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第一奶爸》第124章:均田製
  沒等宴會開始,趙貴就已經迫不及待的拉著一群老將軍躲在屋裡拚酒了。

  這也難怪,平日裡趙氏對酒的掌控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當下正忙著和一群大唐的貴婦們拉家長裡短,自然無暇他顧。

  “呦,姐姐這衣服是錦衣閣新出來的吧,這些日子竟被家裡那幾個夯貨拖累,沒有時間出來,您瞧,這又錯過了好物件!”

  一名衣著華麗的中年婦女笑著說道,不過附和多過稱讚,如今韓琦已經是侯爺了,態度也自然與之前大不相同,五十歲的王公常有,十六七歲的侯爺可不多見,自然也是要打好關系。

  想要左右逢源的人多了,趙氏自然不會一一親自接待,所以大家也都三五成群的圍坐一起,聊著閑篇。

  “韓家如今算是聲名鵲起了,看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古人說的話也不可全信之啊!”

  婦人說完,酸味便已經出來了。只是其余的幾位同伴卻只是笑笑並不開口,反而一臉淡然好似要與這沒眼力價的保持距離一般,紛紛把頭扭向一邊。

  一群老將軍最喜歡喝烈酒,這什麽腰酸背痛的毛病一口酒下去全沒了,比起吃藥來的乾脆的多啊。

  “真不知那些個只會動動嘴的在擔心什麽,多好一個娃,非得跑去嶺南,這好不容易回來了,彈劾的奏折都能煨火了!”

  “哼,有你這想法的人都該死在戰場上,我們如今都活到這般年歲了,你手上可有一兵一卒了?”

  程咬金咧著嘴說了一句,心裡也不禁一陣唏噓。

  大唐的軍事制度極為嚴格作為軍事起家的將領,李淵非常重視軍隊制度建設。

  起事初期,為適應戰爭的需要,他建立大將軍府,下設左、中、右三軍,由三個兒子分別統領,形成了有力的統一指揮體制;為擴充兵源,實行募兵政策。但很快他就逐步將手下軍隊納入了府兵制度中,這種制度創始於西魏的宇文泰時期,經過北周、隋朝,沿用至唐朝。

  府兵製建立在均田製的基礎上,是兵農合一的制度,士卒平時在家生產,戰時出征。農閑時由兵府負責操練,提高戰鬥力。

  領兵權分離,以防止將領擁兵自重,對抗中央。李淵分關中為十二道,置十二軍。

  三年,十二軍各立軍號,分道治軍,耕戰結合。建立十二衛和東宮六率,完善了中央軍事體制和府兵的編制,沿用了隋朝的一些做法,又有所發展。

  所以,當韓琦由嶺南帶兵回來之後,第一件事便是交出兵權,且這些人以後得統帥由李世民安排。

  韓琦的想法就簡單的多了,韓莊上的青年們總歸是不會再走了,由嶺南來的漢人或許還有回去的,至於僚人將士,則是全劃歸給了李道彥。

  就在他回來的時候,均田製已經徹底在大唐落實了。

  征收賦稅實行租庸調製。租庸調以人丁為依據,所謂“有田則有租,有身則有庸,有戶則有調”

  賦役制度主要是均田製和租庸調製。

  均田製繼承自隋朝:丁男授田一頃,包括口分田80畝,永業田20畝。

  對於貴族田地也有限制:從親王到公侯伯子男,授田數從一百頃到五頃不等。在職的官員從一品到九品,授田數從30頃到2頃不等。

  此外,各級的官員還有職分田,用地租補充,作為俸祿的一部分。均田製對土地的買賣也做了限制,官僚和貴族的永業田和賜田可以買賣,百姓在貧窮無法辦理喪事時可以賣永業田,

從人多地少的地方往人少地多的地方搬遷時也可以出賣永業田。  說道租庸調製,就不得不說起李淵武德二年二月,初定“租庸調”法,到武德七年又加以完善,規定租賦以外不得橫征暴斂。

  受田的農民,每丁每年要交粟2石,這是租;每年交絹2丈、棉3兩,或者交布二丈五尺,麻3斤,這是調;每丁每年服役20天,不服役可以折算為每天絹三尺,這是庸。假如官府額外加了役期,加夠15天則免調,加30天免租調。

  每年的加役最多30天。唐朝的租庸調製與隋朝的相比,用庸代替服役的條件放寬了很多,更有利於農民從事農業生產。

  朝廷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方孔圓錢,“開元”有“開新”的意思。錢幣重一兩,我國幣製中的一兩十錢製由此時起源。其面文隸書“開元通寶”四字,由唐初書法家歐陽洵書寫,字體端正有力。 開元錢的出現宣告了自秦開始流通了800多年的半兩和五銖兩種貨幣的終結,“通寶”一詞從此被歷代王朝所沿用。

  於是,李承乾想要用紙幣代替銅錢的想法便找到了根據。

  這家夥今天也來了,此時正和李泰湊在一起,一時說的興起,兩個人像傻子似的笑的合不攏嘴。

  “這紙幣的兌換面額應該是用一至十才對,為何你設計的卻只有一、二、五、十?”

  李承乾拿著李泰剛做出來的樣板,一臉疑惑的說道。

  “嘿嘿,這你就不知道了吧!”

  見李承乾一臉迷惑的樣子,這家夥就笑的更得意了,不禁感慨算學也時刻見於細微處。

  “一二得三,二二的四,一五的六,二五得七……”

  聞言,李承乾也不禁稱讚道:“這就是韓琦的格物,果然有些門道!”

  “哈,這還只是算學,格物一門涵蓋極廣……”

  李泰的話還沒說完,就聽見一道蒼老的聲音傳來。

  “自古為政,莫不以學為先,學則仁義禮智信五者俱備,故能為利深博。朕今欲敦本息末,崇尚儒宗,開後生之耳,行先王之典謨。”

  聞言,兩人不禁紛紛扭過頭去,只見一位兩鬢斑白的老者朝這邊走來。

  而他的身後跟著的不是別人,正是裴寂和李綱二人。

  這老者雖然看著眼生,卻自有一身仙風道骨似的,氣度不凡。

  更何況還有李裴二人同行,自然是個厲害的,李泰眼珠子一轉,思來想去,能讓這兩個這麽恭敬的,除了顏師古還能有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