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帶著經典必背在異界》第34章 詩詞,風骨與氣節
  前生的許年向來不怕考試,每逢考試都是精神倍增,這是曾經身為一個優等生的自信,雖然考前還有些許忐忑,但試題袋發放下來後的他心境一振,只有眼前的這場文試。

  在來書院赴試之前他就從卓掌櫃的口中得知了一些文試情況,但如今拆開信封看到考題才知道其中只是在項目上大致相同,具體內容上卻有些出入。

  信封內計有八張紙箋,也即是八道題目,其中詩、詞、文、賦四大題,另外琴棋書畫四藝選一。

  前四道大題還好理解,分別是作詩、詞各兩首,寫文章、駢賦各一篇,而那琴棋書畫中的琴棋二者則和想象中的不同,琴是依據給出的題目以宮商角徵羽做譜,棋是破解給定的黑白殘局,並不是當場演奏和對弈。

  大略瀏覽八道題目後,許年將第一張紙箋放在了桌角上,取出一張精製三尺宣紙鋪在桌上。

  依照命題作詩兩首,一為觀山林詠物,一為臨中州感受。題目並不難,任誰都可以搖頭晃腦的吟哦幾句,不過往往就是於這簡單中突出自己顯露能力才是最難的,但是這正是書院挑選人才的門檻之一,看看你有沒有超人一等的靈性、悟性。

  在青龍關城中,許父教導許年讀書寫字時,從山下買過好多書本,其中就有這個世界的詩詞文集,這些文集多是記錄的名人作品和流傳甚廣的天賦神書。許年看過之後的評價便是,除卻那些出自前生的天賦神書外,時下的名人作品多缺少靈性風骨,常為中庸平和之作。

  後來他下山後才知道,長久以來各國的文風都是走的簡約質樸一路,倡導的是平鋪直述,因為這樣能得詩文接觸面更廣,更容易被廣大百姓所傳唱所接受,也因此受製於體裁形式和文風,其詩文靈性缺失頗多,是難以溝通天地元氣的。

  前生文以載道,詩以言志的做法,在雙月大陸幾大強國之間幾乎沒有。

  按照時下的文風,許年可以想象的到,受製於既往思維和各地社學的教導,這觀山林詠物題,大多數新人都會以白描的手法將自己所見過的山林化作押韻的文字呈現出來,徒有其型並無其神。

  思考一番後,許年心中已然有了定數,自己曾經和學生一起背誦過無數經典詩文,其中有兩篇正好適合現下的的題目,而且這兩首詩並沒有在大陸上以天賦神書的形式現世。

  審題靜思之時,手中的上好松煙墨隨著微微的呲呲聲慢慢在那精製九秦石硯中化開,一股淡淡的松香味也在帳篷中散開。

  磨墨兌水,調試完畢後,許年提筆而書——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草稿紙上一首七絕林間竹石躍然其上。

  一詩寫就,許年的筆下不停,輾轉騰挪之間又是一首五律題於紙上!

  “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持卷登秦嶺,澤披世代恩;聲名冠寰宇,星雲照玉昆,不睹帝居壯,安知道經尊。”

  這兩首詩,前者詠林間之竹石,道盡其不屈不撓,傲然凌風之氣節;厚著極言中州盛景,並將其和書院所在九秦山相比,凸顯書院之尊。

  此二者可謂形神兼備,靈氣與風骨齊聚,盡顯少年昂揚之意氣,比之當世平淡中庸老成之風高妙了不知幾許!

  文試中有題目不得帶出考棚的規矩,因此許年將記有詩作題目的紙箋小心放好,又抽出了作詞題。

  這一題並無文字闡述,

只有兩幅木刻版畫於其上,乍一看倒有些像看圖作文。  第一幅畫上繪有兩輪彎月,稻田一片,村居兩三,看上去就是九秦山下元一村的景色。

  第二幅畫上但見大河滔滔,浪花翻滾,層雲蔽日,正如來時路上水流湍急壯觀無比的北滄河。

  看到這兩幅木刻黑白版畫的許年並未立時答題作詞,而是雙目微閉重新陷入了靜靜的思考中。要想在這堪稱天之驕子的二千學子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為頂尖的八十人之一,他所答得的每一道題都不得不慎重,不得不深思熟慮以求做到最好。

  和其他學子相比,對於此次書院文試許年自恃最大的倚仗便是來自前生記憶中的那些華夏經典詩文,如果沒有這些記憶,他是不能與那麽許多從小就在經義典籍熏陶中長大的學子相比的。

  此刻的許年外在貌似安靜,內裡大腦實則在急速的思考著,既要精彩出色又不能與這世界上已經出現的天賦神書相同……忽的靈光一閃,他睜開了眼睛。

  提筆蘸墨,手腕微運而書——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九秦山林邊,路轉村頭忽見。”落款西江月·夜行九秦元一村。

  值此仲夏之際,這一首詞應情應景,端的是妥帖無比,更妙的是與平凡處見意趣,將這版畫中閑適恬淡的意境描繪的惟妙惟肖。

  這一首改自前生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佳詞寫就,許年略作停頓調和硯中松墨,隨即再次落筆成文,這第二首詞依舊是情景交融,更優於前作。

  “滾滾北滄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落款是為臨江仙·觀滔滔北滄。

  四道正題中前兩道寫完,時間才堪堪過去了一個時辰。文試從辰時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亥時,若按照二十四時製換算,那就是早八點到晚十點,合計十四小時。

  作為開場首題,這四首詩詞雖然簡短但更考驗一眾入試新生的靈氣和悟性,對於整場文試而言尤為重要,是故在經過各自的接引書生指點後,一眾入試新人都知道這首場首題的重要性,盡皆拿出十二分的精力來作答。

  因為首題若是答得好了, 能給閱卷官留下一個好印象,接下來批閱長篇文章和辭賦時閱卷官給的等次也低不了。同樣聽過方望開考前囑咐的許年自然也不敢有半分懈怠,盡其所能的挑選經典佳作來應對考試。

  詩詞題作答完畢,許年並未繼續拿出文章辭賦試題,他要趁著此刻狀態正佳,將這四首詩詞謄抄在程文紙上。

  詩詞文賦考較靈性悟性,要求用楷書作答,只須答卷乾淨整潔字跡清晰即可,對於書法並不做過多的要求,但是用腳底板也能想到若是可以寫一筆好字定會給詩文增色不少,更何況前生的許年是個語文教師,參與的閱卷不下百次,改卷時第一眼看的並不是內容而是字跡是否清晰工整好看,書寫好的天然具備加分buff。

  有此經歷的許年謄抄起來自然是百倍用心,拿出了前生投稿參加書法比賽的本事來對待。

  程文紙是三層生宣精裱,雪白的紙上有朱砂紅線做格柵,書寫時不浸不暈、生澀與順滑恰到好處。紙精墨妙之下,許年的謄錄十分順利,隨著一筆一劃落下,一個個精妙絕倫的小楷躍然紙上。

  細細觀之其師法出自華夏鍾繇,但又集楷書四大家之所長,所書小楷點畫精到,粗不為重,細不為輕,筆力勁道,氣格通達,法度俱存。

  通篇觀之,其文結字勻停,行列齊整,古風與今法融會貫通,那婉麗飄逸、雍容典雅、不激不厲的氣度,頗有儒者之風,非飽讀經義的書法大家不能書之。

  最後一筆落定,許年輕輕吹乾墨跡,再次看向自己所書四首詩詞,甚為滿意的點了點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