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許年在水邊頓悟補全回鄉偶書其二之後,來自靈台中的本能讓他反身再次來到溪水旁,這次頓悟中獲得的一點難得靈光讓他再次附身於蜉蝣飛蟲之上,並以這契機開始領悟那包含易水歌之層波疊浪圖的馬遠所繪一十二幅水圖。
前生華夏南宋畫家馬遠的水圖是一幅絹本淡設色的山水畫,許年只在十二冊經典必背中見過其中兩幅,如今卻是神奇的見之一二而知其他,盡管沒有人告訴的少年此刻腦海中浮現的畫卷是何人所繪,其名又叫做什麽,但是許年心下篤定這就是與層波疊浪圖一脈相承的馬遠水圖。
第一段無名無跋的畫卷被背補全並循著少年記憶中的數千首詩詞挑選其一作為題跋。
外界的日月交替已然不在少年關注的范圍,他的全部心神都在推演著此刻呼之欲出的水圖全貌,不飲不食不眠不休,形容日益枯槁但是少年的精神卻依舊高昂。
站在小溪邊的少年仿佛一顆沒有枝葉的樹乾,明媚的春光中,忽然有一隻鳥雀銜著樹枝落在少年頭頂,在那頂書生軟帽上換了換姿勢,似是覺得此處適合築巢,便將口中銜著的枝葉放在此處,複歡快的展翅去山林中尋找可心合意的築巢之木。
對於身外的一切少年仿若不知,神識所寄身的蜉蝣換了又換,將那觀水的感悟源源不斷傳到少年靈台之中,這感悟衝擊著靈台也衝擊著識海中的神書。
終於識海中青芒一閃,少年心念同時一動,那絹本畫卷再次徐徐展開眼前所見是那無邊的細密柔婉的波浪,這波浪隨著空間的延伸漸漸向遠方淡化,最後虛幻成水天一色,這場景少年好似在回鄉偶書中老者所見的水面相仿佛,都是春光明媚和風細細之時的湖泊之景。
這無邊的湖面輕風習習,波浪如鱗,萬頃碧波,浩渺無際,讓觀看之人神識也變得悠遠變得深邃,隨著最後一點畫面的打開,四個飄逸的小字躍然其上洞庭風細,這便是春明景和的洞庭湖。
知守峰上的水元之氣越來越濃,漸漸的成了薄薄不散的霧氣,無數喜愛潮濕的小蟲都在歡欣的跳躍,無數的飛鳥也在雀躍,因為這裡有許多它們的食物,山林也似乎是在震枝歡慶,大約是這水元之氣帶來的勃勃生機
時間一點一滴悄悄的流逝,絹本設色的畫卷隨著少年觀水的感悟愈來愈深堅定而緩慢的打開著。
此時的畫面上是大幅度起伏的波浪,浪谷間卷起浪花,這是洶湧澎湃、向前奔騰的巨流層波疊浪圖,這是層波疊浪圖,原來對應著易水歌的層波疊浪圖在水圖之中排在第三。
帶著層波疊浪圖展開的順暢之意,眼前所見忽然由那驚天巨浪化為了濛濛霧氣中的幾個粗細不一的線條,這些稀疏的線條回旋起伏,水邊三兩石頭,水流潺潺而過,出神入化的幾筆讓水面出現了讓人感到愜意的流動感,這讓少年會想到了在春寒料峭之時知守峰上初見這條山溪時的景象,那時山頂的冰雪融水還未落下,那時的水流還不多,畫卷名為寒塘清淺,寒溪清淺繞石而走,其景與之相同。
鳥雀在山林婉轉鳴叫,和風徐徐中楊柳燕影斜,風如酥,花似火,十裡繁花相映紅。
在春風的吹拂之下,知守峰上每天的景色都是不同,只是在這處溪流邊上的霧氣從未散去忽然!
薄薄的霧氣驟然向四周散開,且是越來越濃越來越大,這突然的變故讓溪邊飲水的小獸左右顧盼,也讓山林中的鳥雀撲棱棱離枝,天地元氣中的水元之力愈發的強大,甚至是有些激昂的強橫,這水汽在適才的一瞬間將整個知守峰給衝刷的煥然一新,此時此刻那綠是水嫩的新綠,那紅是水嫩的嫣紅
緩緩展開的畫卷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向著同一方向的浪尖,雖然畫上無風但是自有江風從畫中撲面而來,近在身前的浪尖奔湧澎湃,天水交接處的浪尖漸漸虛化,這是華夏長江下遊開闊浩瀚的江面。江水浩蕩,正順著江風的吹拂,朝向大海奔湧而去,此為長江萬頃!
也就是這畫中的長江萬頃浪,將此間天地元氣中的水行之力激發的狂亂而出。
這長江上的波濤浪尖帶著洶洶之勢驟然衝開了畫卷的下一節,那是粗重線條的巨幅波浪,浪間卷起的浪花,都向前作奔湧抬升運動,又呈現向後逆湧之勢。這是口那段的黃河水,渾濁、奔騰、激蕩、咆哮,挾雷霆萬鈞之勢,正要衝破障礙向前傾瀉。
看罷長江萬頃,又見黃河逆流!
壯闊的大河、激蕩的大河、洶湧的大河、咆哮的大河,威力無窮的大河!
畫中之境顯化在少年身外便是那風起雲湧般在整個知守峰上澎湃激蕩的霧氣,濃鬱的水元靈氣仿佛將這座山峰浸泡在微微細雨中。
霧中的山筍在這彌漫的水汽中爭相破土而出,早就抽出嫩芽的青草借著濃鬱的水汽越發茁壯的成長
詩詞講究平仄韻律,吟誦講究跌宕起伏,風格各異的水圖似乎也遵循著這一規律,就在少年以為從溪流河塘到大江大河氣勢要逐漸向上攀升之際,下面補全生成的卻是少年從未見過全新之水。
柔婉的波紋,貼水飛翔的白鷺,澔渺無邊的湖面,嫋嫋兮秋風,湖水清兮波浪細,無邊的天際無邊的波紋,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此刻極目遠眺有暢然之感,這是水圖之第七節秋水回波。
由激昂狂暴到和緩平靜的過度,初看之時有些突兀但細細品味之後卻又那樣的和諧。
畫卷過半,依舊是徐徐的展開,浪峰向前傾斜,後浪緊推前浪,雲遮霧鎖,濤聲如潮,這是漲潮時的海浪,天穹上的浮雲仿佛是從海浪中激發蒸騰而成。
雲生蒼海,念天地之悠悠,波瀾起伏,今逢其時共海潮!
雲生蒼海,第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