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世梟雄》第179章 輿論大戰(中)
(非常感謝‘本地木哥’、‘書友18672397’、‘jackylzh’、‘孤勇英雄’、‘鴻遠a’的慷慨捧場和月票支持。)

 有嘴饞的孩子揉著惺忪的眼睛,看看街角的杏樹,有些遺憾那些綠綠的杏子怎還長不大,變不成黃色,昨天嘗了一下杏子還很酸澀,今天怎麽還是這味道。恨恨的在樹根上澆了一泡尿,這該死的老杏樹,就不能讓杏子長得快一些嗎!

 再看看道路兩旁的槐樹,吸一口口水,相比杏子,槐花才是真正的美味,捋一把白白的槐花和糙米放在一起蒸熟,那種香甜的味道可以傳到街市上來。

 快馬揚起的灰塵總是那麽討厭,夏天的大興城,因為還達不到大唐時長安城內街面全是石板鋪就,如果不下雨,灰塵飄起,總有些灰蒙蒙的。

 有一個沉默不言的青年男子從馬上跳了下來,手裡拎著一桶漿糊,用排筆蘸上漿糊,在牆上刷了兩下,又從馬背上的竹筒裡抽出一張紙,貼在坊牆上,上下看一眼發現貼的不錯,就跨上馬,奔向下一個地點。

 這樣的騎馬青年可不止一兩個,做同樣事情的多達三千,一大早便散布在京城內外各處,都是楊廣麾下蓄養的死士,如今卻在做相同的事情——刷漿糊,貼紙片。

 這就新鮮了,在京城除了官府在城門口貼過告示。再就是偶爾有京兆府會讓捕快將為非作歹的綠林大盜或者膽敢向貴族豪門下手的采花賊的畫影圖形貼出來,誰見過有人把金貴的紙貼的滿城都是。上面還寫著字,在大隋普通百姓幾乎沒有識字的,結果很多人圍著都不認識字,一群百姓眼巴巴的看著,心中好奇的要死,也著急的要死。

 有好事的百姓立刻就把旁邊書店的掌櫃叫了出來,這片街坊裡就數他識字,誰家辦個紅白喜事,寫一些東西,都會請他出面。

 然而,這一次書店掌櫃咳嗽了兩下,清清嗓子準備大聲念,好顯擺顯擺自己的學問,誰知道,他剛看清楚上面寫著什麽,就立刻捂上嘴巴,二話不說,轉身三步並兩步的竄回了書店,然後大夥看見人喊叫著兒子和婆娘以最快的速度上了擋板,竟然將店鋪的門都關上,連生意都不做了。

 眼見書店掌櫃這般樣子,街坊就更加的著急和好奇了。

 “這上面到底寫著什麽,難道是官府又要在京城各個商鋪加收商稅了?”有人低聲說道,一臉的擔憂,引來了一群人的擔憂和鬱悶。

 京城的普通百姓都主要做各種大小生意為生,一時間提心吊膽的同時,但也眾說紛紜,不過說來說去也沒個頭緒,坊正和武侯現在都在向各自衙門的差官報備,一時也找不出個識文斷字的。

 一個穿著灰袍,看起來有些落魄的寒門書生這時剛好從此處經過,一名年紀稍大的老人就上前抱拳問好,年青士子倒也好說話,二話不說就來到榜文下面,瞄了一眼就對周圍的街坊說:“大興城裡這些年每天失蹤三千多女人和小孩,都被一個叫昌盛的奴隸販賣團夥暗中綁架劫持走了,他們將女人和小孩賣到外地,有很多直接賣給了突厥人和契丹人,突厥人和契丹人喜歡……大夥親戚朋友,鄰居鄉親有女人和小孩失蹤的,說不定就是這個叫昌盛的奴隸販賣團夥暗中給綁架劫持,賣了黑心錢了。”

 落魄書生的話還沒說完,就有人抓著書生問這名叫昌盛的奴隸商團頭領是誰?他家孩子都丟了兩年了,書生告訴他,這事啊,是東城名士李塵的女兒前幾天失蹤了,李塵散盡家財,請江湖能人到處尋找女兒,終於在女兒被送往北突厥的路上找到女兒,可惜對方勢大,他無力搶人,便找朋友借了三百兩銀子將女兒買了回來,為什麽這麽貴,大家夥可能都知道李先生的女兒是個美女,但可惜的是,李塵的女兒已經被奴隸商團首領給糟蹋了,李塵將女兒帶回家第二天,也就是昨天晚上,李塵的女兒便上吊自殺了。

 李塵在京城小有名氣,而且有不少人知道李塵的女兒前一段時間好像真的消失了一段時間,然後便傳出李塵女兒晚上上吊自殺的事情,原來是出了這檔子事。但少有人知道此人是東宮太子楊廣麾下的一名幕僚。

 李先生當然很憤怒,很傷心,所以就貼了告示,警告街坊們小心看好自己的孩子和家裡面年輕女子,別被人家搶了或者騙了去賣給了突厥人和契丹人,他自己甚至到京兆府衙去告那奴隸商團和其幕後主子昌平王府,為女兒討個公道。

 這落魄書生一說完就拱拱手離開,走的時候還警告街坊們小心自家的閨女小子和家中年輕女子,看著嚎啕大哭丟了孩子和媳婦的街坊,歎口氣就離開了。

 過了街角,這落魄書生換了一身衣服,將頭上的木簪子換成玉簪子,從袖子裡掏出一撮小胡子黏在嘴唇上,頓時從一名落魄書生,變成了一名氣質不俗的年輕士子,他轉到下一個街角,繼續給不明真相的街坊們解釋……

 沒過多久,告示上面的消息便傳遍了整個大興城,是真正的家喻戶曉,剛剛還在外面跑著玩的孩子們立刻就被母親揪回家裡,屁股上挨了好幾巴掌,才聽母親給他講孩子被可惡的昌平王府的奴隸商團抓去賣給突厥人做人皮鼓的恐怖慘事,嚇的孩子們小臉煞白,連哭都不會了,躲在屋子裡面,大人往外攆,都不敢出去。

 大興城裡原本到處亂竄的孩子不見了,年紀輕輕喜歡逛街的少女不見了,就是有些為了生計不得已必須出來的半大小子和年輕女子們,在大街上也是腳步匆匆,一臉恐慌,像是受驚的小鹿一樣,看見陌生人便嚇得趕緊跑開,特別是昌平王府周邊一時間變成了無人區,沒有人敢接近。

 到了日頭偏西,人們感覺和平時也沒有什麽兩樣,暗自松了一口氣的同時,一些自以為是的人想著是李塵是不是與昌平王府有仇,所以才用此手段報復昌平王府,準備回家把鎖在屋子裡一天的孩子放出來透透氣。

 可緊接著便有消息傳開了,李塵真的拿著狀紙去京兆府衙告昌平王府去了,從東頭一直走到西頭,大半個大興城的人都看見了這位在京城頗有善名,仿佛一夜間老了二十歲的中年士子雙眼通紅,一臉悲痛的去了京兆府衙。

 當著聽到風聲,趕去看熱鬧的數百京城百姓的面,將京兆府衙兩側的鍾鼓都敲了一遍。百姓告狀之前總要敲一敲鍾鼓,催促一下懶惰的大老爺升堂辦案,這規矩從漢朝就有了。

 百姓是沒辦法告官的,以民告官先以有罪,哪怕官司贏了,脊杖八十,不會少一下,流放三千裡,也絕對不會少一裡,但李塵也是貴族,雖然家道沒落了,可身上還有一個從七品的勳職。

 回頭看看身後一大群的京城百姓,李塵臉上悲痛欲絕,但心中卻頗為欣喜,他的女兒已經連夜送到了洛陽,太子殿下答應他會尋個中等世家結姻親,而他只要將這件事情辦好了,便是整個計劃參與者中功勞最大的三個人之一,而當昌平王府淹沒在秦安侯所說的百姓海洋的浪潮中時,就是他在太子麾下出頭之日的時候。

 京兆府尹是剛剛接了王通的位置,上任才三天的原雍州刺史陳三思,此時陳三思對於自己早早跑到京城上任後悔的要死,他雖然也是世家出身,但所在山東陳氏只是一個中等世家,根本沒有實力與昌平王府對抗,更沒有資格摻和到太子之位的爭奪深潭之中, 總之眼下這件事情處理不好,他輕則罷官下獄,重則枉死京城不說,還會連累家族。

 京兆府尹之下的其他官員同樣面如土色,他們絕大多數雖然也是出自世家貴族,但大多數連陳三思都不如,在昌平王府面前只能算是不入流的小家族,京兆府若膽敢收下狀紙,在他們看來被陛下看重的府尹大人或許不會有事,但他們自己,乃至所在家族在昌平王府和隱太子的報復之下,很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陳三思本來是不想接的,但是李塵在進入內堂之後,拿出了太子的令牌和一封信,他歎著氣,接過來仔細看過之後,想著昨天昨上王君臨派人給他送來的信,陳三思一咬牙,最終還是接了李塵的狀子,算是在太子之位爭奪中被迫做出了選擇。

 不過,陳三思還是不想將昌平王府和前太子得罪的太狠,算是給自己留一些余地,咬咬牙對李塵說道:“李先生狀告昌平王府的昌盛奴隸商團綁架了自己的女兒,且懷疑這些年京城失蹤的女人和孩子都是昌盛奴隸商團所為,可有證據,若是沒有證據,本官很難做啊!你要知道本官剛剛上任,對京城形勢還不熟悉,派去的人查找證據,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有進展,或許昌平王府的人都不會搭理本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