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系統三國之我爹是袁術》第58章 義務兵製
  魯肅見氣氛稍顯尷尬,便出言解圍道:“其實軍隊戰術訓練較少還有別的原因的,一是戰鬥訓練在軍營校場就能做,一天練一兩個時辰就可以解散了,如此低強度訓練一日兩餐便可保持士兵體力。但若是到野外進行戰術訓練,那所耗時間幾乎都是一整天,那樣士兵的體力消耗就跟戰時沒什麽區別了,而戰時士兵是需要一日三餐才能保持體力的,這對我們的糧食消耗也是一種很大的壓力,特別是我們左將軍府有近二十萬大軍,若都是一日三餐,恐怕是無法負擔得起的;第二就是我們的兵源都是來自兵役,漢律規定每個大漢子民一生都要服兵役兩年,光是戰鬥訓練在兩年之內能做好就已經屬於精兵了,若再加上戰術訓練那他們這兩年也不用乾別的了。”

  魯肅從另一個角度解釋問題,讓袁耀對這個時代的士兵有了新的理解,於是他又問道:“兩年兵役太少為何不多加一年?”

  “這……”魯肅有些尷尬的道:“沒人願意毫無收入的乾三年這種隨時都會喪命的活計的,兩年是律法規定,也是華夏千年才形成的慣例,再強加一年恐怕要兵變的。”

  袁耀嚇了一跳道:“毫無收入!你是說我們的士兵都是免費的?”

  魯肅愣然道:“當然,主公難道一直不知?”

  “一文錢都不給,一粒糧餉都沒有?”袁耀仿佛沒聽到魯肅的疑問,而是繼續驚訝的問道。

  魯肅搖搖頭道:“沒有,這是庶民的義務,華夏千年來都是如此。”

  袁耀傻眼了,頓時覺得臉上臊得慌,他發現自己都領了快三個月的兵,竟然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還張口說出“為何不再加一年”的蠢話出來,跟晉惠帝那句經典的“何不食肉糜”的話比起來有何不同。

  就在漢末三國天下歸晉之後,晉武帝司馬炎之子晉惠帝執政時期,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觀音土,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消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後,大為不解。“善良”的晉惠帝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過冥思苦想後終於悟出了一個“解決方案”道:“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

  袁耀之所以能說出真麽蠢的話,實在是因為沒想到這世上會有這種事情,按他的世界觀來講,乾活領工資是最基本的秩序原則,怎麽會有人願意提著腦袋給人免費當兵這種事發生,而且還是亂世,隨時都會上戰場,即使袁耀本身的漢朝記憶也一直沒機會接觸這麽底層的事情,他知道漢朝是義務兵製,但卻不知道義務的這麽徹底,後世的義務兵還有什麽補助金退役金什麽的呢,與之相比漢朝的士兵未免太好說話了一點。

  魯肅看到袁耀滿臉通紅,滿臉羞愧之色,忍不住解釋道:“義務兵役兩年內是沒有任何軍餉,但立了功還是有獎賞的,例如拿敵人的首級換錢,還有一些非法收入,例如劫掠什麽的,所以一些將領為了保持士兵士氣經常放縱士兵劫掠,特別是在攻城戰這種高壓的戰鬥之後,但一般士兵在服滿兩年兵役後還是會選擇回歸鄉裡,當然也有一些立了功,當了軍官的人是有糧餉發的,他們看到了有出人頭地的機會,或許會留在軍中,我們也主要是靠這些人來控制軍隊。”

  難怪三國征戰經常發生一戰即潰的情況,原來袁耀還以為是訓練不足的原因,如今看來根本不是那麽簡單。

  將心比心,若是袁耀給別人當這種沒錢又沒命的兵,

肯定也是能跑就跑,鬼才給你拚命呢!但這種疑問袁耀是不會在問出口的了,再沒有重新塑清楚世界觀之前,他不打算再自以為是的冒胡話了,因為事實擺在眼前,他認為不可能的事情現實就是存在著,漢朝的士兵就是願意不要錢還賣命,你有什麽辦法。  袁耀現在才知道,整個波瀾壯闊的三國竟然是這些不要錢又不要命的士兵,拚死拚活的打出來的史詩神話!但在這部史詩裡出名的還大多都是那些不用拚命還能領工資的人,袁耀實在想不通這些士兵這麽聽話到底為的是啥,但他心裡已經隱隱下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想辦法改變這些人的待遇,這個世界對他們太不公平了!他不敢說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也能來個名垂青史什麽的,但至少得想辦法讓他們在奉獻生命譜寫史詩的同時,還能養家糊口榮耀一世。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從今日起,士兵的夥食改為一日三餐,按計劃加強戰術訓練,盡量減少戰時士兵不必要的傷亡,這是命令,不得有誤。誰要是讓我們的士兵死傷過重, 我就讓他去當個小兵,然後感受一下生命掌握在別人手中的感覺。”

  袁耀的語氣讓人感受到一絲悲壯,眾人知道他是認真的了,所以全都不再廢話躬身應諾。

  袁耀很少下強製性的命令,但這次卻沒有辦法,因為他知道這種對待普通士兵的不公之感恐怕只有他才能體會的到,在座所有人的立場和身份,都不太可能會站在底層百姓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再加上這個時代的文明層次還是略微低下,跟兩千年後的人權時代根本無法相比的。

  君不見“州牧”的牧字,跟養牛養馬的“牧民”的牧字,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或許這個時代的上位者眼中,平民大眾跟豬馬牛羊也沒有任何區別,否則一州之長官怎敢用牧字命名,改個字很難麽?徹候爵位的徹字,不就是因為漢武帝劉徹的名字而改成列侯了麽,為了千萬百姓改個牧字又有何不可?

  主要還是因為這個時代沒有這個觀念和意識,所以有些事袁耀是無法跟別人交流的,只能選擇下了個強製性的命令,這是代溝,而且還是兩千年的代溝,不是語言能彌補得了的。

  想到這裡袁耀突然覺得有些索然無味,便起身對著眾人道:“時辰不早了,我就不陪你們了,大家抓緊時間吃飯,吃完了按各司其職分配訓練工作,明日就交給各自屬下訓練。你們明天辰時再到此處把防禦劉繇水軍決戰的計劃做出來,以後‘戰時參軍曹’都按今日之例行事。”

  說完,袁耀便領著陳武向外走去。

  “諾。恭送主公(將軍)!”眾人起身相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