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雄秦崛起》第377章 出征壯行
壽郢那邊傳回來了消息,言明楚國願意將江北之地交給與秦國,實際上,也是許了太多的條件的,比如楚王要求秦國只能夠自己取回江北之地,且不能因為楚國或吳國兩路兵馬直逼郢都荊國的軍隊後撤,而將江北之地劃給秦國。

正是因為如此,這便是向秦國要求了,秦國的攻伐荊地的速度絕不能遜色於楚國和吳國任何一路兵馬,是日,林玧琰帶著鄭旦朝謝秦公與薑氏之後,秦公便是下令召集了群臣以及羽林軍的將領,商議南征一事。

秦公亦是將林玧琰提出來的授予南征將士老秦人的身份當眾提了出來,如今朝堂大多是從中原前來大秦求仕的士卿,即便是老氏族的根基猶在,對於這等提議眾多士卿終究還是應允的,放開軍爵製,實際上那些掌握地方權柄的老氏族更能夠獲得軍功,進而升遷爵位。

是故,秦公下令,三萬羽林軍將士整軍待發,將會前來宛城這邊,舉行盛大的南征犒賞儀式。

羽林軍與王城衛軍組成的禁衛軍不同,羽林軍將近七成之高的將士數年前還只是大秦無家可歸的流民,是林玧琰將棘陽收為嬴姓林氏的族地建立了上林苑之後,從各地逃荒而來的流民組建的軍隊,其中有原屬於嬴姓林氏的老秦人,他們憑借著悍勇的戰鬥力建立下的軍功,已經幾乎是壟斷了雲林軍的基層將官。

至於那些非老秦人,自然也是建立不少功勳的,但是大秦只是賞賜給他們爵位相應的賞賜,對於老秦人獨佔的爵位卻是十分吝嗇,究其原因,老秦人爭得只是一口氣罷了。

羽林軍的將領除了原先林玧琰從北境招募過來的房德,還有原先的上將軍盛儂和皇甫高兩人,只是後兩者更多的是掛名罷了,一些的軍隊操練,還是有房德負責的。

眼下年關尚未過去,只是兵貴神速,這些南陽軍隊南征還是先要到達南郡進行簡單的幾支軍隊配合操練,一旦是明歲春上,秦公前往新蔡簽訂了會盟,便是不日攻伐荊地。

十二月上旬,三萬羽林軍集結完畢,羽林軍是大秦第一支仿照中原,完全進行打仗之用的兵種,甚至是曾經鎮守北境的南陽軍,更多的還是戰時,有邊軍守將跑馬號召北境界內的老秦人,自備兵家甚至是乾糧前去作戰,這支軍隊尚未脫去“上馬為兵,下馬為民”的舊時傳統。

九丈高台,已經是刷上了幾層裝飾,尤其是裝上了大秦的軍隊旌旗,呼嘯北風下,是三萬大秦的將士,一杆杆長戈刺著天穹,大秦去歲新出的製式盔甲亦是閃閃發光,閃爍著寒芒。

秦公登上九丈高台的第一層,與以往不同,他是第一次看到大秦的軍隊是這般樣子,三萬將士陳列出來一支整齊的方隊,身著的盔甲鋥亮,手執兵戈,無形之中籠罩著一股寒冽殺氣。

秦公想起來了大秦的史籍上所寫著的曾經大秦巔峰的時候,足足有著五十萬的老秦人青壯自函谷關西應召而來,彼時的大秦沒有多少糧食,甚至是很多老秦人青壯的手中只是一柄青銅劍,連護身的甲胄都是沒有,但是面對裝備精良的魏人軍隊,毫無畏懼!

縱然是身邊的同袍,成為了魏武卒兵鋒下的屍山血海,刀下亡魂,但依舊悍不畏死,前赴後繼,當初河西之戰,秦人的失敗,乃是大秦全面落後於中原的各項國力,並非是秦人的血勇不負以往。

是故,老秦人可以前赴後繼,往死而生!

秦公站在高台之上,大聲道:“彼時的大秦銳士,只有一柄青銅劍,沒有甲胄,沒有糧食,面對中原強雄士卒,你們可有畏懼?!”

“無!無!無!”

三萬將士的身影驚破天際,

手中的長戈亦是隨著身影敲擊在地面上,似乎是整個大地都為其顫動。秦公神情激憤,他雖然不涉武事,但亦是知曉大秦能有今日,乃是這些將士一刀一槍為秦國血拚出來的,尤其是近年來,大秦能夠佔據四郡之地,亦是有一支軍隊響徹在秦人的耳畔之中,即羽林軍!

“今日大秦的將士,有媲美韓人的寶劍,魏武卒的甲胄,你們的胯下,還有隴地戎狄養出來的良馬,在大秦,還有以百萬計的秦人為你們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食,你們有何畏懼!”

“在大秦的南境,還有窺伺秦人財富的暴民,如今大秦與吳楚會盟,舉行南征之戰,你們可曾畏懼!”秦公的目光一一掃過底下的士卒,旋即說道:“孤在這裡,許諾你們,南征之戰,無論是勝敗,得利多少,你們皆是大秦的功臣,凡是隨大秦旌旗南征士卒,孤……可以破例允他們為老秦人!”

老秦人!

在編戶齊民之下,已經是沒有了國民和野民的劃分,但是凡事都會有著三五九等,在大秦的百姓亦是如此,老秦人是秦民,但是秦民卻並非全是老秦人,首先不說老秦人的賦稅是怎麽樣的低,就是災年的時候,老秦人亦是會有著大秦朝廷賞賜的一份口糧保證不會餓死。

老秦人乃是秦民之中的最高榮耀!

身為老秦人,必然能夠參軍,只有參軍的老秦人才會是真正地實施秦國的軍功授爵製!

毫不誇張的說,只要能夠成為了老秦人,秦公眼界中的這三萬士卒的七成,都會願意拿出生命去兌換,因為老秦人的身份是會一代代相傳下去的。

頓時,三萬羽林軍薑氏爆發出來一陣雷鳴般的喝彩聲。

群情激奮,讓秦公看到了底下這些薑氏對於南征的渴望,躍躍欲試的模樣,讓秦公想起來了老秦人曾經在旌旗之下的血骨,這份血勇映現在秦公的腦海之中,亦是讓秦公對原先的些許忐忑蕩然無存。

有此國之銳士,又有何懼!

“賜酒!”

按照老秦人出征的禮節,都會進行賜酒,老秦人愛酒,但是缺衣少糧的老秦人很少會將珍貴的糧食變成酒水入腹,秦公的話音剛落,三萬士卒的左右兩側,便是數千隸人湧了出來,先是一波送酒盞的,然後有著身高體健的力士將鬥大的酒壇舉起來,將其中的酒液倒進了將士們的碗盞之中。

片刻之中,秦公舉起了酒盞:“飲!”

秦公一飲而盡,而底下的那些將士亦是遙遙對秦公舉起來的杯盞,一飲而盡。

秦公用著衣袖擦拭胡須上的酒液殘渣,豪邁的舉高了杯盞,狠狠一甩,便是將手中的杯盞摔了一個粉碎!

底下的那些士卒亦是如此將酒盞摔了一個粉碎,喝了酒的身子的確是冒出來了熱意,當下便是有著低沉的聲音從著秦軍方陣之中緩慢的吟唱出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這是秦風之中的無衣!

秦公眼眶之中,冒出了感觸的晶瑩,時過境遷,但是這無衣卻是陪著一代又一代的老秦人參與進各種秦國的戰役,少時從軍生活的秦公,亦是感懷,這才是大秦的老秦人!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漸漸的,秦公亦是隨著底下的大秦士卒吟唱了起來。

片刻之後,這首悲壯的無衣才是緩慢停止,言猶未盡,秦公道:“羽林軍將軍,房德何在!”

房德站在三萬羽林軍將士的前列,亦是抬起頭便是看著秦公,聽聞秦公召見,當下站出來兩步,便是看著抱拳應道:“某將在!”

秦公道:“孤令你率領三萬羽林軍,前赴南郡,與南境軍隊會合!”

“喏!某將遵令!”房德應道。

“南郡襄陽軍將軍,陳之慶何在?”

陳之慶等南郡的將領亦是在前幾日接到了宛城的詔令,立即馬不停蹄的趕赴到了宛城,參與了這場出征儀式:“末將在!”

“孤授你兩萬襄陽軍的南征統率之權,率軍南征!”

“喏!”

“江夏雲夢軍將軍嵇狩何在?!”

“在!”

“孤授你兩萬雲夢軍統率之權,率軍南征!”

“喏!”

“江夏漢水軍將軍,伍康何在!”

“在!”

“孤授你一萬漢水軍統率之權,率軍南征!”

“喏!”

“南郡守明子夫,江夏郡丞馮簡、右相范宣,將軍盛儂、將軍皇甫高,孤授你們二十萬隨軍隸人統率之權,保證南征大軍的糧草輜重供應!”

這五人之中,明子夫與馮簡在南郡和江夏尚未歸來,右相范宣領頭,將軍盛儂與皇甫高則是其次,代表諸人接下來秦公這道授命:“喏!”

秦公四下看了看,終是將視線落下來林玧琰的身上,開口道:“公子琰!”

林玧琰原先便是在秦公的身後,當下便是向前兩步轉回身來,對著秦公抱拳道:“兒臣在!”

“南征一事茲事體大,實在是非同小可,你年紀尚幼,但亦是孤大秦的將才,又是大秦的儲君,當委以重用!”秦公頓了頓,便是從林玧琰的身上移開視線,看向了底下的三萬將士,說道:“孤授公子琰,南征兵馬調派之權,凡是南征軍馬,公子琰不必奏請宛城,隨意調配!”

一旁的韓悝亦是點了點頭,這場南征戰役對於大秦來說,乃是非比尋常的重要,但是重要的卻並非只是在此戰戰爭之中大秦的勝負之上,而是達成了新蔡會盟,並且在此戰的優異表現將大秦的聲望提高,與此相比,荊地的戰事,只要是新蔡會盟一錘定音,大秦便是隨著楚國的會盟而立於不敗之地。

此戰已經是注定了伐交為主,伐戰為輔。

並非是指伐戰之策不重要,伐戰之策亦是十分重要,不過秦公將此戰交給了公子琰,即便是采取最為保守的穩扎穩打,也是足以取勝,只是彼時的大秦利益難以達到最大化罷了。

韓悝認為秦公此舉妙在看中了公子琰的用兵之道絕不是在保守之列,觀這位殿下的兵戰歷程以來,多是以詭兵道取勝,南境之戰如是,北境之戰亦如是,甚至公子琰曾經化名韓岩參與的武關之戰皆是如此,正是公子琰領兵南征,為大秦帶來了某些不可預料的風險,但是同樣的,伴隨著風險的,乃是大秦最大化的利益。

林玧琰再一次抱拳拱手行禮:“兒臣領命!”

秦公看著林玧琰,知曉次子的用兵之道並不飽受, 不免告誡道:“大秦的男兒皆是血戰銳士,但絕不可死戰冒進,你可知曉?”

“喏!”

秦公看著林玧琰亦是說道:“太伯十八歲獨子領兵,二十歲便是參與了河西一戰,高伯亦是這般年紀,至於武伯乃是自小軍中長大,十二歲便是領兵一支獨自作戰,孤不能如此,但孤希望,你能夠如此,延續孤嬴姓林氏的血勇!”

“兒臣自當竭盡全力!”林玧琰應道。

秦公讓趙靖領著禁衛軍士卒取過來大秦的出征旌旗,林林總總有數百面,其中大多是新作的,但也不乏經歷過戰事的旌旗,甚至有一面旌旗已經是被血汙浸染透了。

這些旌旗被送到了下面的軍隊之中,而秦公亦是拉著林玧琰的衣袖,走到了一面旌旗的面前,說道:“孤曾經想,這一面林氏旌旗當留給玧淵,但是如今,你比他更為適合!”

秦公親自展開旌旗,只見白布為底色的旌旗周圍鑲嵌著黑色的紋路,中央處乃是一個古篆的“林”字,上面有血汙,不過很少,並沒是沒有經歷多少戰役,而是大秦的將士皆是守衛著正面林氏旌旗,百丈之內敵軍士卒莫近!

北風揚起這面旌旗,大大的林字隨風展卷,林玧琰接過這面旌旗,他也是知曉這面旌旗的歷史,太伯所建的林氏旌旗,高伯,武伯皆是帶著其隨行出征,唯獨秦公自己,因為年少之時與魯陽君的爭位負傷,難以從武事隨軍出征,讓這面旌旗已是蒙塵二十余年。

時至今日,這面嬴姓林氏的旌旗終於是重見天日!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