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雙槍皇帝》第238章 【禦駕親征】
興炎元年四月,剛登基不足兩月的宋主宣諭天下,即將禦駕親征,北赴閩廣,與伯顏、與五十萬元軍,決一死戰!

 消息如春雷滾滾,石破天驚,天下震動。

 趙獵的確要禦駕親征了。

 一般新帝登基,能用兩年時間把朝中方方面面完整梳理一遍就算很不錯了,兩個月根本沒可能。坐鎮中樞還來不及怎可能玩禦駕親征這種牽動內外朝神經的大動作?趙獵之所以能這麽乾,敢這麽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他的家底,也就是行朝太小了。

 祥興時期的行朝,說得難聽點就是“廟小鬼多”,都已經到了生死存亡關頭,後黨與大臣還在互相猜忌,互相拆台,內鬥不休,再加上軍力不振,遂有厓山遺恨。

 但自從祥興三年崖城事變後,整個行朝已完全在趙獵掌控之中,雖是郡王,卻與皇帝無異。換句話說,他這個監國當了多久,就等於皇帝當了多久,登基不過是大勢所趨,水到渠成罷了。所以嚴格來說,趙獵當“皇帝”已經足足一年了。

 這一年來,趙獵對行朝軍政也已完全掌控。而眼下行朝說好聽點是一個國家的架構,但處理政事、人員配置與一座州府差不多。所謂“船小好掉頭”,再加上有一位雷厲風行的新君、一群有宰相、尚書之才的執政精英,用兩個月完成登基之後的內外整合不在話下。

 禦駕親征,在任何朝代都是一件大事,尤其在方面曾經吃過虧丟過臉的宋朝而言,更是慎之又慎。

 趙獵提出禦駕親征時,文天祥、陳宜中、曾淵子、張世傑、蘇劉義等大臣都曾激烈反對,連太后都幾次召他入見,勸他打消此念。

 趙獵很是不解,自行朝南狩崖城後,自己一直都在“親征”啊,怎麽那會沒有反對,現在一登基卻個個跳出來阻擾了?結果一打聽,才知道症結在趙老二——太宗趙光義身上。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遼兩國為奪取幽州,在高梁河發生一場慘烈大戰。戰役結果宋軍大敗,宋主趙光義被打得乘驢車而逃。自此而後,大宋官家再無親征之事。

 被打得乘驢車而逃麽?趙獵無語之余,表示了解,但此次親征,勢在必行。

 趙獵自問自己不是什麽名將,也不是想吃苦、不怕死,而是不去不行啊——他坐了這個位置,就必須把份內的事做好,容不得半點差池,更不能失敗。

 此次北伐,關乎國運,勝則國興,敗則國亡。趙獵必須盡一切努力做到最好,他將盡起龍雀軍所有火器部隊與強大的元軍打一場前所未有的硬仗。

 在這個時代,論指揮步炮協同,論火器作戰經驗,無人可與他相比。如此重要的一戰,他豈能安坐龍椅,隔海觀望?更不用說大宋最強的唯一一支槍械部隊與火炮部隊,他豈能交給他人指揮?這可是一支足以顛覆一個王朝的恐怖力量,任何時候這支部隊的指揮官只有且只能是一個——大宋之主趙獵。

 這一戰要贏,趙獵就必須去!

 經過長達十日,前後三次內廷會議的激烈爭論甚至可以說爭吵——嗯,在宋代,官家與大臣之間爭論還是很常見的。最後趙獵乾脆拔出手槍往龍案一拍:“誰想掛帥,就把這把槍拿去!武功隊、火炮營、破虜五營五千火槍兵全部歸他指揮!”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誰還敢不識趣阻擾皇帝親征?

 四月初一,發詔親征。雖然詔書上號稱十萬,但趙獵並沒有十萬兵。或者說,他有,還不止十萬,但從另一方面說,他實際上又沒有,只有幾萬。

 怎麽說呢?李恆那邊為缺兵缺糧發愁,趙獵這邊也差不多。

 真算起來,包括江南諸省響應並歸於他名下的諸路義軍怕不有幾十萬。然而且不說這幾十萬人有多少虛數,戰鬥力如何,就算是實打實的人馬,又都是精兵,那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能解他“饑渴”的,只有瓊州一府三軍州所掌握的不到兩萬兵馬而已。

 蘇劉義的廣南都督府所節製的幾萬勤王軍倒也勉強能湊個數,但這些人馬各有山頭,戰力堪憂,在沒有經過整編、整訓,重新納入龍雀軍系統之前,都不過是烏合之眾,根本不可能是李恆的對手。這樣的兵馬招得再多也沒用,兵貴精而不貴多。人多力量大不大不知道,但飯量一定大!而眼下這吃飯問題,就是擺在趙獵面前的頭等問題。

 祥興二年、三年兩年間,趙獵率龍雀軍屢戰強大元軍,基本上沒為兵糧發過愁。究其原因,一是龍雀軍建軍之初,兵員不多,撐死就幾千人。依靠海運從佔城、安南購入的糧食,以及擊敗元軍後繳獲的大量輜重,完全足以支撐。二是整個戰場基本就在瓊州,最多跨過一條海峽,攻入對岸的一座雷州城而已。本土作戰,范圍有限,輸糧損耗不大,這也是重要原因。

 即使在多次擊敗元軍,收降大量俘虜,並且先後接收近萬義勇後,龍雀軍已擴軍至三萬八千余人之多,但背靠佔城、安南這樣的產糧大戶,又有發達的海運支撐,源源不斷運來的糧食從沒讓行朝為此犯難過。

 然而,駐軍是一回事,行軍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龍雀軍駐守瓊州不動,打防守反擊,就像擊敗阿裡海牙與張弘范大軍那樣,以眼下行朝的底蘊及軍隊數量,糧食供應基本不成問題。但是若實施跨海作戰,從沿海打進東南腹地,甚至挺進江北,則糧食的消耗就是駐軍的十倍、二十倍,甚至更多。

 行朝從祥興三年末擊敗張弘范後,直至興炎元年四月,差不多半年時間裡,為反攻蒙元而大量建糧倉囤積糧草,迄今積糧也不過十余萬石,僅僅只能支撐三萬龍雀軍作戰三個月。扣除行軍時間,怕連兩個月都沒有。這點時間,別說打一場決定國運的大戰,就算是打一戰中等規模的戰役都不夠。

 如果能再積累個兩三年,兵糧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可惜,戰機不等人。不趁眼下東南空虛,元軍力量薄弱時以迅猛之勢收復河山,等蒙元反應過來,調集重兵,平息亂局,穩固局面。到那時,就算兵力再多十倍,糧食再無匱乏,想平定沿海,收復東南,挺進中原,怕要困難十倍,所要付出的代價更多十倍。

 戰爭永遠不會等你準備好了,像電影導演喊“actn”才從容開打。

 所以, 這場仗,準備充分要打,不充分也要打,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

 既然蒙元派出了他們最牛的將帥與最強的軍容,趙獵也決心大乾一場!

 打掉阿裡海牙,是把蒙元打懵了;打掉張弘范,是把蒙元打痛了;如果這次能打掉伯顏,那絕對能把蒙元打殘嘍!

 既然兵糧不足,那就不帶那麽多兵,以精銳出擊,機動靈活。

 五千火槍兵,三百武功隊,精銳尖哨營、剽悍赤蛟營,再加上炮營、輜重營、舟橋營及後勤部隊,全軍共計一萬一千余人。這就是趙獵禦駕親征的所有人馬,估計算是古往今來所有禦駕親征的皇帝中,率領兵馬最少的了。數量是少,但就質量而言,絕對是最高的。

 一萬vs五十萬。

 此戰,天下矚目。

 [ ]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