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北明不南渡》第162章 攻陣
() 京畿。

 阿齊格命令各屬掃平了周圍的府縣之後,切斷了京城的後勤。

 雖然,直到現在還沒能得到遼寧皇帝的去向。

 但現在顯然已經不是考慮那麽多的時候了,總不能一直耗下去。

 也是有個限度的,如果遼寧皇帝一直不出現,那便先將京城拿下再說。

 阿齊格命令吳三桂部打頭陣,率先向京城進軍,並發動首輪進攻。

 通往京城的道路上,布著一些五顏六色的鐵蛋,有的長的像個西瓜,有的外表又雕刻華美。

 當關寧軍的前軍路過這一帶時,紛紛好奇於這些到底是個什麽玩意,自然有人嘗試著抱起來一探究竟。

 有的軍士指指點點,有的軍士品頭論足,發表高論。

 或許可以帶回家給小孩子玩耍等等。

 就在他們討論的時候那些奇形怪狀的鐵蛋bn的一聲,一連串的爆炸了。

 死傷一片。

 這便是地雷的始祖慢炮,也叫明雷,出現於正德年間。

 明雷不光是指這雷是大明朝研製出來的,更是在說明,這雷是放在明面上的地雷。

 和我們所熟知的地雷,完全是兩種設計思路。

 不得不佩服老祖宗們的想象力豐富。

 但是這種地雷,也就圖個新鮮,能夠造成一定的殺傷,卻還不足以扭轉戰局,最終還是要靠刀子硬碰硬說話。

 前軍一連串的爆炸,關寧軍受到了一定的創傷。

 當吳三桂在中軍中得到消息後,不禁皺起了眉頭。

 “回平西王,前部有近四百人死傷。”軍校回稟道。

 “傳本王軍令,所部眾人,但遇明雷,繞而行之,有隨意觸碰者,斬!”

 地雷事件只是個小插曲,還不足以對吳三桂部造成致命的打擊。

 京城已經近在眼前。

 在廣渠門之下,已經收到軍報的王先通命張慶臻的步兵營背牆列陣。

 四個圓陣排布在城門之前。

 那是朱慈提出的長槍兵和火器兵的混合編制,後又經李岩提出一定的改良方案後便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在擊退李自成之後,京城的兵源得到了補充,足夠的喘息時間下,京城完全有余力出城作戰。

 尤其是率先抵達京城的乃是那個開關投降的狗賊吳三桂,對於這麽一個人,向來死忠明廷的王先通光聽著他的名字都覺得惡心。

 恨不得將其凌遲處死,但是這些都是想想而已,面前的硬仗,還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逃避的。

 無論是王先通還是張慶臻,實際上都清楚他們自己的能力並不強,

 但是他們對於聖上,卻有著迷之崇拜。

 聖上留下來的陣列,他們這段時間一直在練習,直到今天,在面對吳三桂的到來時,決定拿出來一用。

 在廣渠門下列陣,直面精銳的關寧軍。

 圓陣是圓的,這是表面,核心取材去西班牙方陣的近遠程協同作戰的理念。

 從而將火槍兵的作用徹底發揮出來。

 從明初開始,明軍便非常重視火器的發展,然而直到現在,火槍兵一直都難以完全代替冷兵器兵種。

 並非是沒錢無法裝備全軍,實在是因為這個時候的火繩槍兵,缺陷很明顯。

 一分鍾兩發,射程兩百步,一名火槍手在騎兵衝到他們面前的這個過程中,最多能射出三發。

 等到開始白刃戰,基本就沒火槍手什麽事了。

 他們完全可以退到後面去找人打鬥地主,坐等戰爭結束。

 浪費無疑比賣更可恥,於是乎,這種熱冷兵器結合的陣列,徹底將火槍手的撲克撕掉,讓他們能在敵人近身之後仍然發揮作用。

 這也是西班牙方陣的優勢之處。

 另一方面,同一時期的明朝火器和西方火器有著一定的差異。

 理性來說,各有長短。

 明朝的火繩槍在西方的火繩槍之上,創造了火繩塞住火門式的設計結構。

 這樣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明朝火繩槍的裝填速度和射速比西方慢。

 但好處在於,不會出現火藥從槍管裡灑落的尷尬,並且每次射擊的成功點火率要比同時期西方火繩槍高出三成左右。

 且沒有拖拽長線火繩的必要,排列起的陣列會比西方的傳統西班牙方陣更加密集。

 在火力就是王道的熱兵器時代,陣列越密集,也意味著能夠對敵人造成更加有效的殺傷。

 圓陣比方陣更加嚴密,防禦力也更強,缺點就是移動起來的話,很容易散架。

 但現在王先通面對的乃是關寧軍,若是不用聖上留下來的陣法,王先通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對待。

 四個千人圓陣的出現。

 讓吳三桂好好的打量了一番,圓形的陣列,正常訓練過的軍隊都能結成。

 若是僅僅如此,倒也沒什麽好特別忌憚。

 按照吳三桂的經驗,只要以騎兵猛烈衝擊圓陣,在圓陣上撕開一個大口子,這樣的陣列便徹底瓦解。

 而對於關寧軍的衝擊力,吳三桂還是很有自信的,畢竟這可是唯一一支,能夠和八旗軍野戰相抗衡的部隊。

 在穩定住陣腳之後,吳三桂命令所部的騎兵,主攻最右翼的那處圓陣。

 嘹亮的號角聲響起,關寧軍像下水的鴨子一般,向右翼圓陣猛攻過去。

 明軍嚴陣以待,在中間指揮將校的命令下,縮緊了陣型。

 長槍兵支其了長槍,直指著敵人方向。

 火槍兵將傷口對準敵人。

 五百步。

 三百步。

 二百步。

 開火!

 雙方基本同時進行著白刃戰之前的拚火器環節。

 但明顯防守的一方更有優勢,由於陣腳穩定,火力密集,命中率要比在馬背上顛簸開火的關寧軍要高出很多。

 一輪射擊後,關寧軍十數騎倒地落馬,明軍也有幾人中彈,被推入陣中,繼續緊縮陣列,保證陣腳不亂。

 關寧軍的標準火器是三眼神銃,白刃戰前可連射三槍,本來的正常流程是先開槍後衝鋒,畢竟以前他們面對韃子騎兵時基本是小受的狀態。

 現在竟然改了!他們竟然能夠揚眉吐氣的當一次小攻了。

 邊衝鋒邊開槍,感覺很爽。

 但激動的關寧軍發現似乎當個小攻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嗨皮。

 至少在拚火器階段,他們對明軍的殺傷只是己方傷亡的零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