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頭有方針,下頭就政策,內閣裡吹出什麽風,下轄各個官署立即大張旗鼓地搞起來。
目前各大主流官報宣傳的方向乃是商業經濟、軍事、道教、新漢學四個大方向,最近一段時間開始集火搞商業宣傳。
商業宣傳內容無非就是國家大力開發西北,鼓勵商業投資,鼓勵百姓去西北當農場主、開小工廠、承包建築隊等,總之福利多多,政策優惠多多。
秦檜在商務總署鮮於光的身邊繼續發揮光和熱,展示出不一般的才能,尤其善於利用輿論,在他主持的商報宣傳下,許多商人就跟打雞血似的被刺激嗷嗷叫地響應朝廷政策去開發西北。
此人文章犀利,理論功底十分扎實--畢竟是狀元出身--很巧妙地把鼓勵商業和文化、道德、宗教、歷史教訓結合在一起,引經據典、花樣創新,工作乾的風生水起。
鮮於光對秦檜很是看好,多次遞奏章要給他“轉正入品”,但俱被元武陛下給推掉,,搞得商務大臣很是為秦會之抱不平。
這樣的能吏不重用,陛下想什麽心思呢?在一連數道奏章催迫下,元武陛下最終批複了個“另作他用”。
在張林的計劃中,今歲六月的科考後,等八月份的科考成績下達,九月、十月份秦檜將帶著一批新科優異成績的學生和正要晉升的公職人員下放到某地去主政。
這批在科考中出類拔萃的學生和晉升的公職人員,很有講究的,若是有心人調查下他們的資料,就會發現清一『色』的大戶商人子弟。
張某人“愛才心切”,自然要找個地方好好磨練一下秦檜和這群商人家族的子弟,高昌行省是再好不過的地方了。這個行省比之甘肅(西夏)還不算太穩定,當地官署的財政入不敷出,急需一批能吏去治理。
按照朝廷的品級劃分,掌握行省民政的最高知郡(與知省是同級)為從三品,四品、從四品。甘肅為西京所在地,其地知省為從四品。高昌從行政級別上低一級,所以知省為五品和從五品。
以秦檜以往說乾的政績,評一個從五品知省是搓搓有余的,要是他能在三年到五年內把高昌行省搞出點成績,那麽其地知省品級提到五品、從四品是不難的。
行省知郡在中華國隻設了五個,分別是“西京”甘肅行省銀川郡,“東京”江浙行省的杭州郡,“北京”天津行省(燕雲)的津律郡(原析律府),“南京”貴雲行省的遵陽郡(遵義、黔州一帶),“中京”河南行省的開封郡。
現下中華國區分各地行省的官員品級嚴格按照經濟來劃分,你經濟不行,哪怕地區面積再大,也只能按照最低級別任職。地區面積小,但經濟發達,官員便可以按照最高級別任職。
就比如東京江浙行省,知郡(又稱知省)最高能評到從三品,最差也是四品。非郡級行省的知省官員如果當地經濟發達,財政出『色』,最高能評為四品,差一點就從四品。
所以,高昌行省按經濟水平,知省勉強評為從五品已是不錯了。想升職,可以,努力發展當地經濟創收,滿足一定的財政和經濟發展水平後,最高能晉級到四品。
四品是什麽概念?要知道一級內閣裡只有首相和國防大臣、財政大臣為一品,其余皆是二品。二級內閣十六位大臣俱都是三品和從三品。
內閣大臣從哪裡選?一律從各地四品和從四品的知省知郡級官員裡評選,跟前朝又朝廷中樞選擇的方法大為不同。
也就是說,第一批的內閣大臣就算了,但以後內閣人選必須得是各地主政官員,選出其中政績出『色』的人進入內閣,一改前朝朝廷大臣不知地方民生疾苦的弊端。
所以,秦檜出任高昌行省從五品知省官員後,他離著朝廷中樞內閣的台階看似不遠,其實相當難。畢竟,把一個以遊牧業為主的地區變為商業地區,非常困難。
當然,他也不是沒有其他路可以走,比如大力革新發展後,將高昌行省的經濟提升到跟河東行省的水平,那麽就能晉升到五品或者從四品,從而可以調到其他經濟發達的非郡級行省任職,以五品或從四品的資歷再爬到四品和從三品,獲得進入二級內閣中樞的資格。
按照每一任三到五年製(三年最低,五年最高,最多連任三輪例外。),三四十歲的秦檜若是政途順利,可以在3-5年後爬到從四品或五品,再經3-5年後爬到四品或從三品,在四十歲出頭的年紀進入二級內閣,四十五到五十歲左右爬到國家權力核心的一級內閣。
不論從資歷,還是治政經驗,還是積累的聲望,身體素質,四十五到五十歲左右進入一級內閣的人都是國家核心最好的人選。正常是五年一輪選,三輪十五年(戰爭時期可酌情增加連任一輪兩輪),六十大幾、七十歲的年紀也是該退休了。
也就是說,正常的公職人員就算再順風順水, 背景再大,也需要至少二十年的地方治政履歷才有資格進入內閣人選。沒背景的,五十五歲前最多爬到二級內閣就算頂天了,除非是妖孽級人物。
這一套朝廷體系制度,是張某人一個人絞盡腦汁,殺死無數腦細胞結合後世和這時代的情況搞出來的,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以後的海外特別行省他都構思好了。)
對秦檜來說,以自己所立下的功勞,調任一地主官是個很不錯的台階--就是高昌行省太遠了,地方經濟也太落後了。不過話說回來,給他經濟發達地區,他也夠不上資格。
高昌行省按照前朝的朝廷體系,至少也得是三品大員才有資格任職,所以,秦檜還是很滿足的。
中華國跟宋國不一樣,官員看似多,但體系中職能劃分很細,有“低品當大官”“無品有實權”的現象。尤其是基層公職人員的晉升道路很明晰,能者上弱者下,才乾普通又無背景的公職人員一輩子慢慢熬吧。
水滸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