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雄秦崛起》第782章 初元4年
初元四年,因為【二十等功爵製】的創造者公孫鞅的參與,加上秦國之前打好的底子,在越國滅亡吳國之後,秦國也是隨即完成了對兵製上的改革。

 自秦庭到地方守戍,皆是建立了獨立於政事之外的軍事體系。

 首先,確定了大秦各方駐軍,凡是上將軍職銜以下的建制,軍餉以及糧草輜重等後勤之事悉數交給兵部結算。

 果然,秦庭也是設置了太尉、左右國尉,太尉暫且虛設,右國尉乃是秦公子嬴誠、左國尉提拔上將軍鞠信。

 至於地方上的將兵制度則是采用將兵分離的方式。

 從下而上,乃是一什十人,設一名什長,兩名伍長。十什為一曲,內設一名百夫長、兩名伍什長。五為一部,內設一名伍佰人將和兩名伯長。五部為一營,共計兩千五百人,營中最高將領為營將【裨將】,另佐兩名校尉。

 之所以選擇五進製,乃是因為人數規模一旦是達到了某個程度,必須得講究章法,早在千年前的先輩們就是摸索出來了最簡單也是最行之有效的章法,即行軍之時的刻意分為前中後左右等兵馬,在戰場上靈活運用,防備不時之需。

 營將乃是掌管一營人馬的最高統領,至於營將之上的諸多將軍,則是掌握統兵之權,卻是隔絕開了領兵之權,營將掌握一營將士的操練和平日裡的守戍安排狀況。

 眼下秦國的兵馬則是分為兩個大類,一是鎮守邊關要塞的守戍之軍,其二乃是主觀地方治安的守戍兵馬,前者自成體系則是不必說,後者因為是駐守地方,又是不得不和地方的行政掛鉤。

 至於邊防守軍則是實行了屯田製,即是將駐軍之地的田畝劃為軍田,由士卒在無戰事的時候耕種,保證自己的糧食消耗量。

 因為精簡得當,如今大秦邊關守軍和地方戍守加起來只有二十萬人上下。

 然而卻是面臨著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即協助秦國完成兵製改革的公孫鞅卻是明確地指出,若是不能夠【輸毒於外】,秦國內地的民眾只會是進行類似於私鬥一類的內耗!

 如是,林玧琰也是察覺到了,數十萬得到了軍爵位的老卒卸甲歸田之後,老卒身份的提高能夠對抗往昔鄉野之間的土財主之間的衝突也是日漸加劇。

 林玧琰自是更傾向於為大秦拋頭顱灑熱血的士卒,至於那些曾經掌控著老秦地方各種權利的老氏族,林玧琰也是棄之如敝履,且是發出了明言告令,即是基層官吏務必是核算清楚地方老氏族的田畝土地有沒有超出規製。

 是的,初元四年,秦庭已經是向老氏族動最後一刀了,即是伸手插進了老氏族視為禁臠的族地。

 秦庭頒布了《府宅田畝製》,作為輔助實行秦國徹底推進二十等功爵製的詔令,府宅田畝製徹底是廢除了老秦人、秦人和秦民之間的差距,如今之後,秦國的民隻單獨以二十等功爵製劃分孰高孰劣。

 當然,即便是到了今天這一地步,依舊是不缺少不長眼的老氏族,南郡邔縣的一族邰氏的舊鄧老氏族,面對著響應著秦庭而卸甲歸田襄陽軍老卒,在《府宅田畝製》頒發之後,欲要殺雞儆猴,讓那些邔縣的泥腿子休想染指自家的土地,居然是召集族人,與歸鄉的老卒火並,且是雙方都是出現了人命傷亡。

 這的確是應了公孫鞅先前所預料的那般後顧之憂,但林玧琰知悉了此事之後,亦是知曉有著很多的老氏族在觀望著此事將會如何發展。

 沒有絲毫的猶豫,林玧琰便是下令,將國相府下令抓起來的兩方人馬中,歸鄉退伍的老卒無罪釋放,而另一方的邔縣邰氏,秦庭沒有絲毫的手軟,全族上下盡數貶為隸人,參與火並的族人流放到五嶺周圍,其組織火並之事的族領宗老悉數被押往五嶺充作鬼薪城旦。

 邔縣邰氏乃是漢水諸姬的姬姓支脈,牽連甚多,甚至是鄧侯姬敘都是被牽連出來,不得不出來說情。

 但饒是姬敘,都是被秦庭削去了千戶封邑,以至於原先只有一千八百戶采邑的鄧侯世家被銳減到了一半。

 見到秦庭如此強硬的態度,眾多老氏族也終是不敢造次了,也是讓這些往日裡依靠著祖先光榮血脈遺澤的老氏族意識到了,如今的秦國看出身的高貴已經是走不通了!

 或是入伍參軍,披堅執銳征戰沙場,建功立業揚名立萬!

 或是入學室讀書識字,熟識秦國律法,參加州試和國試,獲得為官一方的機會!

 如是,《府宅田畝製》終是在秦庭的強硬姿態下推行出去,自初元四年的春上到秋收,整整半年的時間,幾乎是整個秦庭所能運轉的小吏都是參與進了改製的最後也是最細的一步。

 以《府宅田畝製》作為輔助而同時進行的二十等功爵製細化改製也是進行到了最後一步,與老秦有著諸多不同,無論是生前獲得的功勳封爵究竟是有多高,世襲傳承給後代的只有【公士】這最末等的爵位。

 所獲的爵位也會是在其本人卒亡之後,折算成相應的金銀錢糧作為遺澤分發給其遺孀或者子女。

 如此便是意味著,日後秦國之民的階級高下最重要的取決乃是自身的天賦和後天的努力,至於出身這些先天上的優勢自然是無可避免的,但終究是決定不了大體。

 至初元四年冬歲, 萬物皆休,秦國繼初元元年變革之後最為激蕩的一年變革也終是劃下了帷幕。

 這一年的中原,越國再吞化了吳國之後,將兵二十萬,出梅裡,與楚國爭奪邗溝,楚國知曉越國用意,亦是與越國和談,劃邗溝而治,約定共同擊齊。

 經歷了日久和平的齊國早已經是忘卻了戰爭的殘酷了,越人凶殘且是悍不畏死,懦弱的齊人亦是畏懼不已,齊王無奈,且是北邊的燕國得到了秦國的支持,也是國力大漲。

 齊國無奈,不得已歸還了燕國薊城以南二十余座城邑,饒是如此,燕國故土尚有近百座城池尚還在齊人的手中。

 齊國如此,魏國亦是如此,老秦的新君嬴肆要比先君的對外擴張之心更為明顯,魏王意識到了遠攻的中山國距離太遠,只會是分化魏國的兵力,且是中山國已經是得到了趙國的支持得以復國,魏國在中山境內更為劣勢。

 於是在初元四年的冬歲之前,魏國也是從侵佔六年之久的中山國境內撤軍往河西郡,欲要扼守住老秦暴露無遺的東出之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