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世梟雄》第175章 日全食
(非常感謝‘流離de歲月’、‘本地木哥’和‘孤勇英雄’的慷慨捧場和月票支持。)

 當然,這對於王君臨來說,自然是最淺顯的一些醫學知識,但對這個時代的大夫,特別是孫思邈這等精通醫術的神醫來說,那就是一個跨時代的進步,或者說是打開了一完全不同的醫術世界。

 所以,孫思邈這一看,便是廢寢忘食,沒日沒夜,王君臨安排侍女及時換茶水,將吃食按時供應上之後,便不再理會。

 王君臨對於孫思邈的反應很理解,若是沒有物我兩忘的研究精神,又怎麽能夠取得那般大的成就,這是典型的研究人員的優秀特質。

 而據王君臨所知,一千一百多年後,人們對細菌才有了一個簡單的認知,一千四百多年後,醫藥學才進入了一個有據可循的時代。

 而在眼下這個時代裡,西方的巫醫治療病患的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放血,西方很多民族感冒發燒放血,腸胃不好放血……

 相比來說,東方華夏民族的醫術要好一些,但大隋國的醫學也好的很有限,不論是《黃帝內經》抑或是別的醫學著作,比如《左傳》昭公元年記述醫和給晉侯診病時的醫理論述:“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征為五聲,淫生六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唯一讓王君臨感覺成體系形成一定醫學系統理論的是西晉王叔和編撰的《脈經》全書共十卷,九十七篇,這也是華夏醫學史上現存第一部有關脈學的專書,是前期三千多年華夏醫學有關脈學知識的一次總結。《脈經》開宗明義指出“脈理精微,其體難辯”,“在心易了,指下唯明”,《脈經》正是針對這些難點來進行編撰總結的。

 除此之外,王君臨統統把這些歸類於哲學著作,而非醫學著作。

 總體上來說,這個時代的醫學其實就是一個經驗學,大夫某一次不小心用一種辦法治好了一個病人,然後,再遇到這樣的病症,他就會沿用上一次的治療手段,或者治療藥方。治好了自然皆大歡喜,可其中因病症的差別,或經驗的不同,在很多時候出現治不好的情況,只能……算病者倒霉。

 孫思邈顯然算是這個時代最為出名、最為優秀的經驗學醫生,以王君臨的估計,此人應該幾乎學會了迄今為止所有經驗手段,手中掌握著大量同彌足珍貴的藥方。

 所以,當與外科手術有一點點關聯的這個領域被孫思邈第一次接觸之後,後者心中震撼和好奇自然是極大的,而當在讀《諸病源候論》這本書的過程中遇到一些不解,被王君臨三言兩語說的通透,且發現王君 臨所說之藥理比《諸病源候論》更合理,更高明之後,孫思邈再看向王君臨時已經像是在看一個妖怪。

 感覺到孫思邈對自己的態度在悄無聲息發生著莫名的變化,王君臨心中甚是欣喜,暗暗計劃著找機會再給對方一些震撼,直接顛覆其一心求長生的瘋子想法,斷了其對鬼神之說的念想,讓其一心撲在醫學研究上。

 當然最終此人是要跟著王君臨身邊研究醫學的。為此王君臨同樣暗暗下苦功,努力回憶自己所掌握的所有後世醫學知識。

 ……

 ……

 有些出乎王君臨意料的是,楊素動用軍中殺人利器,刺殺王君臨一案的結果,最後竟然是不了了之。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不知道楊素動用了何等手段,那六名活口有三個在作證之前死了,剩下的三個竟然當著滿朝文武和楊堅的面當場翻供,然後當場自殺。

 這樣的結果,讓王君臨心中對楊素警惕等級再次提升。王君臨和沈光等人推測,侯官府中有楊素的人,而且地位不低。

 當然,此事之後,楊堅對楊素的忌憚肯定會更深,楊廣眼下需要楊素的支持,但等將來稱帝之後,肯定會和他老子一樣迫不及待的對付楊素,而且相比楊堅,肯定更加果斷和狠辣。

 ……

 ……

 王君臨本來打算兩不相幫,在一邊等著處於明面上的太子楊廣和暗中的廢太子楊勇在日食出現後圍繞著可能出現的謠言惡鬥,自己在伺機出手撈一些好處。但當楊麗華派夜鷹使告訴他,前幾日他在大街上被八牛弩刺殺極可能是廢太子楊勇的人所為之後,王君臨的想法便發生了變化。

 顯然楊勇因為王君臨與晉王楊昭交好,便認為前者很可能是楊廣一系的人,所以便想一箭雙雕,殺了他的同時再嫁禍給楊素。之前王君臨隱隱有所猜測,但因為京城各方勢力錯綜複雜,不太確定。

 “沈光,你親自將這封信交給楊昭。”王君臨在信中寫下自己推算出這幾日會有日全食出現,並猜測可能會有不利於獨孤皇后的流言出現。

 他只要將這些信息告訴楊昭,楊昭自然會告訴楊廣,至於會不會告訴楊堅,那就看楊昭心智如何了,而楊廣自然會記下他這個天大的人情,至於楊廣如何應對,就不用他多參與了。

 事實證明,楊昭雖然身體肥胖,但心智一點都不弱,並且也知道皇爺爺楊堅對父親楊廣當太子並非完全讚成,所以只是告訴了楊廣。

 楊廣的反應迅速,也很激烈,暗中召見司天監問話,後者自然是一臉懵逼茫然樣。歷史上真正能夠提前推算出日全食出現的,是唐太宗李世明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道士李淳風。眼前大隋這位名不見經傳,混吃等死的司天監自然是沒有這才能的。

 為了避免司天監將日全食的事情泄露,楊廣行事極為果斷狠辣,直接派人製造了一場意外事故,讓司天監永遠的閉嘴了。

 再然後,楊廣就親自來五福茶社與王君臨一番秘談,得到王君臨進一步的肯定之後,楊廣神色陰沉之極的便開始暗中提前做準備。

 第二日下葬,前一日楊廣暗中派人弄壞陵墓幾處地方,意欲將下葬之日往後推一下,這是防止下葬之日剛好是日全食出現的時候,那樣的話即使沒有人故意散布流言,也會被人聯想獨孤皇后很多不好的事情,從而引申到當年獨孤皇后一力主張廢除太子之事上。

 可惜的是,不管是楊堅,還是朝中大部分重臣,出於其它一些原因,依然一力主張按時下葬,楊廣鬱悶之余,只能期盼著日全食最好別來,即使出現也千萬不要在下葬之日出現。

 然而,世間之事,往往最怕什麽,就會出現什麽。

 獨孤皇后下葬,合棺的瞬間,人們看到太陽圓面的西邊先產生一個黑影,黑影逐漸擴大,太陽變成了月牙形,暗淡的光輝好似黃昏來臨一樣。

 “這……這是天狗食日。”山陵外,滿朝文武和皇親宗室隨楊堅最後向獨孤皇后行祭奠禮時,突然有大臣驚呼。

 眾人聞聲,抬頭看去,無不臉色大變。

 楊廣更是臉色陰沉得能夠滴下水來,同時心中暗自僥幸自己已經提前知道,做了一些準備,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快點,是目連之母變成的惡狗食日,所有人趕緊擊鑼打鼓、用身邊器物發出聲音,好讓那天狗將太陽吐出來。”有大臣很恐慌的大喊。

 事實上不等大臣位呼喊,山陵內外官兵、仆從、小吏已經自發的以各種方式就便發出聲響,很勇敢的與目邊之母所化天狗“戰鬥”。

 而在京城內外,只要日全食覆蓋的范圍內,地方官員和百姓們的反應更快,拿著各種鍋碗瓢盆,燃燒著爆竹,衝著已經全部變黑的太陽大喊大叫著。

 對於在日全食出現時,發出各種響聲把天狗攆走,從而救下太陽,對於百姓來說,這其實已經成為一種風俗, 和重陽節大家喝雄黃酒,插茱萸是一個道理。

 但這種事情對於朝廷,對於皇族來說,若是發生在一些特殊的時候,卻會被引申到國家大事上來。

 中國封建王朝的大臣對於將天地異象和天子、皇后,以及國家大事聯系在一起,好像有著一種天賦。天空上的太陽還沒有完全被遮黑,日全食還沒有完全發生,已經有大臣將日全食的出現與今日皇后下葬聯系到了一起,而且絕不是什麽好話,畢竟天狗吃日絕非什麽好兆頭。

 沒過多久,天色已經徹底變黑,猶如夜冪降臨,天空中出現了星星,氣溫迅速下降,鳥雀紛紛歸巢,雞鴨匆忙回窩……仿佛世界末日一般,一些第一次經歷日全食的百姓心中生出莫名的恐慌。

 現場近半文武百官一會看天上,一會看獨孤皇后下葬到一半的巨棺,漸漸開始議論紛紛,楊堅臉上陰晴不定。但也有部分官員盯著楊廣,好似在等著配合對方行事。

 過了幾分鍾,太陽的西緣開始露出一絲亮光,好似清晨來臨,同時,雞鳴雀噪,直到太陽逐漸複明,整個大地再次成為歡騰的世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