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公署很快就對阿卜木刺開出了臣服的條件。
乃蠻族必須組織一支四千人的騎軍接受中華國的軍事指揮。第二,作為軍事指揮的代價,中華國將免費提供他們第一批盔甲、刀槍和弓箭。
第三,乃蠻族可以大部遷徙到水草更加豐美的遼國西京道(雖然大部分還沒打下來),並且首領禿骨撒封四品知市/知郡,相當於封疆大吏。
第四,在遷徙後,乃蠻族百姓亦是中華國國民,享受分配土地、在國內其他地方經商的權利,可以給他們發放火器組建新式騎軍和火槍兵、火炮兵。
第五,取消乃蠻族進貢的牛羊馬匹,內閣財政會通過正常渠道采購他們百姓手裡的牲畜,並且工建總署會在三年內為他們修建出居住石料城池,讓族人安居樂業。
第六,乃蠻族士兵歸屬中華國國防軍,對外出征與漢人享有同樣的軍餉、軍功晉升和額外補貼軍費。(這在阿卜木刺看來是不可想象的,也對漢人的財富感到震驚。)
第七,元武陛下對阿卜木刺特賜子爵爵位,可世襲五代(常規為三代),成為中華國目前第二位尊貴的子爵。
第八,乃蠻族內不願意遷徙的百姓亦可以居住在阿爾泰山附近,由中華國為他們修建居住城池,並派兵協同保護。
面對這麽“豐厚”的條件,阿卜木刺在考慮了半天后就答應了下來,並且承諾回去後將立刻組織族中勇士。
軍部也派遣了一個十人參謀團隊與他一道回返,幫他訓練騎兵,並且承諾第一批軍械將在一年之內運送到他們手中。
其實這批軍械數量倒不多,只是西京道東勝州以西的達拉特旗城池、天德軍州還在西夏人手中,運送軍械的路暫未打通,金人有兩萬騎軍在夾山以西追殺耶律延禧呢。
據此番打探回的消息,金國流傳出耶律延禧已被抓獲死於箭下的消息,只是其中真偽還未明確。
至於龜縮在寧邊州的耶律大石,種師道已是派人對其進行勸降,耶律大石手頭畢竟還有四萬兵馬,若是能招降過來,則配合中華國拿下西京道穩如泰山。
北方戰事自有軍部負責,內閣文臣們隻管按照軍部後勤部的統籌規劃付帳買單就行,文臣們已經習慣了軍部山一般海一般的財政耗損,對那一張張觸目驚心的物資采購單都免疫了。
縱觀歷朝歷代,武官們還從未享受過如此痛快的待遇,雖然內閣二十五位大臣中只有國防大臣、陸軍大臣、海軍大臣三個位置,但軍部是可以跟文官系統分庭抗禮的。
且首相挾製不住國防大臣,只能是內閣文官們一道施加壓力。但內閣文官們內部就諸多派別,首相吳用也只是個領頭統籌作用罷了。
所以,只要軍部不吃敗仗,他們就可以在文官面前趾高氣揚,驕傲的像白天鵝。
前方打仗,後方財政吃緊。
針對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張林前番就讓內閣把“蒸餾酒”等釀酒產業開放出去了。
在民間農耕土地的匯總表遞交上來後,張林也是第一次知道中華國目前擁有近2000萬頃的耕地,合約53.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用於農業、畜牧業生產。
市場上的糧價跌到1.2分錢一斤,而人均工資卻是每月12元,普通人每月吃45斤糧食,也就只花不到六角錢,算上肉蔬之類,溫飽最多花費一兩元錢。
這也難怪糧食賤價,難怪百姓不願意種地。
教育乃百年大計,商業乃是興國大計,農業更是立國之本。
針對這個現象,內閣只能出台政策,調整糧價到0.14角錢每斤,
同時繼續增開酒廠刺激糧食消耗,鼓勵百姓進行農業生產。而且,朝廷著令各地官署進一步深化土地改革,把散田現象整治成連成片、帶的整田,配合農場主們實行承包制度,並完善精耕細作的農業技術。
鼓勵百姓繼續開墾荒田,在非良田裡翻地培育土壤種植苜蓿、芝麻、胡椒、胡蘿卜等經濟作物。
話說,由於國家大力發展畜牧業,苜蓿這類經濟作物還是很有市場的,是農政總署大宗采購的項目之一。另外,北方大豆、高粱、小麥由於農場主的投資種植,目前也呈現出一片大好形勢。
可以預見,未來幾十年內。以漢族人口數量,糧食會一直處於飽和溢出的狀態。需要把糧食生產成酒水之類,刺激內需消費。
提到酒,就不得不說蒸餾酒。這種酒早就在民間出現,只不過一直沒普及而已。
朝廷針對性開發之後,這款酒在北方尤其是軍隊中大受歡迎,不但如此,蒸餾酒也是未來軍工產業的重要原料之一(乙醇、乙醚)。
張林對國家城鎮鄉村整治的第一步,就是必須修建公共廁所和糞便池,這玩意在眼下作用巨大,既可以生產硝土製造火藥, 又可以堆肥農田改善土質。
其二,就是在各地修建水利灌溉工程,雨水多的南方就多修排水溝,擴寬河道。雨水少的北風就修建蓄水池,在雨季多儲存雨水。
對民間來說很可能要上百年才能普及的工程項目,但在朝廷工建總署的指揮下,僅僅才三年就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可以說,新興的農場主資產階級就是因為國家大力發展水利灌溉的政策下,才願意投資在這個行當的,畢竟要是讓他們自己負擔修建的話,是一筆極大的花費。
前兩年的畜牧政策,讓得國內雞鴨鵝豬牛羊騾驢馬畜牧業得到了發展,由於人工授精技術的介入和完善,畜牧產業也是蒸蒸日上,極大豐富了百姓的吃喝生活。
其實以這個時代的環境,前朝宋國畜牧業不該如此頹廢的,壞就壞在制度上。宋國雖然鼓勵民間百姓養牛,但朝廷的畜牧監實在是瀆職,只顧著表面工作,沒有做出應有的作用。
而且,不把畜牧業下放給商業,光靠百姓散養方式根本難以普及開來,畢竟百姓沒有獸醫們對牲畜熟悉,配種都得找當地衙門幫忙。以宋國衙門的腐敗,配種收費極高,搞得很多百姓都心懷怨恨。
中華國不論是當初的兩浙和福建轄地,還是後來開國,一直實行的政策都是以低價幫百姓配種,而且畜牧司養有專門的種牛、種馬、種騾等等,派出技術員到基層鄉村為百姓們服務。
所以,目前國內的驢、騾、豬、羊的數量還算是可喜可賀的,牛、馬畜牧也得到了大力發展,前景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