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帶著經典必背在異界》第36章 文賦,論辭章之要義!
  卻說許年作“子曰,一言而為天下法”一文引動考場內外諸多異像,不過種種景象來得快去的也快,故而並未讓人過多留心,考場區帳篷中正在緊張參與文試的新人們也大多沒有注意到。

  作完這道神書體的文章,時間已經來到了中午時分,許年歇息片刻後,便聽到從外面傳來一陣雲板響聲,這是文試中場休息時間到了,在這一段時間內有專人為入試考生們送來茶點飯菜,也可以去左右兩頭的五谷輪回之所解決下內急。

  許年的早餐雖然豐盛但是簡單,經過一早上緊張的腦力活動後,此刻已經餓了。

  只聽帳篷外傳來轆轆的車輪聲,片刻後停下,一個標注著元字九五五號的紅漆食盒從帳外遞入。許年收拾起好長案後將食盒打開只見裡面是一葷一素一湯一飯。

  葷菜是木耳雞丁,素菜是蔥煎豆腐,湯是紫菜蛋花湯,飯是顆粒飽滿晶瑩散發著香味的元一米。這用料十足、色香味俱全的兩菜一湯一飯的規格在外面的飯肆中至少也要一錢銀子,而十錢一兩,兩千份就是二百兩銀子,一個七品縣令一年的俸祿,普通農戶十幾年的收入。

  書院果然財大氣粗,節儉慣了的許年當下就給眼前這餐午飯做了個評估,不過也就是片刻後他就拿起筷子快速吃了起來,還有半天的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填飽肚子繼續答題才是正理。

  十分鍾時間將碗盤一掃而空後,許年把一應用具放在食盒內擺到帳篷門口,到時自有書院齋夫前來收取。

  誠心敬天敬字敬文章方可妙筆生花,淨面、洗手、漱口……和大宋諸多學子讀書作文前的儀式一樣,許年也是如此重新開始了文試答題之路。

  四道正題目前就差一篇辭賦,取出試題,單肩上面隻一行雕版刻印小字——亙古有神碑自蒼穹落,先民自此領悟神書開智棄愚,披荊棘斬凶獸,代代而傳遂成大陸之主。神書之文,詩詞薈萃天地之精,辭章包蘊宇宙至理,試以“文賦”為題解作詩填詞之心得,論行文成賦之奧秘。

  這是要用辭賦的格式寫一篇論述創作詩詞文賦技巧方法的文章麽?對於此技法心得那淫浸詩文典籍數十載的學究先生方才一知半解,現在讓十六歲的少年們來談論這個問題,是有些難了吧。不過聽方望說過第四題辭賦向來很難,是作為提高區分度,簡拔精英人才的拔高題,若是這樣想,那以此內容為題也能夠理解。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躲是躲不過的,題來也必須應對。許年再次凝神靜思,從前生所看到的的詩文典籍中尋找著靈感、尋找著前人遺澤。

  忽的許年微閉的雙目睜開,眼中似有神光閃爍。有了!他記起了前生中參加詩文比賽得紀念品——一套精裝筆記本。

  那一套筆記本合計十本,每一本的扉頁上都有一句話,分別是: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悽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這些短句概述了詩、賦、碑、誄、銘、箴、頌、論、奏、說十個文體的特點,端的是言簡意賅精妙無比。

  出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許年查了這十個短句的出處,此正是太康之英陸機所做論文章一篇,對於其中的精彩段落他還能記起幾句,這正好作為自己這篇文賦的中心和閃光點。

  方向有了,腹稿亦定,兩世為人近四十年的讀書經歷心得輔以先賢名篇的指引,

當下許年隻覺文思泉湧,下筆有如神助,駢四姘六佳詞妙句紛遝而至,賦比興頌箴言規語層出不窮!  “後學末進謹對:

  神碑天降,澤披萬民,煌煌文章,萬古長存。

  學生習文已有十余載,曾觀神書先賢之作,亦覽當下英才之文,今偶有所得試以放言一二。

  竊以為時人文章譴辭造句,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故作《文賦》一篇,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

  由於在文試區主持大陣的教諭老者臨去九秦山巔前為防異變再生,加固了陣法,並隔斷了此間與外界的元氣交流,故而這次許年的文章並沒有引起場中異像,不過隨著辭賦的書寫, 妙語佳句的一一呈現,在他忘我書寫之時體內真元流轉加速,淡淡微光聚於周身,隻覺神清氣爽目明通達,酣暢淋漓宛如正在洗筋伐髓一般。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遊萬仞。”

  “……其致也,情曈曨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

  點畫之間見神采,行列之中現華章,循著既定思路許年從理法辭氣四個方面對詩文辭賦進行了初步闡述。

  “……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

  有理有據,言之有物辭;藻華美,對偶成韻,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在賦文的格式上,許年寫起來越來越流利順暢,如三伏盛夏掬起一捧雪山融水般暢快。

  “或仰逼於先條,或俯侵於後章;或辭害而理比,或言順而意妨……”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

  “或藻思綺合,清麗千眠……”

  “或苕發穎豎,離眾絕致……”

  “或讬言於短韻,對窮跡而孤興……”

  “若夫豐約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適變,曲有微情……”

  寫到興起處,筆觸紙面若行雲流水,起承轉合間,乃為詩文之規;綱目羅列中,恰是精言妙意!

  “伊茲文之為用,固眾理之所因。恢萬裡而無閡,通億載而為津;配霑潤於雲雨,象變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廣,流管絃而日新。”

  當許年最後一豎劃落下,筆停墨住,霎時間溪流匯成浩瀚江湖,塊壘堆就巍峨高山,一篇奇偉瑰麗之文就此寫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