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梟雄》第1707章 對唐國開戰
這一年以來,大安國朝廷上下和計劃中的六個軍團一直在緊張備戰,而隨著對唐國開戰的時間臨近,大安國朝廷上下,軍中內外,文武官員無不熱血沸騰。

 沒辦法,唐國是統一天下的最後一塊版圖了,而且打下唐國的意義與打下高句麗完全不同。

 不止因為唐國本身是華夏歷朝歷代的一部分,更因為唐國佔領了關中這個龍興之地,更是佔領了目前為止歷朝歷代立都最多的長安和洛陽這兩個京都之地。

 要知道南京、北京、開封等古都都是在唐朝之後才被後面的朝代立為京都的。

 而在這之前西周的周文王已經在長安城所在建豐京,將臣民從岐山周原遷於此。

 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後,仍然是以豐京(長安)為都。

 秦都城鹹陽,阿房宮大部分面積其實也在長安境內。

 劉邦在長安建立西漢王朝,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新朝始建國元年,王莽稱帝,曾改都城長安為“常安”。

 隋開皇二年,隋文帝頒令在漢長安城東南的今長安城址營建新都大興城。

 再看洛陽,夏朝初年,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地。洛陽便是夏王朝立國和活動的中心地域。

 商朝建立。商湯建都西亳,其實就是洛陽之地。

 西周代殷後,為控制東方地區,開始在洛陽營建國都。

 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是為東周。

 漢高祖五年,劉邦建漢,初都洛陽,後遷長安。

 漢光武建武元年,劉秀定都洛陽,改洛陽為雒陽。

 黃初元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陽,變雒陽為洛陽。

 泰始元年,西晉代魏,仍以洛陽為都。

 太延二年,北魏在洛陽置洛州。

 太和十八年,孝文帝遷都洛陽。

 大業元年,隋煬帝遷都洛陽,在東周王城以東,漢魏故城以西十八裡處,新建洛陽城。

 總之,長安城和洛陽城在當今天下人心中的地位實在是太特殊了,若將整個華夏看成是一條龍,長安城和洛陽城就是心臟。

 甚至,大安國上下都清楚,揚州這地方不可能成為大安國京都的,這只是暫時的權宜之計,待攻下唐國之後,大安國必然是要遷都至長安或者洛陽的。

 事實上,王君臨也是這麽認為的,揚州這地方,待的時間長了,太容易讓朝廷上下陷入奢侈糜爛生活,讓軍隊變得腐朽,消磨雄心壯志了。

 而對所有武將來說,誰能夠攻下洛陽城或者長安城,便是名傳千古的大功,甚至能夠一度蓋過其他武將,成為大安國武將之首,開國第一功臣。

 如今大安國文武百官中,猛將如雲,賢臣中有能力者也是濟濟一堂,有野心者更是比比皆是。

 而大安國建國才兩年多,權貴已經有了三六九等之分,待統一天下之後,這等三六九等級之分在以後很多年時間中都很難再打破。

 所以,對於大安國的文武百官來說,特別是對於普通將士來說,攻伐唐國是他們最後大幅度提升爵位和官位、或者獲得爵位和官位的機會。

 再加上,最近朝廷上下又湧現出幾匹黑馬,等下一次國慶大典之日時,便可以獲得不低的爵位,他們的事跡激勵著一大批的年輕官員和普通將士。

 比如,以一已之力潛入高句麗都城平壤城中,毒死高句麗太子、宰相和大將軍,以及一百多名守軍高層將官,讓暴熊軍團輕易攻破平壤,直接致使高句麗形勢一帆風順的安全府器藥司的副司使木皮皮。

 所以,每個人都摩拳擦掌等著這一天的發生,等著王君臨下達最後出兵的旨意。

 尤其是那些自恃本領不凡、有幾把刷子的人,更是早早暗自籌劃,主動向上官搶任務和獻言獻策。

 總之,大安國上下求戰氛圍濃厚,一個個戰意滔天。

 ……

 ……

 天祥三年,九月十一日,在國內文武百官和全軍將士眾所期待之下,大安國皇帝陛下王君臨任軍府大總管李靖為統帥,分東、西、南三路大軍,向唐國發兵。

 東路大軍由秦瓊統領旋風、太原兩大軍團,共十萬人。兩大軍團從各自駐地出發,於九月十四日在關中東大門潼關前集結,對潼關發起攻擊。

 西路大軍由徐世績統領瓦崗軍團和上官虎的西部軍團十萬人兵分兩路,九月十五日上官虎統領五萬精兵從隴關發兵,對唐國西大門黑風關城發起攻擊,同一時間徐世績帶領瓦崗軍團五萬人馬從漢中出發,穿過秦嶺山路,對陳倉一帶發起攻擊。

 而南路大軍由李靖帶領尉遲敬德的老虎軍團和陸寒的鐵槍軍團十萬人從中原一帶直逼洛陽。

 說實話,這一次,王君臨動用的人馬不算多,只有三十萬人,但其他軍團還有二十萬野戰軍團已經處於一級戰備,作為預備隊隨時可以投入戰爭,支援各處。

 不過,因為關中地形特殊,東邊和西邊分別被潼關城和黑風關城給擋住了,要想入關中,便要攻破這兩座門戶一般的雄關。

 這等雄關地勢險要,再加上唐國這幾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兵力,將這兩座雄關已經打造成了鐵關,城牆高足足有近十丈不說,不管是城牆的厚度,還是城門的厚度,都已經不是炸藥能夠輕易炸開的。

 而且,城內各自駐守足足十萬人馬,都有守城經驗豐富、獨擋一面的大將駐守。

 但同樣的,因為唐國對這兩座雄關寄予了厚望,若是大安國大軍能夠攻破,對唐國上下的打擊是非常大的,特別是軍隊士氣軍心肯定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相比東路的秦瓊和西路徐世績兩路人馬一開始便遇上雄關,南邊的李靖攻打洛陽一帶便就不同了。

 在李靖的親自指揮下,依靠各種犀利的攻城武器,和之前安全府、軍情府清晰完備的情報支持,十三天之內,李靖和尉遲敬德、陸寒統領大軍連破唐國洛陽南邊一線這兩三年內修建的七個軍寨、三個縣城,大軍直接攻到了洛陽城下,將洛陽城東、西、南三面圍住,開始對洛陽城進行攻擊。

 不得不說的是,相比兩年前攻打南邊的梁國,有近半城池直接投降或者被安全府和軍情府的人裡應外和攻破,唐國被李靖攻破的這七個軍寨和三個縣城中,只有一個縣城在兵臨城下之後直接開門投降的。

 由此可以看出,大安國無往而不利的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在對唐國取得的效果大打折扣。

 這與李世民早在多年前便認識到了這一點,采取了大量措施進行反製有關。

 比如,李世民在兵變謀反掌權之後,不等立國稱帝,首先下令對境內的小雨劇院和武林公會進行剿殺,甚至將玻璃商行等大安國出口的商品都進行了取締。

 而且,戰爭從一開始,李世民統領唐國上下便將自己的軍隊的戰力看得很清楚,定下了以守為主的大戰略,依靠城池和軍寨消耗大安國的兵力,延長戰爭的時間,從而加大大安國糧草供應的負擔。

 然後,便是等待被李世民和一號傀儡寄予厚望的蕭瑀在關鍵時刻能夠在大安國南邊的南詔族搞事情,尋找戰勝大安國的機會。

 ………

 ………

 除了李靖帶領的南路大軍之外,西路大軍徐世績也沒有老老實實的攻打黑風關,而是讓上官虎盯著黑風關的同時,徐世績將他麾下瓦崗軍團五萬精兵分成五路,走山路在黑風關後面一路掃蕩,將所有村鎮佔領,還攻下了兩個軍寨,算是斷了黑風關通往陳倉的後路。

 徐世績的這種戰法其實和五年前王君臨帶領遠東軍團分三路攻打河東和關中那次時相似,當時上官虎等人在侯君集死守的隴關面前久攻不下,張天岡便帶領三千特戰隊高手翻山越嶺,在如今黑風關城所在斷了隴關的後路,足足死守了三個多月,致使隴關糧草不濟,才最終使隴關被攻破。

 不過,有了五年前隴關被攻破的經驗教訓,唐國這邊豈能沒有防備,這幾年早已在黑風關囤積了大量糧草,完全可以供黑風關城中十萬人馬吃上一年之久。

 這一點,徐世績早已通過軍情府的探子得知,但他依然采用同樣的戰術,卻是有不同的考慮。

 上官虎接到徐世績的命令是不求能夠攻下黑風關,只求他將黑風關盯死了,只要黑風關的人敢出來野戰,一定要將其打回去。

 而徐世績在帶領瓦崗軍團斷了黑風關的後路之後,並沒有和上官虎合兵一處,去攻打黑風關,而是留下了一萬人馬繼續駐守黑風關與陳倉之間的軍寨、村鎮,繼續阻斷陳倉到黑風關的道路,而他帶領四萬瓦崗軍團的主力直接往東邊去攻打陳倉縣城去了。

 只要攻下陳倉縣城,徐世績便可以直接進入關中,殺入秦嶺八百裡平原,距離長安城也就七百多裡的路程。

 頂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