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保加利亞為勝利而慶祝的時候,又一件大事發生了,俄羅斯帝國現任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亞歷山德羅維奇死了!
亞歷山大三世的一生,也堪稱是傳奇了!
早年他是俄羅斯帝國皇帝,亞歷山大二世次子,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皇位和他幾乎沒有什麽關系。
但是上帝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兄長尼古拉皇儲,在1865年意外地從馬背上摔下來,患重病突然離世。
然後他就意外的成為了俄羅斯帝國新的皇儲,意外還不僅僅是如此。1881年3月13日,他的父親亞歷山大二世在聖彼得堡,意外遭民意黨(人民意志黨)成員刺殺身亡。
一頂皇冠從天而降,還沒有做好準備的他,立刻成為了俄羅斯帝國的統治者。然後在他帶領下俄羅斯帝國,在19世紀末期走向了巔峰!
經濟上:自1880年開始,亞歷山大三世主持制定了俄羅斯的經濟發展計劃,俄羅斯開始高速大規模的工業化。
在亞歷山大三世期間,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達到一個頂峰,不但在軍事上,也在經濟上,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國。
外交上:主張使用政治手段達到政治意圖,甚少采取軍事手段,所以亞歷山大三世執政期間,俄羅斯帝國很少發動戰爭。
俄羅斯還積極推行的泛斯拉夫主義,主要是針對巴爾乾半島和黑海沿岸,這顯然是為了擴大俄羅斯在這些地區的影響力,鞏固俄羅斯在斯拉夫民族居住區的統治地位。
俄羅斯在巴爾乾半島的政策一方面對提升自身國際地位,促進當地民族解放運動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
斐迪南的效應下,這位將俄羅斯帝國帶向巔峰沙皇,還是沒有逃脫死亡的魔爪,1894年11月24日,病逝於克裡米亞。(備注:時間不一定準確,作者查到了三個答案,可以確定的是1894年,具體日期還有10月20日、11月24日的說法,隨便選了一個11月24日。不用考究,就當蝴蝶效應了!)
年僅26歲的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接過了沙皇的重擔,從此俄羅斯帝國進入尼古拉二世的時代!
不過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並沒有做好準備,畢竟亞歷山大三世還很年輕,逝世前還不到五十歲!
現在斐迪南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去出席亞歷山大三世的葬禮,還有就是去安慰傷心過度的王后。
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因為當年父親被炸死,所以一直住在郊外,躲在家裡,每年除了去丹麥以外就根本不怎麽出門。
因為沒有大多的戶外運動,加上自己喜歡喝酒,身體肥胖,後來在火車出軌事件自己用身體撐起火車,
壓倒了腎,這些因素都導致了他的早逝。
1894年六月份,瑪麗亞皇后被丈夫的外貌震驚了,亞歷山大瘦了很多,經常失眠,大夫終於確診,他得了腎炎,當時是絕症,這個消息傳來後謝尼亞公主就提前返回了聖彼得堡!
因為沙皇的病,全家去了克裡米亞的Livadia療養,克裡米亞的Livadia面對著海,是俄國最美的地方。
10月底,亞歷山大三世的病情加重,呼吸變得艱難,咳血,就已經通知歐洲各大貴族了。
斐迪南由於保塞戰爭的拖累,沒有立刻出發,現在塵埃落定,當然要趕過去了。
作為俄羅斯帝國的皇帝,亞歷山大三世的葬禮,
絕對不能夠草率處理的,歐洲各大貴族、王室,全世界主要國家都要派代表參加。 事實上歐洲貴族之間的關系,完全是一團亂嘛,“剪不斷,理還亂!”
古老的貴族之間,總是能夠找到親戚關系!不管兩個國家關系多麽糟糕,關起門來大家還是親戚,在這種時候,不是深仇大恨,是不會有人來添堵的。
在亞歷山大三世的葬禮上,匯聚歐洲各國王室成員,還有包括斐迪南在內的,6位國王親自前來為他送別。
斐迪南再一次見識到了俄羅斯帝國的影響力,比起他上次的婚禮來說,這次來人的身份檔次都要高的多!
儀式由英國、德國、奧匈帝國、葡萄牙、比利時、瑞典、西班牙、丹麥、希臘……等國皇室成員出席。成千上萬的俄羅斯人聚集在一起,為這位一手將俄羅斯帝國送上巔峰的帝王送別,
好吧,葬禮剛結束,斐迪南又參加尼古拉二世的繼位慶典,就匆匆回到了索非亞,現在保加利亞還有一大堆的問題需要他去處理。
謝尼亞公主的情緒要比他想想中要好得多,剛開始聽到亞歷山大三世病危時哭得要死要活,這會兒已經恢復了過來。
斐迪南想到,可能這就是歐洲人看待生死的態度,讓過去隨風而逝,活著的人日子還是要照常過下去!
亞歷山大三世的逝去,俄羅斯帝國進入了尼古拉二世時代,這對保加利亞來說,也算是一個好消息吧!
一個主張東進的皇帝的上台,俄羅斯帝國的東進戰略,再也無法阻擋!
這對於致力於在巴爾乾地區擴張的保加利亞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畢竟19世紀末,俄羅斯帝國的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達到了巔峰,直到1905年開始,才由盛轉衰!
從歐洲列強的外交關系,就可以看出來,這一時期“法俄同盟”對上“德奧同盟”還佔據了優勢,英國人的首要敵人就是俄羅斯帝國!
英俄矛盾、英法矛盾、德法矛盾,是當時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矛盾,其次才是俄奧矛盾,英德還是準盟友關系!
這才有了“禍水東移”的戰略,俄羅斯帝國的遠東戰略,除了法國外,歐洲各國都是持歡迎態度。
即便是世界第一陸軍的德國,對“歐洲壓路機”也充滿了擔心,無窮無盡的灰色牲口,足以令任何歐洲國家恐懼!
直到“日俄戰爭”後,全世界才看清了俄羅斯帝國已經腐朽的本質。英國人為了繼續執行歐洲“平衡戰略”,不得不改變外交政策,轉而支持“法俄同盟”,開始打壓崛起的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