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準確的說應該是叫斯盧或者斯羅,孫策並不知道這些,只是單方面聽音用漢語發音為新羅。
新羅的確是辰韓的十二個部落之一,從公元前57年起,由樸赫世居西乾建立,現在的首領叫樸赫元序,樸赫大成是其長子。
說到這裡,就要提一提樸赫元序,此人雄才大略,果敢,又精通算計。
在和石氏爭奪新羅統治權獲勝後,他就積極對外擴張,不斷征服周邊小部落,漸漸成長為十二個部落裡最強大的存在。
然而在征伐其它十一個成員部落時,樸赫元序遇到了麻煩,剩余的七個部落不甘被其統領,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然而就在雙方勢成水火之際,孫邵找上門來。
至於百濟,他的關系相比新羅就複雜了很多,這個國家的王族來自於高句麗,是高句麗創始人,朱蒙的第三個兒子,溫祚所所創立。
而朱蒙原本是扶余人,因受迫害才逃離故土,在卒本地區,和當地首領的女兒結婚。
但後來,朱蒙在扶余所生的兒子,上演了一場感人肺腑的‘小蝌蚪找爸爸’,於是作為嫡長子他順利成為王儲,也就是日後的琉璃王。
可朱蒙在高句麗也有兩個兒子,分別叫沸流和溫祚,他們多受中原文化影響,認識到琉璃王繼位後,他們將無法在高句麗立足。
因此兩兄弟決定離開高句麗,帶著大量他們的追隨者,一起向南進入馬韓地界。
隨後溫祚選擇在慰禮城(首爾)建城,自稱為十濟。
但是其兄長則認為靠海居住更好,結果失敗了,敗給了大自然,沸流羞愧自殺,百姓則向溫祚求援,後者歡快地接納了他們,隨之才改國號為百濟。
而因為百濟與遼東接壤,公孫度還和現任百濟君王肖古王訂了一門親事,是以百濟可以說有著扶余、高句麗、遼東三方面的關系網。
所以百濟和新羅根本不可能是弱勢國家,而且和新羅一樣,孫邵找上門的時候,百濟也正打算圖謀馬韓,鏟除伽倻。
再接著是高句麗,現在的高句麗根本不是一個剛剛興起的部落。
早在公元56年,他就全境吞並了東沃沮,隨後又侵佔了東濊的一部分領土。
還對樂浪郡,玄菟郡和遼東發動過攻勢,不過在公孫瓚和公孫度的合力反撲下,才被迫遷都到現在的丸都城,可實力仍舊是北方前三的存在。
否則這麽一個遭扶余痛恨的國家,早就不複存在,也根本不會還在亞洲東北的歷史上,留下濃厚一筆。
故而,現在的朝鮮半島,實際上正值新老交替,百濟和新羅想要發展壯大,就必須要吧三韓和伽倻覆滅。
孫策的到來,還主動拋橄欖枝,對他問而言,無疑是瞌睡遇枕頭,傻子才會不答應。
以至於現如今弁韓名存實亡,伽倻退出歷史舞台。
再加上肖古王成功逼迫馬韓共主退位,樸赫元序又成功讓辰韓的剩余四個部落就范,淵蓋蘇文順利奪得高句麗。
故而樸赫元序認為,是時候先把孫策趕走了,剩下的地盤,他們各憑本事。
這才有了現下,熊津城下包圍著的十一萬聯軍,還不算新羅和百濟原有的兩萬人,以及分給他們的三萬多弁韓俘虜。
“真是可惡至極,難怪這倆小子如此熱衷於俘虜,原來是在這等著,可恨!”
漸漸想通了一些情況之後,孫策開始罵娘,早知道就不該手軟,通通殺了了事。
“主公,
信涵已經傳出去,我們還是先堅守吧,就讓這群朝秦暮楚的蠻夷,好好見識一下我們的手段” 法正是樂觀的主戰派,只要他對戰爭還充滿了興趣,那這仗就還有得打,畢竟,戰爭不完全是數學遊戲。
“奉孝,我們的守成物資還剩多少?”
“如果狠下心來,再從城裡湊一些,相信若只是固守待援兩日,不是太大問題”
郭嘉回答完孫策的問題,卻發現後者愣著,出神的盯著牆頭下的什麽東西。
“主公?”
“……公孫度也來了”
放眼望去,果然,在由北而至的敵方陣營中,有個不大不小的方陣,前面赫然飄蕩著‘公孫’字樣的旗幟,在眾多韓語旗幟中,顯得如此扎眼。
事到如今,幾部聯軍已經大概可以分清楚。
北方的四萬人,由百濟,馬韓,弁韓組成。
東方的七萬人,由高句麗,新羅,公孫度,辰韓及少部分高句麗脅迫的沃沮,公孫度邀約的烏桓組成。
“公孫度還找來了烏桓人,看來北疆的態勢……賈公,我們的情報網出了很大問題”
賈詡明白孫策的言下之意,由於語言問題,確實出現了很大紕漏,要想應對之後的對外戰事,語言應該成為三等以上錦衣衛的必修課。
是以,賈詡也不推辭責任“屬下甘願受罰”
“受罰就算了,我的推測也有問題,現在三韓半島,做主的其實並不是三韓。媽的,搞了半天,原來是老子給新羅和百濟打了工”
理出這層關系,孫策轉瞬有了新的計較“派人給原三韓的首領取得聯系,我還就不信了,他們會甘願做百濟和新羅的奴才……弁韓就算了,只找馬韓和辰韓”
弁韓才被自己打了個七零八落,按人之本性來說,應該還處於仇恨階段,所以即使對方願意,當前孫策也不會選擇相信。
這才是正確的形式預測,馬韓之所以不能全力幫助弁韓,就是因為肖古王從中做梗。
而辰韓更甚,自公元前57年起,新羅先後吞並了音汁伐國、悉直國、押督國、比隻國、多伐國、草八國、召文國。
目前還獨立著的,只有甘文國、骨伐國和伊西古國。
之前孫策聽到的辰韓針對他,所派出的援兵,實際是骨伐國的個人行為。
十六萬人,圍在熊津城外,氣勢如虹不說,還很雄壯激昂,感覺這仗不用打,聯軍已經贏定了。
東門,新羅軍四萬。
南門,歸附於新羅和百濟的三韓聯軍三萬。
西門,公孫度、烏桓聯軍三萬。
北門,百濟、高句麗、沃沮聯軍六萬。
各自配備著大量的衝車、發石機、井闌、登城梯以及活躍於秦時的塞門刀車。
熊津城內,孫策一方,不足兩萬人的解煩軍,兩千余人的龍驤衛,八百陷陣營,這便是他所有的戰力。
“孫策!只要你願意回到青州,我可以和幾位大王商議,放你和你的士卒部下乘船離去,不過你們的軍資糧草必須留下,怎麽樣?考慮一下?這是你最後的機會”
公孫度的說辭,被孫策回以一擊冷箭,嚇得他差點兒從馬上墜落下來。
“哼!不識抬舉,那就不要怪我不顧同僚之情!”
孫策話都不想和他答,在他心裡,公孫度已經是個死人,但嚴峻的局面並沒有讓他感到多惱火,反而開起玩笑“我的中郎將大人,你這射術退步了吧?這三百多步的距離吧,竟然脫靶?”
黃忠一臉哭笑不得“是的,末將下來一定勤加練習”
“分赴下去準備好應對吧,景略,城內就交給你了”
“主公放心,還有討野將軍助我,熊津城定萬無一失”
孫策借走了冉閔,卻給王猛留下了陷陣營,怎麽看,都是一次很實在的交換。
龍驤衛改製成了重騎兵,陷陣營自然就變成了重步兵,留下高順只因為在守城戰中,重步兵會有鐵塔般的效果。
另外,這也是時隔多年後,孫策再一次要親上戰場。
首先是為了鼓舞軍心,再次是因為經過這麽長時間以來的淬煉,孫策的能力值也終於成長到二流武將的級別。
孫策:力量76 技巧81 謀略80 內政93 統率80
他也用系統大致掃描過,只要不碰上淵蓋蘇文,或者其他統領級別的將軍,他不會有生命危險,特別是身邊還有冉閔這種超級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