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的三國有些亂》第58章,咎由自取
話說趙雲和太史慈率著三千白馬義從,以風馳電掣的速度出洛陽,一路尾隨曹軍而來。就在進入滎陽地界時,趙雲等人就跟上了曹軍。

 與曹操心生警覺也強行進軍不同,趙雲的為人和對潛在危險的感知能力,都足以讓趙雲停止了前進。最少趙雲沒有莽撞前進,而是與同行的太史慈商議。

 “子龍,發現了什麽嗎?”與趙雲頗為相熟了的太史慈,對趙雲也是無比敬佩和信任,見趙雲命令隊伍停止,不由相問。

 “子義,你看前方地勢,盡是溝壑,正好設伏。如果說董賊要阻止我聯軍追襲,那麽於前方設伏阻敵就必然矣!”趙雲把心中想法說了出來。

 “有道理!”太史慈也觀察了一下前方的地勢,深以為然地說:“曹將軍所部已經前行了,我們該怎麽做才好?”

 “等,我們就有等伏兵盡出,再去接應曹將軍。”趙雲略顯為難之色說:“我只怕曹將軍未必撐得到伏兵盡出之時呀!”

 趙雲的為難之處在於,明知有埋伏,卻無法去跟曹操說。曹操會不會聽是一回事,趙雲也無法證明自己一定正確。其次是說接應曹軍,也得等中伏或伏兵盡出後才能行接應之事,似乎有些袖手旁觀或落井下石之意。這都是趙雲的為難之處。

 其結果也正如趙雲所料,曹操幾乎就沒撐到伏兵盡出之時。不過怎麽說呢?曹操命不該絕於滎陽之地,那怕身中兩箭九死一生,也還是撐到了趙雲和太史慈的出現,而逃出生天。

 “我明白!”太史慈點點頭,笑了笑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曹將軍是擅自出兵,就算萬一有不測,還得遭人詬病。所以說子龍你完全不必為難。接應到了曹將軍更好,接應不了,我們也盡了該盡的道義。”

 曹操當日拂袖而去,盡起自家兵馬追襲董卓,確實沒有經過盟主袁紹的肯首。有些時侯就是這樣,你做的事沒錯,而這樣去做事的方式錯了。憑喜好,憑心情,憑對錯,而不守規則的行為,從來不可取。

 說起來劉備派兵接應曹操或追襲董卓都是個人行為。換而言之,劉備和曹操萬一兵敗,都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對於袁紹而言,我不責怪你們就是寬宏大量。這也是曹操在損兵折將後,沒有回洛陽,自己回陳留而去的原因。

 說聲曹操狼狽至斯,都是咎由自取一點也不過份。雖然說這話有點傷人,但是事實上就是如此。你曹操回洛陽去試試,最多得到部分安慰,大部分人會不置可否,絕對有人說曹操活該!

 不過話說回來,沒有如曹操般當機立斷,沒有如孫堅般浴血奮戰,沒有好劉備般謀而後動,也沒法成事。尤其在這亂世,不然歷史上怎麽會三分魏蜀吳呢?沒有偶然。

 誅董聯盟從開始就是為名為利的松散聯合。一眾諸侯都是滿口仁義道德天理倫常,心底下各自有小算盤。到攻下汜水關和虎牢關進入洛陽後,討董聯盟已經名存實亡,大家得到了各自想要的名和利。

 至於誅除董卓解放天子振興漢室,說說可以,誰認真誰就是蠢蛋。只要董卓不明面上稱帝,一眾諸侯都會得過且過,甚至有人巴不得如此。只有這樣才可以擁兵自重,才有機會成就不世之業。

 趙雲和太史慈可能沒想這麽多,也不會想這麽多。不過他們兩人都明白一點,接應曹軍真的是盡人事聽天命。不管結果如何,誰也無法苛責他們,也沒人苛責他們。

 “嗯!”趙雲思考了片刻才說:“這樣吧,我們按兵不動,我帶支斥候小隊去前方偵探下再說。”

 “子龍,你是主將,還是由我去!”太史慈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客將而拈輕怕重,反而主動攬過偵察任務。

 “好!子義一切小心。”趙雲也乾脆,兩人商議了一些細節,太史慈就帶著幾十個精兵強將消失於滎陽境內。

 曹操率部過了滎陽,就碰上了列陣等候多時的呂布部,曹操部基本上沒有對抗能力,匆匆一交鋒就兵敗如山倒。

 後來又經過李榷和郭汜兩部一陳衝殺,曹軍已經不成建制潰不成軍。最後被徐榮截住,只剩下曹操隻身而逃。

 太史慈沒探到曹軍到底如何敗的,卻知道曹軍算完了。太史慈和趙雲沒辦法,只有在滎陽境內這條河邊守株待兔,這裡是曹軍逃跑的必經之路,希望能在這裡接應到部分死裡逃生的曹軍。

 算老天開眼,曹操在曹洪的護衛下還真來到了這條河邊。接下來不用說了,趙雲一箭驚走呂布,救下了曹操。

 曹操率殘部回陳留,趙雲和太史慈率三千白馬義從追呂布而去。趙雲和太史慈敢輕騎而追,是有其理由的。其一,在曹軍遇伏期間,張飛和關羽兩部共八萬兵馬也跟了上來。

 其二,西涼兵已經完成阻敵追襲的作戰計劃,就會一心趕往長安,不會再設伏什麽。其三,白馬義從來去如風,就算遇上西涼兵馬,趙雲也有把握帶著白馬義從從容而退。

 基於這些理由,趙雲和太史慈才在曹軍諸將匯合曹操後,便迅速追襲而去。就在曹操和趙雲都離開後不久,關羽和武安國就率部出現。之後又是張飛和華雄也率部到了。

 趙雲和太史慈兩人率白馬義從出了滎陽,才走幾十裡地就看見拖男帶女緩緩而行的遷都大隊伍的尾巴。不過趙雲和太史慈為難了,不是說其中有多少西涼兵,而是說這一眼望不到的人群,自己這三千人馬能幹什麽?

 當日百萬聯軍延綿幾百裡,如今數百萬軍民,自是延綿上千裡。從趙雲和太史慈兩人的所見處,遷都隊伍一直廷伸到了長安。有部分已經進入了長安,有部分已經進入了函谷關,函谷關外還有太約三分之一的人群。

 函谷關是個分界點,是洛陽和長安的分水嶺。可以說過了函谷關的人,沒可能截下。而沒進函谷關的,還是有可能截下。

 遷徙人口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董卓這次將洛陽數百萬人口遷往關中長安,就一個浩大的工程。如果要保證遷移途中不死人,在這個時代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過董卓及董卓集團完全不顧及這些,死人算什麽?走不動的砍死,不想走的剁死。在刀槍劍戟下,就沒什麽做不了做不到的事。

 至於這次遷移中死了多少人?沒人統計,也沒人在乎。就如董卓當日在朝堂咆哮:“為國家大計,豈惜小民!”。天下黎庶,天下萬民,在部分人眼中就不是人,死得再多再慘也不會在意。

 走得最快的董卓和獻帝等一部人,已經進入了長安。其余太半也進入了函谷關。連阻敵追襲的呂布,李榷,郭汜,徐榮等部也都先後進入了函谷關,李儒就一直在函谷關這裡坐鎮。

 函谷關外這一部人,約有百萬民眾和十萬西涼兵。而這十萬西涼兵中有太半是華雄的舊部。嗯,這都是沒了自家老大的結果。

 “怎麽辦?”趙雲和太史慈四目相對,不約而同地開口道。趙雲和太史慈兩人是探路先鋒。對於曹軍遇伏和接應曹軍是有預計和準備的。而目前這種狀況,讓兩位虎將懵逼了。

 “還是等雲長或翼德來了再說吧!”趙雲聳了聳肩, 看了眼一眼看不頭的遷移人群說:“就我們這三千人似乎什麽都做不了。”

 “也只有這樣啦!”太史慈點點頭,神色有些黯然地說:“子龍,有些話不知當講不講?”

 “子義,我們是兄弟。”趙雲深深看了眼太史慈說。其實一路追襲,趙雲心情何曾好過,不說一路上的新墳,就是眼前這人群,也讓趙雲這員絕世虎將心中洶湧澎湃。

 “人人都說為了天下,為天下人謀福祉,其結果呢?天下更亂,天下人更苦。”太史慈悲憤地說:“他們爭的是什麽天下?又有誰真正將天下黎庶萬民放在心中?”

 太史慈就是千萬黎庶中的一個。不同的太史慈天賦異稟,靠自身的實力能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也正因為如此,對如今苦難的天下人感同身受,才有諸多的思考。

 “有!”趙雲脫口而出道:“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絕不是某部人的天下。”我的三國有些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