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木匠皇帝》第43章:對徐光啟的安排
  備份文件路徑:D:\大神碼字\大神碼字\文稿備份\noDel_備份209_第1章鹹魚系統.txt

  原稿地址:D:\大神碼字\大神碼字\文稿\第1卷\第1章鹹魚系統.txt

  接到蒙古戰勝的消息後,邊關將領馬上派人到北京送信。

  朱由校正在坤寧宮和皇后說話,陳德潤拿著奏報就喜滋滋的走了進來。

  “皇上大喜啊,大喜!”

  “哦,讓朕猜猜,是不是蒙古打贏了?”朱由校其實根本不用猜這個時候的大喜,除了蒙古和後金的戰事,別的地方也沒有什麽喜事了。

  “皇上聖明,林丹汗和建奴一戰,斬首六千余,建奴倉皇東逃。”陳德潤高興的把手中的奏報遞給了朱由校。

  朱由校打開一看,這是邊關將領根據許三平的信寫的奏報。後面還跟著許三平自己寫的信,大概的看了一遍。才確定蒙古確實勝了,一戰乾掉建奴重騎兵四千,然後再仔細看戰鬥經過。

  看完之後,朱由校有些失望,這個勝利對於明朝沒有多少借鑒性,主要原因就是明朝的騎兵不行。如果只是防守的話,明朝完全可以憑借著堅城利炮防守。現在的問題是明朝軍隊不會野戰,如果這場仗換成明朝士兵打,估計十萬人被一個衝鋒之後,然後就是潰敗逃跑。

  現在的火槍殺傷力有限,尤其是對於重步兵而言,幾乎很難穿甲,後金騎兵依靠著機動性衝到陣前,然後下馬肉搏。鑒於這種情況,這才有了車營的出現。可是這依舊是防守,問題是僅靠防守解決不了後金的問題。

  所幸的是後金人數不多,一點點的消耗,也能耗死他們。現在宋應星有了,再把徐光啟召回來,再找一些精通火器製造的人。好好改進一下火槍,刺刀也可以裝上。這回從蒙古換了不少的馬匹,好好弄個騎兵出來。

  朱由校有些後悔,早知道穿越到這個世界,他就好好研究一下火槍了,現在只是大概知道一些東西,可是具體的就不懂了,這些事情還是得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京營士兵的招募正在進行,上次沒有入選的人這次聽說朝廷還要招募十分積極,除了順天府之外,永平府、宣府鎮、保定府、河間府,周圍幾個靠近順天府的府鎮,也有農民積極應征。

  四月陝西賑災工作基本進入了正規,孫傳庭和洪承疇留在那裡足以應付,徐光啟就回到了京城。

  “徐師傅,這半年辛苦你了。”望著好像又蒼老了一些的徐光啟,朱由校心中有些愧疚,這麽一大把年級了,還在為了天下忙碌。

  “承蒙皇上厚愛,臣敢不殫精竭慮。真是臣深感年事已高,精力不足,難以應對朝廷政事。特向皇上請辭。”徐光啟掏出了一份奏折,恭敬的遞給了朱由校。

  朱由校將奏折放在了一邊,徐光啟歲數確實是打了,1562年出生的他,今年66歲。身體也一直不大好,這回所說的精力不足也是實話。

  “徐師此去,朝廷少一棟梁,朕失良師。朕真的不想讓徐師傅致仕,不如這樣,朕許你辭去朝廷職位。朕想設立一個皇家科學院,徐師傅任院長如何?現在泰西之科學日益發展,我大明卻停滯不前。比如火器一物,士大夫們稱之為奇巧淫技,可這卻是輔國安邦的利器。徐師傅精通泰西之學,與泰西傳教士多有往來,也認識許多我大明精通泰西科學之士。朕想把他們召集起來,成立皇家科學院,翻譯泰西書籍,研究泰西技術。

”朱由校這個想法很早就有了,只是之前陝西的事情,沒有辦法,只有讓徐光啟出馬。  徐光啟在大明士林,和西方傳教士之間都頗有聲望,由他主持科學院非常合適。

  聽到朱由校這麽說,徐光啟很是高興。他作為中國最早一批接受洗禮,成為教徒的人,對於西方科學了解越多,就越覺得中國在這方面的落後。這些年他一直在編撰、翻譯各種書籍,也是想將西方的科學介紹給中國。皇家科學院聽林晨這意思不是什麽官署,是搞研究的地方。

  “皇上對臣的厚愛,臣感激不盡,定當努力辦好皇家科學院。”徐光啟原本準備退休之後,就是翻譯書籍搞研究,現在有人提供這麽一個平台,他當然樂意了。

  “如此甚好,徐師傅致仕一事,朕得和幾位閣老商量再做定奪。皇家科學院一事,徐師傅現在就可以著手準備,一應費用,全部從朕的內帑裡出。凡是加入皇家科學院的,即是科學院院士,雖無品階,但是有俸祿。朕想比照一品官員的俸祿,發給他們。”想重視科學,就得提高科學家的待遇,否則誰願意去當科學家,當官多好?

  聽到這個條件,徐光啟當然十分滿意,要知道那些搞科學研究的,很多是仕途沒有了指望的人,衍生出來的一種愛好。其中不少人是寒門子弟,若是有了優厚的待遇,便可以衣食無憂了。

  “皇上隆恩浩蕩,臣代未來的院士們,叩下陛下隆恩。”徐光啟高興的又要下跪,被朱由校扶了起來。

  “徐師傅精通火器,也知道現在我大明的火槍都是火繩點火,從槍管將彈藥壓製底部,再點火發射。如今程序複雜,且火繩受天氣限制嚴重,陰雨天氣無法使用。現在百姓取火都用燧石,這火槍可否用燧石點火?此外,可否在槍支後面裝填彈藥,這樣裝填速度更快,清理起來也方便。”對於燧石火槍和後裝火槍,朱由校知道的也就這些,具體怎麽弄還得看徐光啟他們,他只能大概提一下思路。

  聽到朱由校這個想法,徐光啟眼睛一亮,這確實是個好辦法,只是不知道為什麽大家都沒想到。火繩點火,並不是100%的成功,甚至連七CD達不到。這也和火繩製作是否合格有關系,如果用燧石,則點火成功率可以提高不少。

  “沒想到皇上對於火器也有研究,這個想法臣從來沒有想到過。”徐光啟望著朱由校感慨的說道。

  “朕對火槍沒有研究,只是看到奏報,這才生出來的一個想法,不過具體怎麽實施,還得徐師傅你們來做。另外你需要什麽盡管提,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朱由校對於改革火器的想法十分迫切,畢竟訓練一直精銳冷兵器軍隊消耗時間太長,而且訓練是訓練真上了戰場,他們究竟敢不敢戰還是一回事。

  現在國內災情控制得當,想在國以剿代練只怕不容易,這樣一來,向解決遼東問題,還得靠火器。更何況以後熱兵器才是主流,現在如果能好好研究,也能給後人留下一些好東西。

  兩人又交流了一些火槍改進的事情,徐光啟很受啟發,朱由校雖然不懂得細節,可是他知道後世槍支什麽樣子,能提出改進的思路。

  照例留徐光啟吃過午飯,乾勁滿滿的徐光啟便回去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