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福建路和兩浙路、江南東路就已經力有不逮了。現在宋國除了成都府路的宋高宗,其余盡數效忠投誠,事情多如亂麻。
迫不得已,張林隻得啟用原宋朝的官吏們,一邊讓他們接受廉政學院的培訓,一邊為他打理各地事宜。
在臣民的推動下,他也讓人起草《祭天詔》和《登基詔》,各種祭祀活動也在籌劃,準備在十二月初登基稱帝。
當務之急,就是對軍隊進行整編,尤其是禁軍和西路北路邊防軍。其中禁軍士兵在冊人數為一百四十萬多人,簡直亮瞎了張某人的狗眼。
這樣數量的禁軍數量,居然會被金人區區七萬兵馬長驅直入地攻入腹地,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因為涉及改變軍卒兵種,耗費頗大,張林隻得從民間取財。
好在他是商人出身,在南地施政時就頗得商人好感,開封府的大商們紛紛慷慨解囊,你出十萬我出十萬,又對“降金叛徒”進行抄家,東湊西湊地湊了一筆高達六百萬貫合約五千萬元的專項軍費,用於安頓部分禁軍士卒和訓練武備。
金人攻陷宋國東京最大的收獲就是朝廷國庫,擄劫了總計一千八百萬貫的皇家金庫和國庫存金,另外就是東京西郊的軍器監工匠家庭八百余人,及皇室宗女、嬪妃、權貴女眷將近兩千余人。
當初張林於陣前要人被完顏宗翰拒絕,他也大概能知道原因,當時那種情況下,若是金人肯交還女眷則必然大傷士氣。只不過那番狠話卻是使得雙方都下不來台,以至於金國至今還沒派來使節。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金國派來使節也沒有用,兩國之間必然要刀兵相見,用血來洗刷恥辱。至於張林對金國王子發下的毒誓,自然是傳的天下皆知,百姓們都一力支持。
血債血償,沒什麽好說的。
就算不為皇城女眷被擄劫,也要為牟駝崗和嶽台縣的兩萬余名慘死的百姓拿回公道。
還有另一件事,就是定都問題。
依照張某人的喜好,自然是要選擇靠海的城池,從各方面來看,杭州府都是個不錯的選擇。反正,不管是忌諱也好,討厭也罷,開封趙家天子住的皇城他張某人是絕不會住進去的。
不過皇城已是被內務部派憲兵接管,正在進行清理整頓,這幾天開封府裡百姓們中隱有皇城鬧鬼的新聞傳出來,且內務部也證實了皇城一到晚上就有女人的哀怨歌唱聲,把士兵們嚇得不輕。
張林便召集了一幫道士開壇做法,水陸法事替亡魂超度,果然超度過後,陰氣森森的皇城就清靜了不少。
不住在皇城,但張林卻把原蔡京住的宅府給佔了,反正蔡京都被金軍擄去了,偌大府邸也不能浪費。當然,入住之前還是要道士作法把髒東西清理清理。
隨著軍器監的搬遷而來,軍械製造也龐大的資源整合下以百分之二百的功率運轉,一批批小口徑大口徑火炮被生產製造出來,裝備進新軍裡集訓。
原新福軍、新浙軍取消建制,統改為東南集團軍(六萬),新夷軍則單獨改為夷南軍(兩萬),平北軍改為東北集團軍(六萬),種師道所部和折顏質等原西軍所部改為西部集團軍(六萬),另從原宋朝禁軍中抽調五萬人集訓編為西南集團軍(五萬),最新結業的四萬常備軍和部分四萬整編禁軍合成中部集團軍(八萬),親衛營在經過雁門關和牟駝崗血戰後擴編為一萬余人的親衛師團。
至此,張林麾下總兵力從名義上講已經達到了三十四萬人,加上內務部憲兵和警務總署的編制,足有四十萬在冊士兵,
另外還長期輪流著一批十萬人規模的常備軍。這麽龐大的兵力用來守備整個國土自然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各部大軍的戰鬥力參差不齊,許多軍隊還是主要使用冷兵器,對火器比娶媳婦還要渴望。
張林可不是宋微宗,他收編了種家軍和哲家軍後就視如己出,一面派遣基層軍官幫西軍進行整編,一面把原西軍軍官抽調回開封府進行培訓,主要是軍紀和思想方面的教育,另外就是讓他們盡管熟悉火器的使用。
關於火器的使用,新版《步兵操典》《炮兵作戰手冊》《火槍兵作戰手冊》等俱都大肆印刷,下發到軍隊中,各地進行集訓,把其中不服從軍紀的油條給踢出去,另外就是按照軍製對各軍進行混編。
這是非常複雜的軍製改革,非短時間裡可以完成,而且還會伴隨著部分士兵或者軍官的抵觸反抗。
張林因此下令北方全線采取守勢,構築哨所、炮樓,用磚頭和水泥建造堅固的防禦工事。在未來兩三年之內,他將大力整頓國內的經濟和軍政建設,不會輕易發動對外戰爭。
打鐵需得底子硬,等老子把國內整頓好了,再特麽去收拾金國。
原位於西城的蔡府如今已是主公的府邸,這座佔地將近百畝地的大莊園其奢華程度絕不比皇宮差不多,房間數百,花苑幾十,裝個兩三千人輕而易舉。
張林也未打算在此常駐,所以隻讓工匠沿著蔡府莊園修了一個磚塊水泥高約一丈的簡易圍牆用以加固防禦圈,其他就沿用原來的物事了。
開封府百姓對於主公定都杭州府的消息也是抱怨,大批百姓請願未果後也只能想著提前去杭州府買地了,這什麽時候當天子腳下的百姓都是個很驕傲的選擇,何況是具有唐宗漢武氣質的強勢主公呢。
杭州府官署知府文先德發來劄子說“富民湧入繁多”,被迫把杭州城進行擴建規劃,把東南西北四個郊區改為內郊,又在原基礎上擴建外郊,一時間地價飛漲。
在前兩年的兩田法改革中,張林早已把土地收歸國有,而且禁止土地私人買賣。也就是說,你想要賣地,只能賣給官署,想要買地,也只能按規定從當地官署手裡買。
而且,個人持有的土地年限雖然不準世襲,但也是只有死亡後才能變更土地主人,你只要不主動賣地,分到你頭上的土地一輩子都屬於你,想種什麽都行,前提是按時交稅。
土地稅的標準也很低,隻相當於宋朝開國時候的水平,每畝地才征收兩鬥半糧,這個標準對於北地自然是暫時有所降低的。
兩田法的改革最主要阻力是皇親國戚,但是從這方面說,金人倒是幫了個小忙,把皇親國戚擄劫一空,宋朝順理成章地覆滅,那所謂的皇親國戚也就沒有相應的地位了。
至於商人,商務總署撥下的軍工訂單如雪花一般繁多,商人們對此早有耳聞,豈會在意一點點土地利益跟大興商業的主公對著乾?
歷朝歷代,還沒有哪一任皇帝如張林這般,可以給與商人們利益和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