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的三國有些亂》第62章,傳國玉璽(上)
“就是有勞元化先生一行!”郭嘉沒有讓劉備開口問,肯定地說:“遷移百萬之眾,就怕路途上生病,有元化先生去,就沒大問題。”

 “奉孝之見善也!”劉備當即命人傳過華佗。還好華佗沒有留在虎牢關或汜水關,那兩處都其親傳弟子在管理那近十萬的傷兵。

 “那麽糧食問題袁盟主會處理好麽?”劉備還是有些不放心地念叨著:“雲長他所帶的糧草可有限,沿途又無法供給。”

 “放心,袁家的底蘊不是常人可以想象到的。袁家為了全這蓋世功勳,會處理好這百萬之眾返洛陽。”荀攸笑著說:“袁家有了這莫大的功勳,只要日後不作大死,天下如何風雲變幻都有他袁家一席之地。”

 “嗯,就算如此,雲長他們在支援沒到位之時,免不了要吃點苦。”劉備點點頭說:“算給他們一點考驗和磨練吧!”

 “行軍打仗也是如此,管理和指揮隊伍,二將軍他們應該從中獲益非淺。”郭嘉沒心沒肺地附和著。

 在袁紹袁大盟主還沒作出反應之前,華佗帶著百余弟子,在一支精騎的護送下,攜帶部分糧食和藥材,一人雙馬地出發了。

 ……

 “曹孟德,活該!”袁紹得到劉備轉呈的急報,開口就是埋汰不聽話的小弟曹操。

 “沒想到劉備軍截下了百萬之眾,算他劉備識數!”袁紹對劉備送自己這麽大的一個功勞還是滿意的。

 袁紹參加討董聯盟的目的是什麽?不就是為了名利。袁家什麽都不缺,缺的是一個名正言順榮登大寶的機會。什麽討董,什麽報叔父一家的血仇,都可以放置於一邊。

 袁紹對接應百萬人回洛陽沒有半點糾結,為了施恩百萬人,擁有仁義之名,些許人力財力,袁紹還沒放在心上,袁家也不在乎。袁紹和袁家就有這麽拽。

 下了決心的袁紹是恐怖的。一時間快騎四出,一車車糧食運出洛陽,一批物資運進洛陽,一時之間洛陽就成了糧食物資的中轉站。當然,遷移隊伍前期還是少不了吃苦挨餓。

 遷移隊伍在穩步返程,支援和接應也有條不紊地進行。洛陽城的恢復工作也如火如荼進行,如清掃宮殿,掩上被掘陵墓等。

 在此之余,一眾諸侯又是該喝的喝,該吃的吃,派對不斷,歡樂無限。其中孫堅有點不合群,不參加集體活動,常常獨自帶著親衛亂逛。其實來講,被董卓搬遷一空的洛陽還真沒什麽好逛的。

 一天,孫堅和程普帶著數名親衛來到了有點敗廢的建章殿。說來也巧,當孫堅等人來到建章殿南殿時,南殿中央的一口井裡隱現五色毫光。

 “咦!”修為早已經是內氣外放境界的孫堅,很明顯地感覺到了這口井裡的異常,輕咦一聲道:“來人,下井一觀,看有無異常。”

 孫堅的數名親士點起火把下井打撈,撈起了一具女屍。女屍是宮裝,也不知淹於這井中多久,其屍未腐爛敗壞,其頸下有一偌大的錦囊。

 在孫堅的示意下,程普上前,將其錦囊解了下來,打開錦囊,可見其中有一朱紅小匣,小匣被金鎖鎖住。

 “將軍!”程普不敢輕易打開金鎖,便將錦囊及小匣一並交於孫堅。

 “將女屍掩埋。”孫堅收起入懷,命令親衛後,就和程普兩個離開了建章殿。

 孫堅和程普回到自家營寨,屏退左右,孫堅的大手有點顫抖地掏出錦囊,拿出小匣放在案幾上。

 “德謀,此寶你有所知否?”孫堅心神有點激蕩地問程普。

 “將軍,你我都心中有數,何不啟開一觀,以證我們心中所想。”程普吞了吞口水,心情一樣不平靜地說。

 “嗯!”孫堅一用勁,金鎖應聲而開。只見是一王璽,取出一觀,其方圓四寸,上鏽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果然是傳國玉璽!”孫堅和程普同時驚呼。

 “將軍,今天授將軍,必有登九五之份。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以圖大事。”程普恭聲道:“剛才數名親衛應除之,以免泄於旁人之耳。”

 “不,是我親衛,我信之!”孫堅不以為意地說:“我馬上與眾人辭行,我們回江東去。”

 “善!”程普也沒執意要殺人滅口。孫堅和程普都沒料到的是,就在他們進自家營寨之對,孫堅私藏傳國玉璽之事已有人密報袁紹。

 甚至一時間已傳得一眾諸侯人盡皆知。由此可見聯軍是多麽的透明,間諜又是如何的無所不在,孫堅的親衛之中都有袁紹的死間。

 ……

 “都說孫堅獲得傳國玉璽,並且私藏了起來,大家怎麽看?”劉備一得到密報,就召過荀彧,荀攸,郭嘉,公孫瓚四人相議。

 “肯定沒錯了,沒想到李儒如此大手筆,連傳國玉璽也拿來作誘餌。這下關東諸侯討董聯盟更是崩啦!”郭嘉輕巧地說:“弄不好江東猛虎真的要搭上性命了!”

 “奉孝說的沒錯!傳國玉璽這麽重要之物,怎麽可能扔在建章殿南殿的井中。絕對是李儒故意為之,分化一眾諸侯,夠狠的!”荀攸肯定了郭嘉的論斷。

 “不是說十常侍之亂,劫少帝和陳留王走北邙時,宮內太亂遺失了麽?”劉備不解地說:“也許是那時就被人扔進了建章殿的井裡呢!”

 “可能麽?董卓盤據宮室久矣,宮內又人多,焉有早不發現之理。”荀彧笑答:“偏偏烏程侯一去就發現了,這天下都沒這麽巧的事。”

 “不出意料,孫堅馬上就會辭行回江東,到時不就一切清楚了。”郭嘉有點幸災樂禍地說:“到時少不了一場大戲,我們且拭目以待。”

 劉備點點頭,表示明白了。又有點好奇地問:“傳國玉璽我真還沒見過,是由玉石所製吧?”

 荀攸接口道:“我倒見過,確實由玉石所製。此玉此玉是昔日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載而進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

 “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為璽,李斯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八字於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將覆,急投玉璽於湖而止。”

 “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與從者曰,持此還祖龍。言訖不見,此璽複歸於秦。來年,始皇崩。”

 “後來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後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於宜陽,傳而至今。”荀攸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寶。為中國歷代皇帝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嗣後, 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謂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傳國玉璽是皇帝行使權力的信物,是國家權力的象征。從某種意義上說,寶璽甚至比皇帝本人更重要,因為失去了寶璽,皇帝就失去了所有的權力。

 自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制定寶璽制度後,這套制度被歷代王朝沿用,一直到清末。

 歷史上對寶璽的記載大多十分簡略,語焉不詳。且不同時期的記載常有互相矛盾之處。加上現存寶璽只有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代二十五寶,清以前的寶璽全無蹤影,只有一些印拓流傳至今,使現代人對歷代寶璽知之甚少。

 “侯爺,你對傳國玉璽有興趣麽?”郭嘉在荀攸詳細介紹了傳國玉璽後,對劉備問了個扎心的問題。

 還別說,連一直沒有開口的二貨師兄公孫瓚也十分感興趣地盯著劉備看,想聽聽劉備會如何回答。我的三國有些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