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浩然亭的午後,因有山中微風輕輕拂過,和竹林松柏影影綽綽的遮擋,所以並不能感受太多冬天裡午後陽光的慵懶與溫暖,但是在座的七八人都絲毫不在乎這點寒意,此刻都聚攏在竹亭之內看著一個少年持筆而書。
這位少年自然便是兩天后即將下山的許年,今天午後聚在此地的也並非只有甲組成員,還有桑家姐妹、赫連十九和舟小漁等七八位和許年私交不錯的學子。
佳作當前之時,友將遠去之際總是想留點東西做個念想,蕭飛燕想要許年多為她寫幾幅字,而許年將書寫的地點放在了這處竹林,因為他不僅僅是簡單的寫份書法作品,而是有些道理想蘊與其中,講給諸位友人一聽,這就是今天將小聚地點放在此處的緣由。
至於為什麽桑家姐妹等人會來,那是因為不知道誰把許年再次賦詩寫字的消息傳了出去,當然能有這麽多人在此地看許年寫字也是和那日在元一正殿中展現出來的詩詞書底有關。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許年書寫中,旁觀者活潑刁鑽、機靈古怪如桑家二小姐也默不作聲,靜靜看著那筆尖在紙上騰挪,並最終成詞、成句、成篇。
如果說少女的筆下的簪花小楷似涓涓細流、似晶瑩雪花般潤物無聲,那麽許年所書的清峻行楷那就是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其中所顯現出自然超逸的風骨和灑脫自如的意境給人的感染力和衝擊力極強。
前生中跟隨老教授所學的書法在這個擁有神書威能的世界上重現,有著別樣的意味,書法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悟性和靈性。
對於書法這前生中傳承千余年的技藝,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許年施展出來的自然是能夠技驚四座,但他並沒有什麽驕傲之情,依舊是以不卑不亢淡然處之的態度寫字。
今天所用的紙是取自陶朱台府庫中帶著天然細紋、放置五年以上的極品九秦檀皮宣,這種紙沒有什麽灑金灑銀也沒有繪有翻覆的底紋圖案,只是簡單地微微泛黃,但是卻別有一番悠遠的古意在其中;墨是上好的金絲松煙,研磨化開之後氤氤氳氳,似有點點金星在其中,紙精墨妙說的就是現下的情況。
除卻紙墨兩項,筆是小葉紫檀羊狼兼毫,硯台是九秦石打製,這兩樣就有些遜色,不過那毛筆鋒健調的儲墨性和彈性極佳,石硯隨著天然紋路精雕細琢,其質堅麗,呵氣生雲,貯水不涸,也都屬於高級貨,畢竟陶朱台給學子們配備的物事就沒有便宜貨。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文房四寶俱佳,許年寫起來也自然格外舒暢。
他站在石桌之前,氣定神閑的懸腕而書,這種書寫方式最見功底,因為手臂整個都沒有依托,這就對筆畫字形的要求極高,萬一有所差池便是橫七豎八破壞了整張書卷的文氣。
運筆時如行雲流水般乾淨利落,轉折處如屈鐵斷金般剛勁有力,點頓處因勢利導或輕盈或沉著,即便是不看詩文內容,單論這份穩定的功力也跟著喝彩了。
少頃,一首前生蘇軾的《蝶戀花·春景》寫罷,其中蘊含的那情與景讓人感慨,那著名的“天涯何處無芳草”和“多情卻被無情惱”兩句,也同樣讓雙月之下的少年們迷醉,那些點到為止,並未言明卻呼之欲出的人生哲理,給少年們留下豐富的空白,讓他們沉醉與這首詞精妙詞句的同時,也讓他們展開了無數的回味與想象。
許年停筆不動,
有潘德璋等人在一旁搖頭晃腦的默默吟哦,也有桑家大小姐清啟朱唇輕聲回味,其讚美、驚歎之色皆不掩與色。“許大哥,這是送給我的麽?”蕭飛燕忽閃著靈巧的眼睛看著許年和這首詞,顯然是喜歡極了。
“今天是應你之約前來浩然亭寫些詩詞,這自然就是你的。”許年笑了笑。
他之所以第一首詞選擇這首,就是想要隱晦的表達出那天涯何處無芳草、多情卻被無情惱兩句,只是現在看來眼前的少女還沒體會到。
“許兄你的筆法是怎麽的練得?”
“是啊,是啊,作詞這種全靠靈性才氣的東西暫且不提,我看我一時半會兒也學不到,但這筆法和書寫的功力我想試試。”
“對啊,書院中也沒有先生教授,我大小便是跟著描紅練習,和許年你的書法差了好遠。”
“我是手腕離紙面兩寸書寫, 許兄你這提的如此之高有什麽說法沒?”
有蕭飛燕首先開口出聲,葉德章等人也不由的紛紛出言相詢,就連一向看許年不順眼的桑家二小姐的眼神中也透露出專注和認真的樣子,想要從他這裡聽點什麽回去。
雙手微微下壓,許年面帶笑意環視周遭的同年:“以毛筆寫字,最簡單的書寫方式就是小臂放在桌面上,手腕懸垂也就是潘兄所言離紙面三寸,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寫的,因為這樣容易把控字體間架結構,適合精雕細琢寫小字或中字,但是這種方式往往會拘泥於紙面一隅,而忽略了整體書卷的章法,這就會造成明明每個字看著都很好,但是連成一篇之後卻意蘊美感全無。因為這種寫法容易失氣!”
看到周圍之人若有所思的樣子,許年稍作停頓,給眾人思考的時間,在約莫三十息後又道,“比手腕懸垂,臂肘皆在書案上更進一步的是懸肘,也就是臂肘都不在書案上,,我看桑同年和飛燕書寫之時都用的是這種寫法,這種懸肘可以很好的解決氣勢筆意不連貫的問題,但也有其不足,那就是略顯拘謹,謹慎有之,鋒芒不足。”
同樣是約莫三十息後,許年的聲音再次傳來:“我所認為最好的,最能鍛煉書法的方式就是站姿懸筆,這種著眼點不在於一方一隅,而在於通篇全卷,自然是氣貫全文無有瑕疵,而且除此之外這種筆法對點化掌握的要求更高……所謂精氣神三者,更易從中而出!”
許年此刻所言是講書之法,也是傳人之道,就看自己的同年們有多少領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