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火炮和火銃槍的炮彈子彈製作,張林很想一步到位地生產後世那種內含火藥的單體彈頭,奈何技術條件有限,造不出來。
最多也就能製作出開花彈這樣以爆開鐵碎殺傷人命的炮彈或單純以摧毀敵方防禦工事為目的的實心鐵彈,至於火銃槍則是暫時停留在鳥槍“散彈”階段。
現階段鐵坊和火器作坊雖是獨立設置,但卻緊密合作地製作火炮和火銃槍,張林有心把一部分鐵坊歸於火器作坊名下,便從崔主管手下分出一批技藝鐵匠鍛打師傅單獨為火器作坊服務。
而原火器作坊和鐵坊則統稱為軍器監衙門,田火匠和崔主管擔任第一任正、副司長。船坊也歸軍器監名下,周應為副司長,兼任船坊主管。
軍器監目前以製作批量四寸三分口徑的火炮和二寸六分的迫擊炮,以及五分五厘口徑的火銃槍。
因為鳥銃用的乃是散射鐵碎子彈,只能對付無甲或者輕甲騎軍,而且對槍管耗損極大,因此張林趕鴨子上架一般把單體子彈的設計提上日程,並且讓人開始著手研究膛線槍管的技術。
張林本身只是個半吊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依稀記得滑膛槍在古代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打的就是球體子彈。而線膛槍似乎是在槍管內膛弄出什麽螺旋膛線,穩定子彈的射擊方向,減少子彈耗損槍管內壁的概率。
可喜可賀的是,有他這個半吊子在旁指點超越時代的設計概念,現在的火銃槍已是研發出了扳機驅動的燧石激火,把拉火繩方式取締了。
原先為了防止槍體受不住火藥衝炸力而散體,槍支大部分都是鐵質,在坩堝製法研發後,也漸漸把槍托、槍尾改用木質製作,減少了鐵資源消耗,並且槍管使用壽命得到進一步加強。
改名後的軍器監中,張林手持新式燧石火銃,裝模作樣地瞄準射擊一番,嘴裡讚賞不停。
不過他也提出改進建議:“抵住肩部的槍托太小,弄寬些。”
“是,主公。”
“你們還要配合神機營(改名後的炮營),在槍口設計出一種便於瞄準的十字定位器。”張林道:“取筆墨來,我畫給你們。”
“好。”火器作坊專門調配來主管槍支製作的鐵匠長官陳主管,忙不迭地叫活計取來筆墨紙硯。
張林在紙上畫出後世的十字瞄準器,又道:“現下石墨不缺,你們想辦法把石墨製成細條狀,用圓柱形木頭夾住用來寫寫畫畫,這毛筆每次都得研磨墊紙,著實耽誤時間。”
科技進步在於日積月累,在於點點滴滴的發展,張林沒辦法一次性把所有方面安排齊全,所以每當他有什麽念頭,就會寫下來或者記下來,合適的話就安排人去研發。
就比如這十字準星瞄準器,是後世無數士兵用血肉積累出來的科學經驗,被張林隨口輕飄飄的一句話就提前帶到了世間。
北宋這時候還處於火炮炮彈為石頭、槍管竹製的原始呢,但張林依舊不敢掉以輕心,盡可能地提升麾下軍隊的戰鬥力,研發成熟的火器。
擺弄了會最新製作出的燧石擊火樣品槍,張林問道:“現下能打的鐵彈多重?”
“回主公,這支燧發火槍的口徑為五分五厘,沿襲前頭製作的火繩槍,不過槍管乃是用坩堝製法的鋼鐵所鍛造出的,能耐得住0.64型火藥包的引爆。子彈乃是球鐵,淨重七錢三分。最遠射程一百三十步,有效射程四十六步。”
“好,出去試槍給我看!”
四十六步,那就相當於後世六七十米距離,差強人意啊!
張林忽然想到現下的子彈是鐵彈,
是不是要改成鉛彈呢?他曾經看過鉛彈對人體的殺傷力極為恐怖的論壇小知識,中槍者會鉛中毒,活下來也比死了還難受。算了,對付宋朝廷就沒必要這麽不人道了。張林把使用鉛彈的念頭壓下去,等對付完宋朝廷後再作決定吧。
砰地一聲炸響,槍口白煙蒸騰,五十步外套著輕甲鐵葉的木頭假人已是扭曲變形,胸口冒著梟梟黑煙,被燧發槍的鐵珠洞穿出一個小洞。
在有效射程內,新式燧發槍的威力還是不錯的。
一發射擊完畢,從神機營調過來試槍的十八九歲少年立刻屈膝下蹲,從腰側抽出一根木身鐵頭的竿子從槍口插進去後疏通槍管內壁的藥渣和鐵屑,再搗入第二課鐵珠,而後把火槍槍口朝下倒出殘渣的同時,裝填火藥絲包。
第二次砰地一聲槍響,間隔第一次約莫有七八息的時間,也就是二十來秒鍾。
等到三連發射擊完畢,張林走上去問道:“感覺如何?”
“回主公,槍托震肩導致準頭低了,不過的確比前頭的火繩槍好用多了,射程也遠一些。”
張林點點頭,對陳主管道:“跟柳二那邊調五十個木匠來加入軍器監,專門配合你們研發合適的槍托。”
他伸手在試槍少年的肩膀處捏了捏,自言自語道:“武服的肩部也得墊一些軟皮和棉。士兵,你叫什麽名字?”
“回主公,小人乃神機營二連三大隊的火槍手,喚作高友亮。 ”
“好。”張林寬慰道:“配合軍器監試槍最是危險,難得你有勇氣肯自發報名,會開炮嗎?”
“會,咱們神機營每一個人都會使用火炮和火槍,只不過小人鍾愛火槍,火炮練習的少,比不上賈士珍他們測距厲害。”
張林笑問:“他們測距有多厲害?”
高友亮語氣莫名羨慕又佩服地道:“他們就算不看諸元射擊表,用大拇指就能測距,十中八九,小人可比不了。”
“哎,莫要妄自菲薄,你的火槍用的也很準。有沒有興趣來我親衛營裡做事?”
高友亮瞪大眼睛,興奮地道:“能在主公身邊做事,小人榮幸之至,實乃三生修來的福氣,謝主公宏恩!”
就這樣,一個小夥子又被張林見獵心喜地收下了。
話回正題,火槍的研發雖然每一天都在進步,但張林一直沒有下令大批量製作,蓋因他要等到一支能入得了他法眼的成熟火槍出現。
不然的話,低劣火槍入列軍隊只會造成耗損和傷亡,他可舍不得神機營的小夥子們無辜喪命。
燧發槍的研發成功,讓得張林大為欣慰,他每隔兩三天便要來軍器監督查一回,無形催促著工匠們日以繼日地努力工作。
而正月十五頒發給軍器監田火匠和崔鐵匠的第一枚銀月勳章,讓得這群工匠們的積極性瘋漲,夷州島第一個被封授男爵爵位的百姓,連虎威軍的軍官們都沒份啊。
這事兒被《民知報》、《軍知報》刊登了大幅版面,各鄉各村地宣傳和閱讀,讓得島上已接近一萬六千人的軍民人心得到極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