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淪陷了!”
全世界都被這個消息驚呆了,東線的俄軍是德軍的四倍多啊,難道全是廢物點心麽?
斐迪南親自撰寫了一片文章解開了這個疑惑,作為俄羅斯帝國的最佳盟友,在這個時候怎麽能夠袖手旁觀呢?
他有義務,也有責任揭開事件的真相,讓俄國民眾知道誰才是幕後的黑手!
這次斐迪南難得沒有添油加醋,主要是真相已經黑的不需要在畫蛇添足了,他只是把收集來的資料讓人整理了起來,從中挑選了一部分,就匯集成了一篇文章。
順便說一句,實際上真正屬於斐迪南創作的內容只是署上了大名,其他的內容自然有人代勞了,國王也是很忙的,這點兒小事自然就不要親自出馬了!
大量的證據都指向造成俄軍這次的大敗的真凶——野心家,或者說是反政府勢力!
文章詳細列舉了,從組織工人罷工,然後到勾結德國人,出賣情報,最後還配合德國人長驅直入的真相!
當然了,既然老大開了頭,小弟們自然要跟上了,一系列的配套報道自然是少不了的,列舉了俄國內部的各大勢力為了推翻沙皇政府的統治,爭先賣國的事實。
比如組織工人拆鐵路,破壞前線大軍的後勤運輸線;又比如他們如何泄露情報,配合德國炸毀前線軍隊的物資;還有他們如何巧妙的放德國穿過防線,還列舉了幾個不願意同流合汙俄國軍官,都被他們殘忍的殺害……
反正都是真相,也不怕有人抵賴!至於具體是誰乾的,這個就很難說清楚了,所以斐迪南直接采取了捆綁式,把俄國現在三大反對沙皇政府都勢力全部加入了進去!
反正他們或多或少都參與了,不管他們為什什麽樣的目的,這都是鐵的事實。
還最佳的證據,有圖有資料,德國人輕車簡從進入俄國,連糧食、柴火沿途都有人準備好了的,這要是沒有賣國賊誰信啊?
黑歷史已經準備好了,反正為了誰成為了最後的贏家,斐迪南就將幕後大黑手的頭銜送給誰,反正他們都是參與者,扣上這個帽子也不算冤枉!
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斐迪南也不是熱愛打抱不平的俠客,替沙皇政府鳴不平只是附帶的,不過以他和俄國皇室的關系,站出來替他們說幾句公道話,這也是人之常情嘛!
更深處的目的自然就被掩蓋了起來,當然這就是忽悠一下普通人的,只要了解現在保加利亞基本國情的人都知道,保加利亞需要俄國政府有汙點,並且是汙點越多越好!
只看看保加利亞現在有多少俄國難民,有多少從俄國過來的科學家、醫生、教師、工程師,大家都明白斐迪南為什麽要這麽幹了。
五百多萬俄國難民就不用說了,他們基本上是不會回國了,畢竟保加利亞這邊的生活條件更好,有了工作有了收入,如果要回去的話就要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生活該怎麽辦?
但是這些俄國的精英階層就不一樣了,他們無論是在哪兒都可以過上富裕的生活,並且大部分人都是去年俄國東線大敗後,被忽悠過來了。
這個就是保俄兩國民間交流會的功勞了,基本上在戰爭爆發前,每隔兩三年就要組織一次兩國民間學術交流會,相互之間認識幾個同行業的朋友自然就不奇怪了。
去年俄國人東線大敗後,國內的經濟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社會治安開始惡化,加上資本家們的趁火打劫,大家的日子就不是那麽好過了。
然後正好這邊保加利亞的朋友給他們寫信,有意無意提到這些問題,了解情況過後,就邀請他們過來了暫住了,反正兩國離得近,戰爭結束後再回去好了,就當是出國旅遊了。
然後就忽悠了一大票的人過來,這些人本來就是計劃過來躲避戰亂的,戰爭結束後人家還是要回去的,想要留下他們可不是那麽容易!
可以說,只要將這些人都給留了下來,俄羅斯帝國的科研能力就被削弱了三層,醫療教育領域相當於後退了十年!
並且在削弱俄國人的同時,也增加了保加利亞的國力,吸收了俄國人的精華,未來保加利亞的發展速度將大大提高!
既然他們都是為了躲避戰亂而來的,那麽自然是喜歡過太平日子了,一旦俄國持續發生混亂,他們自然就不會回去了。
只要在保加利亞待的時間長了,在這邊的工作和生活都習慣了,想要回去的心思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也就淡了。
當然這些只能對普通人有用,對那些強烈的愛國分子就不行了。所以現在斐迪南又出招了,既然你是愛國分子,總不能替賣國政府效力吧?
在潛意識裡,愛國者都會天然排斥賣國政府,只要再多宣傳一下,替賣國政府效力,就等於是在助紂為虐!再找人做一下思想工作,還不乖乖的留下來?
現在沙皇政府是不行了,所以對斐迪南來說,未來的俄國政府必須是一個充滿了野心家、賣國賊的政府,才符合保加利亞的利益!
現在這麽一系列的宣傳下來,原本還支持俄國革命黨的人,一個個都打了退堂鼓,這樣的賣國賊肯定不是好東西啊!
可以說經過了斐迪南這一番宣傳下來,未來的俄國政府名聲就很難再洗白了!
只要俄國民眾認為現在的革命黨都是賣國賊,那麽未來他們建立起來的政府還有多少向心力呢?
以毛熊拉仇恨的能力,想要給他們挖坑的人可不少,在英法美等國的大力支持下,還沒有出現的俄國新政府已經成為了“德國人的傀儡政府了”!
順便,斐迪南還拿著這些文章去向謝尼亞王后邀功,看吧我已經幫忙了,亂黨的名聲都被我搞臭了,平息了后宮中的緊張氣氛,令知道真相的小斐迪南佩服不已。
時間匆匆而過,歷史的車輪還在繼續向前行駛,斐迪南折騰出來小浪花,沒有能夠影響到俄國內部的實力對比。
從聖彼得堡逃離的尼古拉二世,還沒有來得及抵達莫斯科,俄國劇變就發生了。
1917年8月4日,莫斯科的資產階級們發動了政變,獲得了這座城市的控制權,宣布成立了“俄羅斯共和國”,直接廢除了尼古拉二世的皇位!
這次大家沒有吃驚了,經過了斐迪南的無私奉獻,大家都知道了俄國有一群野心家想要造反,為了打擊沙皇政府他們已經和德國人勾結了起來。
無數的吃瓜群眾,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很多人都在打賭俄國內戰什麽時候會爆發,還有誰會獲得最終的勝利!
作為吃瓜群眾的一員,斐迪南還是很注意影響的,率先表明了態度,否定了在莫斯科成立的“俄羅斯共和國”的合法性!
然後強烈譴責了一番,就沒有然後了。他的表態並沒有讓人意外,那怕是出於兩國王室之間的友好關系,也必須要要支持尼古拉二世啊!
接著世界上的各大君主國,都發表了內似的譴責通電,看笑話歸看笑話,但是對於這種破壞規矩的造反,大家還是天然排斥的,就連連威廉二世都以個人的名義對他們進行了譴責!
俄羅斯共和國尷尬了,他們在國際上居然找不到一個支持者,協約國沒理他們,同盟國一樣沒有和他們聯系。
和歷史上不一樣,當時他們革命成功就掌握俄羅斯帝國的政權,那是建立在資本家們和貴族聯合的情況下,並且已經抓住了尼古拉二世。
但現在尼古拉二世還在外面活蹦亂跳的,沙皇政府的實力比他們這個新生俄羅斯共和國要強大的多了,誰知道他們能堅持幾天啊?
再加上他們又頂著勾結德國人的名頭,協約國當然不會支持他們了,即便是他們和英法搭上了線,也沒有用!
收到了資本家們造反的消息,尼古拉二世當即就怒了,還沒有找他們算舊帳呢,現在居然還敢造反,鎮壓、必須要鎮壓!
尼古拉二世問道:“參謀長,我們在莫斯科的周邊有多少軍隊可以用?”
加利西諾夫想了想說:“陛下,那幫亂黨敢造反,肯定是有準備的,我們在莫斯科周邊的部隊恐怕已經被他們滲透了!
即便是當地的駐軍依然終於我們,也沒有用由於戰爭的關系,大部分駐軍都被抽調到了前線,現在我們在莫斯科周邊的部隊不會超過五千人。
要平叛的話,最好還是要從前線抽調兵力,比如現在捷克地區,我們就有大量的兵力富裕,距離上來說,從那邊出兵也最方便,只要和保加利亞人溝通一下,讓他們幫一下忙,調二十萬大軍過去,就可以擺平盤踞在莫斯科的亂黨了!”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加利西諾夫的話剛說完,又一個壞消息傳來了。
一名侍從拿著電報,匆匆而來焦急的說:“陛下不好了,我們的北方面軍在聖彼得堡遭到了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尼古拉二世一把奪過了電報,仔細的看了起來,在他們撤離聖彼得堡不久,前線的援軍也趕到了聖彼得堡城下,還沒來得及發起進攻,就遭到了德軍的埋伏。
如果只是單純的埋伏,他們也不怕,雙方那麽多軍隊,最多也就能夠埋伏先頭部隊,德軍的兵力有限,想做包圍圈也不行啊?
可惜俄國人忘了,他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德國人,內部敵人遠比外部的可怕!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德國人一路走來可以輕松的獲得補給,而他們反而遭遇了一路攔截,並且還是自己人的攔截!
等到了聖彼得堡和德國人交手後,他們的物資已經不多了,本來還以為可以在國內獲得補給,可惜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儲備的物資,已經被某些人轉手賣給了德國人,然後他們就被坑苦了!
在內外夾擊之下,他們自然也就頂不住了,然後就被德國人打敗了。
尼古拉二世的火氣再也壓製不下來了,他怎麽也沒有想到,國內居然有這麽多的賣國賊?
如果斐迪南在這裡,他一定會感慨一句:利益動人心!
顯然俄羅斯帝國是沒有這麽多國賊的,即便是貴族階級的力量很強大,但現在反他的也不是全部貴族啊?
支持尼古拉二世的貴族數量一樣不少啊,有他們的牽製,那些人也沒有辦法為所欲為,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發生這種情況的!
但是在利益面前,敵人也可以成為朋友,德國人開出一個天價後,即便是支持尼古拉二世的貴族們,也紛紛倒在了金彈的攻擊下。
出於自己的利益,賣掉一大批的物資給了德國人,當然他們肯定會說是被德國人搶走了,但是不還沒來得及平帳麽?
俄北方面軍又來了,為了給自己善後爭取時間,無論是支持尼古拉二世的貴族,還是反對他們的貴族、資本家們,都很默契的選擇了拖延他們的行軍速度。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炸鐵路,這一路耽擱了過來,聖彼得堡已經完蛋了,就連本該屬於他們的後勤物資,也被德國人高價買走了。
又是一場餓著肚皮上戰場的戰爭,結果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尼古拉二世現在已經迷糊了, 他還以為這麽多人都是他的反對者,情緒失控也是正常的。
這就是老牌帝國的悲哀了,俄羅斯帝國從上到下都已經腐朽了,腐敗早就成為了頑疾,即便是戰爭時期,這些人不也一樣再向德國人走私麽?
因為牽扯到的利益集團太大,即便是發現這些問題,為了保持國家的穩定,尼古拉二世都選擇了裝聾作啞。
現在發生這種事情也沒有什麽好意外的了,只能說是俄羅斯帝國已經病入膏肓,已經難以搶救了!
……
https://
天才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