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逍遙小地主》第一百四十八章 突襲
太極殿。

 三月初一,朔日大朝。

 百官齊聚,滿殿紫緋。

 李治坐在龍椅上,聽著百官山呼萬歲,心情平靜。今天,是一個重要的日子,經過這段時間的謀劃,他終於決定出手了。雖然心裡對長孫無忌這位舅父還十分忌憚,但權力的渴望卻推動著他前行,尤其是他的身邊還有武氏這樣一個支持者,還有李績等大臣支持。

 “眾愛卿,免禮平身!”

 李治伸出雙手虛扶。

 “宣詔!”

 很突兀的,李治命殿中的宣旨官宣旨。

 長孫無忌皺了皺眉頭,朝會之前,他根本沒不知道今天會有什麽重要旨意要宣布,按例,皇帝要宣旨,那也得經過中書門下,但今天明顯不同。

 “大唐皇帝令!”

 “太尉長孫無忌加太師,仍知中書、門下二省事,主持朝政!特賜太師長孫無忌三庶子朝散大夫銜。”

 第一道旨令宣讀,卻是對長孫無忌的加賞,長孫無忌原本是太尉,太尉是三公之一,地位尊榮。而太師是三師之一。

 在大唐,三師三公都是正一品銜,地位尊榮,能與皇帝坐而論道。不過實際上,這三師三公都不過是虛銜,榮譽性質更高。能被授予三師三公之銜的大臣,是相當不得了。

 宰相好當,這三師三公都能得。

 三師和三公名義上都是正一品,但三師是排在三公之前,而太師又在三師之首,長孫無忌從太尉到太師,這品級沒變,但明顯是加賞。

 而皇帝還加封了他三個庶出兒子朝散大夫的散階,那是從五品下的官階,可謂殊榮。

 “臣長孫無忌,不敢領旨,無功不受祿,臣不敢受。”

 長孫無忌有些搞不清皇帝的意圖,這段時間,他和皇帝因為對宇文節的處置一事上,鬧的很僵硬。

 “國舅勞苦功高,這是你應得的。”李治淡淡的說道,不容拒絕。

 長孫無忌再辭,但李治今天就是不理。

 最後三辭之後,長孫無忌隻得先接下這道旨意,打算回頭再上奏請辭。

 “太唐皇帝令!”

 宣旨官繼續宣讀旨令。

 “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李績加太尉,知尚書省事,主持朝政。”

 又是一道旨令宣下。

 長孫無忌眉頭皺的更緊了,這下連他後面的褚遂良、於志寧等人也都緊皺起了眉頭。

 當初皇帝初立之時,皇帝對長孫無忌的加封是加太尉,檢校侍中,知尚書、中書二省事,主持朝政。

 大唐三省六部製,中樞核心就是尚書、門下、中書三省。而長孫無忌代理了中書省的長官,又負責尚書省和中書省的事務,這相當於一人主管三個省,確確實實的主持朝政。

 但後來長孫無忌辭去了尚書省的事務,但長孫無忌雖辭去尚書省事務,但卻又聰明的安排了自己的盟友褚遂良等擔任尚書省的左右仆射之職,實際上還是管著三省。

 特別是在貞觀後期開始,朝廷中樞大權,已經從尚書省轉到了中書和門下省,而且中書和門下還開始合衙辦公,共稱中書門下,甚至朝廷的宰相,也必須得加上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個銜,才算是真宰相。

 在剛才對長孫的加封中,長孫晉太師,並依然負責中書和門下二省,依然還主持朝政。

 可這馬上皇帝又把李績提了出來。

 李績在新皇即位之初,有擁立之功,因此得封尚書左仆射,並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銜,位列宰相。

 後來長孫辭尚書省事,李績便也辭了仆射之職。

 雖然李績還保留著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個宰相銜,但他並不像長孫一樣有加主持朝政這四個字。

 沒有這四個字,那他就不及長孫位高,朝政就是由長孫說了算。

 現在,三公之一的司徒改晉為三公之首的太尉,尤其還加他兩個重要的頭銜,知尚書省事、主持朝政。

 中樞三個省,如今長孫無忌知中書、門下省事,李績知尚書省事,兩人共同都主持朝政,這就不再是長孫無忌說了算了。

 “大唐皇帝令。”

 旨令繼續宣讀。

 長孫無忌面色越來越難看,他終於看明白了點事情,皇帝今天是要搞事情啊。在這朔日大朝會上,以皇帝令的形式來下旨令,而並不是正式的經中書門下宰相們簽署的詔令,這就是故意要繞開他,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畢竟皇帝令不是詔令,是不需要經過中書草詔,門下審核,也不用宰相們簽署的一種敕令,這類型於中旨,可在這個場合宣讀出來,卻又讓人措手不及。

 皇帝完全可以事後讓中樞宰相們簽署正式的詔令,長孫無忌可以拒絕,但李績會同意嗎?

 “尚書左仆射於志寧加司空,授侍中。”

 “尚書右仆射褚遂良加司徒,授中書令。”

 又是連續兩道詔令,讓人眼繚亂。長孫無忌最重要的兩個盟友,同是顧命大臣的於志寧和褚遂良,被移出了尚書省,分任中書和門下省的長官。

 從一方面來說,因為當年太宗曾任過尚書令,此後大唐便不再將尚書令此職授人,就算是當年對長孫無忌,也不過是以知尚書省事的名義來管理。

 尚書省過去的次官左右仆射,後來便一直成為尚書省實際上的主官,與中書、門下的主官倒是平級。

 兩人從仆射改任到中書與門下省任長官,倒還能說一句是晉升。

 可他們都知道事情不會這麽簡單的。

 李績都主持朝政,並還知尚書省事了,現在又把左右仆射弄走,這是要把尚書省從他們手裡拿走。

 尚書省是負責行政的,權力巨大。

 “兵部尚書郎韓瑗授黃門侍郎,加同中書門下三品。”

 “吏部尚書來濟授中書侍郎,加同中書門下三品。”

 兵部尚書韓瑗、吏部尚書來濟,這兩人都是關隴集團的人,也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集團的,屬於元老派。

 二人原來擔任的也是六部中最重要的吏部和兵部尚書之職,現在皇帝晉升二人,一個任門下省的副官黃門侍郎,一個任中書省的副官中書侍郎,尤其是都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銜,讓這兩人也都位列宰相。

 剛還打了一棒,現在又給兩棗,長孫無忌不解。

 “大唐皇帝令。”

 “崔敦禮任兵部尚書,李義府任吏部尚書,參預朝政。”

 長孫無忌暗吸一口氣。

 又是一刀狠的。

 崔敦禮和李義府都不是他的人,過去二人擔任的都是閑散之職,而這下皇帝卻一下子提拔他們要職,分任兩部尚書,尤其是還加了個參預朝政銜,這銜雖不如同中書門下三品,但其實也相當於宰相,能夠進入中樞議事參政了。

 長孫知道皇帝這是衝著他來的,因為這二人跟他都有過過節,所以過去被他打壓,現在皇帝卻讓他們任要職,參預朝政了。

 “杜正倫授黃門侍郎、許敬宗授門下侍郎,加同中書門下三品。”

 褚遂良的眼神明厲起來。

 皇帝好狠的手法。

 杜正倫和許敬宗與崔敦禮、李義府一樣,過去都是跟他們當權的元老派不和而被打壓的,而現在皇帝卻授他們要職,進入中樞拜相。

 中書和門下省的主官是中書令和侍中,下面各有兩個侍郎。

 如今長孫無忌是知中書、門下省事,褚遂良是中書令、於志寧是侍中,下面又有韓瑗、杜正倫為黃門侍郎,來濟、許敬宗為中書侍郎。

 原來當權的元老派不但直接失去了對尚書省的控制,而且就算是中書門下二省,現在也插進來兩個侍郎,這二人還都拜了相。

 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於志寧、韓瑗、杜正倫、許敬宗、來濟,八個同中書門下三品,還有崔敦禮和李義府兩個參預朝政,這等於如今朝中有十個宰相了。

 十個宰相,長孫無忌這邊只有五個人,剛佔一半。

 長孫無忌心裡暗歎可惜張行成、高季輔、柳釋這三個宰相在去年先後病逝,他們都是關隴派的元老,資歷老威望高。

 他們的離去,讓朝中一下子空出了好幾個重要空缺。

 “大唐皇帝令。”

 “侍中宇文節授禦史大夫,參知政事!”

 又一個。

 禦史大夫雖不是三省之官,可主掌的禦史台卻極為重要,監察百官,彈劾不法。參加政事與參預朝政其實一個意思,這意味著原本被長孫無忌他們從侍中位置上趕下去的宇文節, 不但成功的留了下來,還又擔任了極重要的一個職位。

 最關鍵的是,如今中樞十一個宰相了,他們這邊卻隻佔了五席,已經成為少數了。

 甚至李績還與他一樣主持朝政,平起平坐。

 變天了。

 長孫無忌沒有料到,一向對他言聽計從的皇帝,居然一下子來了這樣一招狠的,這一下打的他有點眼冒金星,措手不及。

 他是真沒有想到啊。

 到底是誰給皇帝出謀劃策,要不然,以他對皇帝的了解,皇帝現在還絕不敢跟他這樣硬來。

 是誰?

 長孫無忌目光環視金殿,從李績、宇文節、許敬宗等人的臉上一一掃過,卻無法確定。

 是李績,還是宇文節,又或者是其它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