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木匠皇帝》第54章:又是災年
  時間到了農歷的五月,這本該是夏收的季節。可是對於北方山東、河南等地的百姓來說,卻一點都沒有收獲的喜悅。忙活了大半年的莊稼地裡,不能說顆粒無收,往年一畝地可以收兩三百斤糧食,今年好像連一半都不到。

  陝西人民更是悲催,麥苗根本就沒長起來就枯死了。這老天真是不給百姓一點活路啊,去年陝西只是陝北地區受災,可是今年陝西全境受災,陝北連續兩年顆粒無收。四省數千萬人今年必定會缺少糧食,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京城。

  朱由校得知這個情況,感覺腦仁有點疼,這小冰河時期算是正式的到來。,歷史上從這一年開始,北方連年受災不是大旱就是大澇,總之不給你好日子過。然後就是災民起義,後金不斷攻入關內,大明王朝也正式進入了滅亡的倒計時。不過現在情況卻比歷史同期好很多,後金東征西討受挫。陝西賑災也比歷史上效果好,基本上不會出現什麽起義這種事情。

  可是現在這種情況還是得賑災,朱由校隻得將內閣大臣們再次召集起來。

  “北方四省受災,這四省的賦稅全部免了吧,現在糧倉還有多少糧食?”朱由校召見內閣群臣,便直接問道。

  “糧倉余糧不過百余萬石,南方的水稻還得一個月收割,收稅完成運過來起碼也得三個月之後了。”劉一燝自然知道皇帝召見什麽事情,他甚至都不需要做功課,當官這麽多年,這些事情還是很熟的系。

  “三個月,時間到是夠了,先開倉放糧。對了何如寵到哪裡了?”朱由校想了一下又問道。

  “何大人目前已經到浙江了,再有幾天就可以抵達天津。”劉一燝回答道。

  “還好他來的及時,這些都是救命的糧食。”朱由校聽說到了浙江,心裡稍稍松了一口氣。

  幾位輔臣也是頭疼不已,四省欠收,少收稅還不說,還得朝廷賑濟災民。若不是去年朱由校各種抄家滅族,今年的日子只怕非常難過啊。

  “有了這些糧食賑災,災民也不能白拿糧食。疏通水道,挖一些水庫,修整河堤,修橋補路。命四省官員,好好勘察一下,各地有什麽以前想做的工程,都趁此機會做起來。”朱由校可不願意光花錢賑濟災民,以工代賑是最好的方法,畢竟皇帝家也沒有多少余糧。

  對於朱由校的這種思路,幾位輔臣誰都沒有反對,因為這是最好的賑災方式。

  “皇上之舉甚佳,只是陝西去年賑災,這些措施已經用過了,今年不知道還有什麽要做的?”李標開口說道。

  聽到他這話,朱由校愣了一下,是啊,以工代賑可以解決一時的問題。可是未來可能連續多少年都會是災年。不搞大工程,這些最後還是會白養活災民。

  可是在古代怎麽搞大工程,後世的各種大型基建都在這個時候都搞不起來。古代耗費人力大的工程就是長城,京杭運河,或者是修官道,還有就是築城。那就修城市吧,朱由校記得現在的天津只是一個衛,後世的天津城是清朝時候修的,不行的話現在就給修起來。

  “天津東連滄海、西引太行、南達江淮、北拱京城,若是以後真有西方國家入侵的話,必將是京城的門戶,既然如此擴建天津城如何?”朱由校想了一下問道。

  輔臣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修建新城確實需要很多的人力,只是擴建天津城究竟有沒有必要?勞民這一條現在先不說了,主要還是傷財。

  “朕可以從內帑撥銀二十萬兩,

如果不夠的話,後面的費用也都由朕來出。”朱由校知道他們的想法,他也不知道修一座城市需要多少錢,便說出了二十萬兩這個數字。  二十萬兩在這個時候,可以購買四十萬石糧食,四十萬石也就是六千余萬斤,夠百萬勞動力食用一個月。也就是說這些錢足夠征募十萬勞動力乾一年的活,修建新城用多長時間朱由校不知道,可是總不會比修皇宮用的時間多吧。

  當年永樂帝修建紫禁城用了十幾年,可是紫禁城修建需要大量的木材、地板、大理石,這些都需要從別處運來。可是修建新城,需要就是挖土燒磚,如果真有十萬人,那麽修建起來就會快的很多。

  “皇上願意從內帑撥銀修城自然是百姓之福,臣沒有意見。”劉一燝聽說皇上自己出錢修城,那還有什麽說的,同意就是了。

  “除了修建天津城,各受災地方的府衙、縣衙、城牆,官道,驛站,學堂,平時想修沒有錢修的,都可以趁這個機會修繕一下。另外各地百姓房屋破損,也都修繕一下。除了天津城之外,之前我說過要在廣東、福建、浙江、南直隸、山東、直隸六省開設通商口岸,你們趁這個機會也商量一下口岸開在什麽地方?尤其是山東和直隸、南直隸,這三處可以先選好地點,碼頭的修建,口岸的修建,都可以趁此先建起來。陝西、山西地區,可以修一下長城。如果這也安置不了多少人的話,就開礦,鐵礦、煤礦,多煉一些鋼鐵,也可以趁這個機會給邊防士兵換換裝。不過煉鋼鐵不宜用木炭,多用煤炭。”朱由校想了一下又補充道。

  “朕再從內帑撥一些銀子,除了給災民糧食之外,也可以發一些工錢,這樣就算是災年過去,他們手裡也有余錢。等何如寵回來,看一下究竟運來多少糧食,如果糧食充足的話,可以多給百姓一些糧食。”

  朱由校只能提供一個大概的思路,具體怎麽做還得靠下面的大臣們。

  “臣等回到就會命各省官員照此辦理。”劉一燝看的出來,朱由校是想趁這個機會多做一些事情,若是在平時這些事情都要花很多銀子,可是現在災年,給災民糧食他們就願意出力,更何況還能領到銀子和糧食。

  “各地賑災官員不得盤剝災民,命各地禦史要嚴防此事,一旦發現嚴懲不怠。朕也會命錦衣衛和東廠去各災區暗訪,如果發現有禦史隱瞞不報的,與貪官汙吏同罪!”發國難財歷來都有很多,越是賑災的地方,很多官員越想貪汙,朱由校必須得嚴防這種事情的發生。

  聽到朱由校還是重用錦衣衛和東廠,輔臣們雖然心裡不痛快。可是誰也不敢保證各地官員都會清廉自律,便只能捏鼻子認了。

  五月中旬,何如寵回到京城,根據他的奏報,這回二十余條大船帶回來近二十萬石糧食。 不是換的糧食不多,而是這回出去的海船太少。

  何如寵將自己的南洋的見聞,以及這次出去的帳目全部交了上去。他還算了一筆帳,朝廷在南方各地購買瓷器、絲綢、茶葉等物,到了南洋價格會上漲三四成。當地的糧食比明朝糧食價格要便宜,到南洋買糧實際上比從國內買糧再運回來要便宜的多。

  看到這些東西,劉一燝明白了為什麽朱由校一直要發展海上貿易,這確實是有利可圖的一件事情。現在南方的糧食往北運靠的是漕運,漕運的船只有一萬多艘,每年運糧食數百萬石。可是大海船一艘運量可以抵得上十幾艘漕運船。只是可惜這些年朝廷不重視海運,海運的大船總共也就幾十艘了。

  劉一燝想了一下,開始寫奏折,請求朝廷撥銀建造海船。就以現在每年能從南洋購買五百萬石糧食計算,若是要一次運回來需要海船500艘,就算是分批運輸也要200艘左右。現在海船數量不過幾十艘,遠遠不夠,還需要造船起碼100余艘。

  100多艘說實話不多,可問題是造船可不是下水餃說造好就造好。造船的木材需要處理,木材需要原來,這些都需要時間。不過劉一燝的建議是好的,這船早晚得造。

  不過這些倒是不急,當務之急是把南洋的糧食運回來,這些事情就讓戶部的人去操心吧,該死的自己為什麽就沒有金手指呢,要是有金手指造個水泥,弄個鋼鐵廠,發展發展蒸汽機豈不是美滋滋。不過這些也只能想想,誰讓自己是沒有金手指的穿越者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