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雷斯馬乾掉了這條中軍船,見到海盜船四散而逃,已軍勝利的形勢已經明朗,他也就懶得動彈,著人駕了小船,去到那邊半沉的中軍船看個究竟。
小船上有名前海盜,他睜大眼睛搜索,找到了劉香,泡在血水裡,他那奇異身高很容易被發現。
他渾身布滿了血洞,死不瞑目!
和他死一起的是海盜軍師余仙客,也算有才之人,可惜跟錯對象!
小船將他們腦袋割下來,帶回大艦,用石灰裝盒,準備領賞。
……
縱橫粵省、聲勢浩大的劉香匪幫從此煙消雲散,大明被俘的副使康承祖、參將夏之本、張一傑諸人則在另外的大船上,因船上的海盜投降而逃過一劫,東南艦隊將他們送回廣州,算是幸運了。
但勝利蒙上了一層陰影,另一匪首李魁奇沒有找到,讓一些想賺十萬銀元的東南軍官兵們大失所望,他們搜遍戰場,卻找他不著。
打成了一場擊潰戰,未究全功。
接下來一周裡,東南艦隊四處搜索逃散的海盜,又發動陸上官府力量,大家努力捉拿海盜。
連日來,艦隊四處巡邏,陸地則官兵、衙役、民壯到處檢查。
勢單力孤的海盜多數難逃一劫,許多人都被抓到,也有一些直接投降,但是李魁奇蹤影全無,可能在往海陵島的偏師那裡。
不僅如此,其左先鋒鍾斌亦逃之夭夭,不知所蹤。
……
也算是消滅了為禍一時的劉香匪幫,東南府舉行了一個慶功會。
參戰軍人們都得到了一筆獎金,按表現得到勳章和升職,不過,獎勵隻能算是一般般,畢竟戰事不烈,不同於與荷蘭人的大戰。
中大獎的是南海二號,用炮打死劉香,整條戰艦官兵共享得、了三萬銀元,讓他們笑容燦爛無比!
而高雄四十二號和高雄三十七號區區兩條巡航艦敢於迎戰劉香匪幫大隊,且沒有多大損失,端的是有智有勇,顏大少深為嘉許,因此兩艦都得到了“近衛”的稱號!
兩艦艦長張十力和趙天京更是得嘉獎,尤其是趙天京說出了“遇敵必戰”四個字,顏大少立即將他樹為典型!
國朝人都知道被立為典型是怎回事,立功授勳、巡回演講,回單位後提撥升官發財,花差花差!
“遇敵必戰,我們就是要這種勇氣,再有勇有謀,爭取勝利!”顏常武教導道。
從此,東南艦隊將這四個字視為信條,遇敵必戰!
至於兩廣的熊文燦則是名聲大振,海盜一直肆虐粵海地區,他到任不久就徹底地肅清,雖說斷送了洪雲蒸的性命,但官場向來都是隻要成功,前罪盡赦,因此他散官官階回復,還升為正二品的資德大夫。
其功績計有殺死匪首劉香、余仙客;
毀滅大小戰船三百余艘(有水份)、捉獲三千余人,殺死二千多人。
在上奏的奏折裡,自然是總督論了頭功,他們協調指揮;再就是廣東水師,剿殺海匪有功;三是地方官,積極配合助剿,功勞不小。
人人有份,官樣文章做得花團錦簇,皆大歡喜。
而顏大少,則低調地在奏折裡擠了一個角落,隻說助剿有功,加上一點功勞,記部裡當年考核優秀。
這是熊總督和顏常武協商後的結果,顏常武隻要悶聲發大財就行了,否則你這麽優秀的話,調你去打老野豬皮好不好?
……
劉香既去,東南艦隊依舊駐扎珠江口,
粵省海患低伏,烈度無複先前熾熱。 往海陵島的劉香偏師自行消失,官府說不見匪蹤,而另一匪首李魁奇則蹤影難尋,官府下海捕文書捉拿之。
熊文燦仿東南府製,大力推進兩廣經濟,發展稻米、生絲、紡織品、茶葉、甘蔗、鐵器、瓷器、煙草、海河水產品、製鹽等,廣東地區漸漸富裕。
但他聰明地光做不說,上奏朝廷的奏折中極少提起,同時稅收也增加不大。
他的發力點在於對外貿易,實際就是走私!
以前由於海患,加上官府為難,廣東外貿始終不溫不火。
現在東南府保駕護航,熊文燦大開綠燈,廣東經濟這才插上了飛翔的翅膀,繼福建、江浙之後,大明地區的又一後起之秀。
外國大量白銀進入廣東,各階層得以分潤,由於其能夠來錢(以前的總督做不到他的本事,就算他們想走私,海匪也不會答應),本來兩廣總督位高權重,朝廷向不會讓任何一人長期留任,但是為熊文燦說話的人太多了,崇禎也無法將他更換,讓老熊一直做著粵督沒挪位。
……
且說顏常武並不計較老熊偷取他的創意,廣東經濟越發達,對東南府助益越大,畢竟廣東許多物資都流入了東南府,譬如煙草、甘蔗原材料,都在東南府那裡製成成品,出口到外國。
由於東南艦隊已經控制了福建、粵省沿海,聲明不許新興的煙草、甘蔗出口(顏大少聰明地沒動生絲、瓷器和茶葉這些傳統出口產品)、煙草運到台灣製成香煙,甘蔗做出的粗糖運到台灣成雪白的白糖,並生產朗姆酒(這兩項都算是高科技,東南府使用軍隊保護其生產秘密),從而獲取高利潤。
他現在正在台南一個庫區主持開業儀式,他主要管軍,政事多委於陳衷紀,但這個庫區開業,他一定要來,以示重視。
在牌匾上拉下一塊紅綢,上面書寫的“東南府第一糧食儲備庫”顯示在眾人面前。
人們紛紛拍掌,鞭炮燒起來了,個個都喜形於色。
百年大計,糧食為先!
庫區非常龐大,長寬都有一公裡,共有圓形倉窖388個,大窖可儲糧一萬石以上,小窖可儲糧數千石,水泥建築,堅固耐用,有利於儲存、防水防雨防蟲和防鼠,庫區總儲糧達到了驚人的五百萬石。
裡面設計合理,儲存、防火、運輸等條件一應俱全,可以很好地保存糧食。
在那裡,創造性地使用了鐵軌運糧到倉窖,鐵軌通向庫區外地方,連接碼頭,鐵軌上運行著馬拉的運糧車廂,人們可以很方便地將卸下來的糧食送到主要的倉窖,並使用了板道技術,可以把車廂改變方向。
儲備庫日常工作就是保管糧食,該庫區地處丘陵,形勢險要,土層堅硬,乾燥,又有海運和水運之便。易於運輸糧食。
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主要儲備稻米,還有部分麥子、麵粉、油料,甚至收購了東南府的特色---番薯、肉干。
除了收購本地糧食,還從廣東、佔城、交趾、暹羅、倭國等傳統稻米地區或國家大量收購,商船缺乏,結果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國人都來幫忙運輸, 發揚國際互助精神!(甚至這邊東南府與荷蘭人打仗,那邊荷蘭人收購了稻米,運到台南,東南府驗過質量後入庫,痛快給錢,歡迎再來!)
到了年底,庫區裝滿。
作為首席執行官的陳衷紀走在庫區的水泥長長地松了一口氣,在他看來,糧食入庫,一個完善政權最重要的根基奠定,東南府終於迎頭趕上!
過往,東南府收購糧食,也進行儲存,建設的是一些小型的倉庫,儲存和運輸條件都差,陳衷紀始終心中不安,強烈要求建立穩妥的糧食儲存機制。
在他看來,東南府軍隊強大,銀子不缺,糧食出產也多,如果因為出現缺糧而導致民間混亂,那實在是太可笑了!
隨著糧食入庫,陳衷紀心頭石落地,他已經著手在台北再建一個糧庫,反正有的是錢,難道不是嗎?
由於基建狂魔特色,第二年初,座落在台北的東南府第二糧食儲備庫完工,同樣是五百萬石儲存量,陳衷紀立即動用資金,高價收購各地民間存量入庫,他親自督辦此事,絕不含糊
許多人到顏常武背後告陳衷紀黑狀,說他浪費公帑,甚至收取回扣,收糧價格高到離譜,必須嚴懲,顏一概不理。
……
是年,即公元1631年(明崇禎四年)夏末,特大台風正面襲擊台灣,台灣水稻大面積的倒伏,糧食大歉收成為定局。
當年夏秋季,數個台風還襲擊了廣東、福建和江浙地區,各省盡成澤國,一片告急。
東南府高層、軍隊和民間情緒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