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之崇禎大帝》第454章 大明已經變了
大明鹽政素來是一痼疾。
  在崇禎十七年以前是中央朝廷的主要財政收入。
  但這個主要財政收入帶來的代價是鹽價居高不下,百姓吃鹽困難,造成舉國百姓營養水平下降。
  這對於一個民族長期的基因發展是不利的。
  除此之外。
  大明鹽政對於產鹽的灶戶之扶助政策也越來越差。
  造成官鹽產量和質量都急劇下降。
  如今雖恢復到以前的開中法。
  不過是為軍事戰爭減輕運輸壓力,但這些運輸壓力最終還是會攤派到鹽價上,給百姓們增加負擔。
  朱由檢讓內閣首輔高弘圖的進行的鹽稅改革其實就是政府讓一半利,鹽商讓出大部分利,把鹽價降低到普通百姓能吃得起的水平。
  政府讓一半利首先是要再次取消開中法,恢復到以前的納錢買鹽制度,但降低鹽的定價。
  如此。
  可以降低鹽的成本價。
  但同時,政府提高對灶戶的納鹽底價,這樣政府賺的差價減少,卻可以造福灶民。
  而鹽價的售賣,政府也會提供一個可以讓百姓們購買得起的參考價區間,禁止鹽商哄抬鹽價,避免出現寧願把鹽倒進海裡也不出售的現象。
  這樣鹽商肯定不能再通過販鹽賺取大量利潤。
  而靠支取官鹽當私鹽賣的走私販子的市場空間也會被擠壓。
  朱由檢讓高弘圖進行的鹽政改革便是根據大明現在的鹽場區域成立一批鹽業公司。
  取消鹽業轉運使和巡鹽禦史等機構。
  即減少官府對於鹽業生產的管理。
  由國營鹽業公司負責招募灶戶進行生產與經營,再由國營鹽業公司分銷各地鹽商進行售賣。
  而這些國營鹽業公司便相當於大明的官辦鹽商。
  他們在提高鹽產量與降低鹽成本方面增加利潤。
  負責銷售的鹽商則只需有經營許可證便可從各地鹽業公司訂購鹽發往全國各地銷售。
  同時,戶部成立鹽政司即鹽業總公司。
  由鹽政司規定鹽價和鹽的產量同時打擊假冒鹽的鹽販。
  國營鹽業公司的負責人由鹽政司負責任命,不需要經過內閣。
  與之前不同的是。
  這樣鹽業便有了很大的獨立性。
  國營鹽業公司與以前的轉運使司不同的是,自己既負責生產又負責銷售,而且獲取的鹽利是可以自己做主分配的,不需要解往京城。
  這樣等於朝廷放棄這部分鹽利,而這部分鹽利則可以用來提高灶戶待遇和刺激灶戶生產鹽的積極性從而提高鹽產量,且能有充足的錢財去改進工藝。
  而分銷商即從國營鹽業公司批發鹽的鹽商也不必想以前一樣去軍隊手裡換鹽引,直接從國營鹽業公司訂購鹽,然後按照鹽政司規定的參考價銷售鹽。
  這樣,造成很多鹽商雖然解除了運輸糧食的負擔但也沒有了高價銷售食鹽的福利。
  在此以後,富甲一方的鹽商數量肯定會大幅度減少。
  官府取得鹽業上的收入也只能從國營鹽業公司和分銷鹽商身上征收鹽稅。
  但在較低的鹽價下,要讓這些鹽商還有利可圖,政府之稅收也不能太高。
  再加上國營鹽業公司的負責人和分銷鹽商肯定大部分都是和官府有關系的人,作為定稅的戶部官員自然也不會把稅定得太高讓自家親戚無利可圖。
  現在的高弘圖改革鹽政便是以自家和親戚家以及關系好的鹽商轉型為國營鹽業公司在各省鹽政分司承包下大明各大鹽場負責產鹽。
  這樣被奪去鹽業利潤的大部分鹽商也無可奈何只能被迫轉型或者把仇恨轉移到高弘圖等文官身上。
  近衛軍也失去了靠鹽引獲得的鹽利,但因為朱由檢詔令各戰區總督配合鹽政改革,因而近衛軍也沒有出什麽亂子。
  畢竟如今的這些總督還是聽朱由檢的話的,而且誰也不清楚這些國營鹽業公司和大宗鹽業分銷商和他們有沒有關系。
  最終虧損的是朝廷和沒有官府關系的大部分鹽商。
  朝廷的虧損,朱由檢可以通過擴大國內商品經濟規模和進一步開放海洋市場以及掠奪海外市場彌補損失。
  而大部分鹽商,也可以通過此次改革逼迫這些商戶把資金和商業手段運用到其他行業上,增加其他行業的經濟規模。
  朱由檢最終的目的是想以此讓庶民的負擔減少,讓百姓把更多的收入運用到非食品的購買上去,降低恩格爾系數,讓大明百姓的生活質量提高上去。
  隨著大明中央銀行大量放貸和路引制度取消以及沿海松江、寧波、泉州、廣州等商埠開放,大明商品經濟發展迅速,再加上軍械所和鼓勵權貴投身工業領域以及大規模工程建設帶來的就業崗位增加,使得大明百姓收入翻了幾倍。
  但也因為自耕農減少導致糧食產量下降和貨幣發行量增加以及大量白銀內流,使得通貨膨脹增加,物價水平居高不下以及恢復開中法以來帶來的鹽價急劇上升使得大明百姓們的生活成本依舊很高。
  因而朱由檢現在讓出鹽利,可以很好的改善百姓生活質量,促進他們把更多的財富轉移到教育消費和娛樂消費上來,或者可以追求更好的品味,追求奢侈品,促使奢侈品牌出現,進一步促進商業發展。
  總之,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只要朝廷控制了商稅,就可以在其他方面讓利促進商業發展,只要商業發展,朝廷稅收就會不減反增,而百姓生活水平也會跟著提高。
  因為商業上的逐利根本上還是靠改進生產力提高收益,使得社會總財富增加。
  傳統農業上已經很難再提高生產力,除非現在搞出一個雜交水稻來,把畝產提高到幾千斤,但這明顯是不可能的。
  即便以後想通過化肥和機械化耕種提供農業產量也得先促進工商業發展才行。
  隨著國內局勢穩定和大批大官僚被鏟除以及藩王土地被收還有墾荒措施的鼓勵,現在由皇莊控制和戶部直接管理的自耕農數量增加了不少,而工業也大踏步的發展,再加上大量貨幣投放帶來的經濟刺激使得大明帝國的社會生產能力達到空前的高。
  而北伐則是目前消耗社會生產能力的主要方式,無數農業產品和工業產品將通過戰爭的形勢被消耗掉從而帶來文明的統一促進歷史良性發展。
  無論是農民還是工人以及手工業者和底層商人都需要戰爭。
  不然大明軍械所的數百萬工匠也不會參與此次遊行示威。
  這也是文官集團抵製北伐失敗的根本原因。
  大明已經變了,不再完全是那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社會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