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寧邊州遼軍與漢人廝殺的消息,坐鎮托克托城的完顏宗翰也暗暗籲了口氣,不由得笑起來。
如今耶律延禧和耶律大石俱都死了,遼國複興失去了主心骨,再無有聲望的皇族之人,對於金國統治遼國有百利而無一害。
用漢人的話說,耶律大石這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啊。
好,死得好!當浮一大白!
軍報傳回京師杭州郡,張林和內閣大臣們雖是遺憾,但對這個傷亡結果還算可以接受。
那三萬多的遼軍士兵就不好意思了,統統押回中原勞教,表現好的還有機會贖身,其余人就死在礦山和修建道路、拓寬河道的工地上吧。
什麽是戰爭紅利,戰虜就是紅利!有了這批遼軍戰俘,至少北方的主要官道是可以在低成本的情況下修成沙石路了。
這批人自然是撥給了工建總署,張林叮囑一番,讓柳二和沈楚生“善待”戰俘,絕不準苛刻糧食餓死他們,要把他們養得健健康康地賣力乾活。
遼國足有八九百萬人口,從其中撈出一百萬出來為國內建設添磚加瓦,財政會大大地輕松下來,許多工建和民生項目亦是可以大刀闊斧地上馬了。
西北土地開荒、黃河擴寬河道、修建砂石官道和有軌馬車鐵道、修築城池、修繕農政水利、礦山挖礦,哪一樣都需要數以萬計的勞動力啊。
針對這批戰俘,內閣大臣們搶破了腦袋,最終工建總署不得不把到口的肥肉分出一些。勻給農政總署五千人,分攤給商務總署五千人,剩下的說什麽也不讓了。
商務總署要戰俘,自然是要為嗷嗷待哺的商人們謀福利啊,這麽多免費的勞動力,哪個商人、農場主不想要?最後按照兩百元一人的優惠價格打包賣掉,主要是賣給開礦山和農場的商人,把其他商人羨慕的喵喵叫。
針對戰俘,內閣早就出台了《奴役法》,限定正常情況下的損耗數目,嚴格規定不準虐殺奴隸,否則處以巨額罰款。
在勞役期間表現好的奴隸可以提拔為領頭協助管理,領頭滿足五年工齡後,可以申請成為中華國的國民,享受娶妻生子和安家落戶的權利。
總體來說,中華國對遼人奴隸政策還算是比較溫和的,但對金國女真族就沒那麽多講究了。但凡抓到女真戰俘,不準賣到民間,全部交給工建總署統一勞教到他們死亡為止。
許多私商海運組建鏢行,經常會跟著海軍去往遼東海沿岸一帶“打秋風”,抓回來的女真人以八百元的高價賣給朝廷。還有私商鏢行,拿著冷兵器就敢獨自下南洋去抓其地矮小又黑瘦的奴隸,回來後以四百元的價格賣給朝廷。
這邪惡而殘暴的奴隸商業,在朝廷的默許下都快要形成產業鏈了。
不過現下為了國內的基建工程,朝廷並沒有開放民間奴隸買賣的制度,凡是商人單獨抓回來的奴隸必須賣給朝廷,否則將處理巨額罰金,屢教不改的甚至會叛重罪法。
商人們見人口買賣是一種大賺特賺的買賣,自然會將目光瞅向臨近的高麗、琉球、日本、交趾、佔城、蒲甘等國,打著正常“務工”的旗號購買人口回來。
朝廷對此睜一眼閉一眼,把從這些國家買回來的男人和部分相貌不佳的女子,都交給農政總署去開荒,乾個十年給一筆錢就放回去。至於其中膚色較為白皙、個子較高的女子則充入東北、西北一帶通婚種地,給漢人光棍生孩子去。
這時代周邊國家的百姓本就對中原大國心神向往,商人“務工”招募的行當乾的風生水起,漸有紅火之勢。
不得不說,
奴隸貿易是一項非常賺錢的買賣,不論是民間還是朝廷,都是大賺一筆。始作俑者張某人對此也沒什麽心理負擔,一個國家想要快速崛起,本來就是建立在從別國身上吸血充實自身的基礎上。不論是人口還是正常的貨物貿易,都是削弱別人,壯實自己。
用貿易手段還算是比較溫和的,最有效而暴力的手段則是戰爭掠取,不論是遼國還是金國抑或歷史上的蒙古元國都是這般搶掠漢人後快速壯大起來的。
不開展奴隸貿易,光靠中原人口的自身繁育,還得配合經濟發展,想把交通、水利、港口、礦山、開荒這些國家工業農業基礎打好,估計得上百年的時間。
張林等不起,也不想等。別國能搶漢人,咱們漢人憑什麽不能出去搶?
商人是逐利的,百姓更是務實的,物價穩定,生活水平姐姐提高,國民們只會對朝廷心存感激,只有部分“飽讀詩書”的讀書人才會把禮儀道德掛在嘴邊。
為了堵住讀書人的嘴和守住人道底線,奴隸法比之後世相對溫和了許多,這也算是朝廷對傳統道德妥協後衍變出的特色奴隸法了,不至於那般凶殘無道。
禦書房中。
張林伏案急筆,將自己心中對奴隸法的一些補充政策寫下來,盡量把勞動力引進政策完善一些,寬和一些。
尤其是針對中亞,西亞女子,他給商務總署布置了任務,十年之內必須通過商業海運方式“招募”十萬名適合生育的高挑白皮女人(容貌可以不用講究)回來。
想在短時間內提高國民體質,牛羊牲畜大規模養殖是一方面,但同時也要進行人種混血,為以後跟*文明親近打基礎。
目前國內要改善體質的主要是廣南、蜀地,那邊的男性平均身高也就一米六五左右,需要人為地改造一下。反正國內百姓對混血沒什麽看法,朝廷也不排斥混血兒加入公職隊伍。
前朝開封的那個“色目村”也被張某人故意給打散了,將裡面四百多口猶太人分散到各地,強行改變他們的宗教信仰。
說起宗教信仰,盡管他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國內的佛教信眾依然處於不小的規模。
寺廟們大多收斂起來,老老實實地上繳土地和稅賦,嚴格約束沙彌和尚,還跟道士學習出山門去普度眾生,行善積德地宣傳佛法。
尤其是南方,佛教根深蒂固,若是不動用非常規手段,很難在短時間裡把佛教攆滾蛋。想解決這個麻煩,還得從源頭下手,遏製佛教招募新的信眾。
但為了避免引起社會動蕩,張林隻好從要求公職考核中必須加入東正道教思想這一門科目,另外,品級官員必須是教眾。
其次,東正道教教會和道教慈善協會的慈善受眾必須是教眾(又信道教又信佛教的百姓不計在內)。也就是說,比如慈善教會要在哪裡建一所希望小學,只有教眾百姓才可以把孩子送去讀書,但信佛的百姓孩子就沒有這個權利。
再者,在教育、商業政策、多額土地分配(超過人均五畝以外的土地),唯一信仰道教的百姓和商人擁有優先權。
當然,這些政策都是不寫入律法中,還是以一種“潛規則”制度施行下去,防止佛教信徒拿律法非公平性和宗教信仰自由做文章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