團這個龐大的貴族集團不斷削弱。當年楊廣削的太急,導致了隋朝崩潰滅亡。

 而李家的手段則要溫柔的多,唐雖承隋製,但又在許多地方有過改革,這些改革,實際上已經在不斷的削減關隴集團的影響力。

 長孫無忌確實是關隴集團的代表,但關隴集團也已經不複當年強盛了。

 “陛下莫要忘了,除了朝中除了關隴集團,山東士族還有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若陛下能得其相助,未必不能平衡關隴集團。”

 “愛妃說的是江南華族?”

 “不,若說關東士族崩潰,則江南華族更是早就凋零,雖說近年來科舉大興,士族重新抬頭,但他們的實力依然不足與關隴集團抗衡。臣妾所說的另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其實是指山東豪傑集團。”

 所謂山東豪傑集團,其實指的還是大唐立國之初,朝中那些山東地區出身的軍功新貴們。

 這些人文有房玄齡、魏征,武有李績、秦瓊等,在大唐立國之中,立下赫赫大功,特別是在貞觀朝,深得重用。

 雖然如今許多山東名將都已經故去,如房玄齡、魏征這樣的名臣也都走了,但這一派也還是有不少重要人物在的。

 比如眼下朝中同樣位列宰相的李績,以及老帥程咬金。

 他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軍界影響力深厚。這與長孫無忌一系在朝堂影響力強正好不同。

 長孫無忌強在朝堂的影響力,而對軍界卻要差了許多。

 過去,關隴集團是一個軍事起家的集團,他們出將入相,對軍界的把控力是超強的,但到了如今,軍方這塊,卻恰恰是他們的弱勢了,雖然關隴子弟大量從軍,但在朝中頂級將帥裡,他們的人卻不多。

 大量關隴集團出身的將帥,在大唐立國之後,不斷的倒在了歷次的內鬥之中。

 如今朝中軍方的首席代表,當屬李績。

 英國公李績,同中書門下三品,這是太宗皇帝特意為李治留下的大將。

 “李績此人,朕有些看不懂。”李治道,當年太宗將李績留在太原鎮守,一留就是十幾年,可李績也毫無怨言。後來他當了太子,太宗又特意把李績貶出京,說是要看李績態度,如果李績態度好沒怨言,那就等太子繼位後,再加賞李績,把他調回朝中擔任中樞要職。

 李績入中樞為相後,一直都謹慎少言,基本上很少有反對長孫無忌的時候。

 要讓李績站出來支持他,只怕事情沒這麽簡單。

 “臣妾相信李績是個聰明人, 過去陛下處處聽從國舅安排,那麽李績自然不會與國舅相左,但如果要讓李績在陛下和國舅之間做個選擇,臣妾相信李績知道怎麽選擇!”

 “關鍵之處,還是得陛下先表明態度。若陛下都態度不明,又如何讓李績他們這樣的臣子選擇呢?”

 李治皺眉。

 要跨出這一步又談何容易,雖然他早就想跨出這一步了。

 “朕要如何做?”

 “陛下可以讓中書門下詔令宇文節為禦史大夫。”

 “中書門下可以拒絕草詔,沒有宰相們的同意,宇文節當不了禦史大夫。”三省六部製下,中書省草詔,門下省審議封駁,而如今的中樞是中書門下,中書門下又是長孫無忌把持,他的詔令若得不到他們通過,那就是封中旨,大臣們可以拒絕執行。

 這也是他一直困擾的地方,堂堂天子,詔令居然不得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