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世梟雄》第1699章 大唐國師的結盟之策
千百年來,歷朝歷代不管主政者是誰,對周邊各個異族,即使攻下來,也都是采取間接控制的方法,沒有權力對他轄下的領土和百姓實施垂直管理、直接管理,而是必須通過部落的土司、頭人、族長、頭領進行間接的統治。

 賦稅要通過他們以貢物的方式上繳,百姓要通過他們來間接管理,當需要與外敵作戰時,需要通過他們來征兵、用兵。

 這樣也就決定了最高統治者權力的局限性和政權的不穩定性。

 王君臨一手建立的大安國雖然依然沒有超脫封建王朝這個范疇,但是必須要有統一的戶藉管理制度、全民兵役制度、正規賦稅制度、司法制度,而且還要在這些基本目標基礎之上建立一個較之大隋乃至之前所有封建王朝都更為先進、民主的封建政權。

 可是想推行這些制度,建立這樣一個國家,這其中的曲折艱難充滿了太多未知和困難。

 因為,這個過程中會直接削弱那些各部落頭人、土司、族長們的權力和既得利益。

 所以,王君臨若是想強行徹底改變南詔人的生活習慣,將其如漢族百姓那樣改土歸流,納入統治,也必將會影響到南詔族頭人、族長等上層的利益,從而產生極大的反彈。

 除了最開始讓尉遲敬德大開殺戒之後,王君臨並不打算以武力強行推行這些制度,因為他知道,若是他這樣做,即使強行推開,後面也是隱患不斷。

 而且,大安國始終保持強勢地位還好,等若乾年後後代子孫不爭氣,國朝衰弱,或者國家動蕩,與外敵打仗等事情出現,南詔人必然會搞事情,甚至反抗不斷。

 若是再有李世民這樣的敵人派人過來特意搞事情,肯定是與南詔人一拍即合,一搞一個準。

 所以,他首先要讓南詔人大力發展農耕,讓他們全部變成農民。

 然後發展工商、繁榮經濟,同時改土歸流,推行漢族與南詔族的雜居、通婚,最終促進南詔族與漢族之間的徹底大融合。

 可是即便如此,恐怕來自南詔族高層方面的阻力仍然不會小,陰奉陰違的事情是一定會發生的。

 所以,王君臨特意讓尉遲敬德先對南詔六族大開殺戒,將他們殺怕再說,起到殺一儆百的震懾。

 如此周密的計劃和安排,其實早已注定蕭瑀難以搞出事情來,甚至白來一趟不說,搞不好還會將自己折在這裡。

 …………

 …………

 揚州。

 大安國皇宮中的禦書房位於大政殿旁邊,空間顯得並不如何闊大,左手邊一大排齊人高的偏紋衡木架,架上擺的全是書籍。

 王君臨此時並沒有穿龍袍,而是換了件穿著很舒服的白色便衫,腰間系著一條玉帶,看上去倒是休閑。

 他此時斜倚在矮榻之上,伸手將茶碗擱在幾上,很隨便地揮了揮手,便有內侍趕緊端了幾個織錦面的圓凳子進了屋。

 杜如晦、房玄齡、劉子明、魏征、李靖、沈果兒、裴世矩、虞世基等六部主官以上重臣俯身謝恩,然後很自然地落了座。

 皇帝陛下在非正式場合中較為隨和,召集重臣議事時不喜歡臣子站著,這一點眾人早已習慣,最開始時魏征也曾經力諫過,但王君臨不予理會,魏征也只能和其他人一樣————總不能其他人坐著,他站著吧!

 這種小范圍內的重要會議,杜如晦、房玄齡人是必有的,而其他人則是隨王君臨的意思,王君臨派人召見誰,誰便參加。

 不過今天人數算是多的。

 因為,今天,距離與李世民約定三年之期還剩下一年時間。

 剩下的時間不多了,王君臨要正式啟動對唐國戰爭的準備工作。

 “蕭瑀現在到了何處?”王君臨首先看向沈果兒,有些好奇的笑著問道。

 蕭瑀雖然在原本歷史上沒有杜如晦、房玄齡、李靖、魏征這般有名,但是能夠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內,甚至排在前面,豈能是尋常之人,在這之前其實也一直是王君臨想要弄到碗裡面的人。

 所以,早在七八年前,蕭瑀身邊便有當時遠東軍軍情府的暗子盯著,只是這個家夥一直跟在李淵身邊,對李氏頗為忠心,王君臨派去的人一直沒有機會將其策反。

 而蕭瑀被李世民派到南詔郡搞事情,雖然這個過程極為隱秘,甚至在長安城還有另外一個蕭瑀每天正常在唐國上朝上衙。而去往南詔六鎮的蕭瑀的容貌都有了一些改變。

 可是因為從最開始就有人盯著蕭瑀,後者第一時間便被大安國安全府的人給發現了。

 當時,消息報到沈果兒這裡,因為蕭瑀特殊性,第一時間便向王君臨進行了稟報。

 王君臨曾經有過交待,凡是他點名的那些人,不管時間過去了多長,若是有異動,都要直接報給王君臨,當時杜如晦、李靖、魏征等人其實都是這麽到王君臨碗裡面來的。

 沈果兒當即說道:“啟稟陛下,蕭瑀三天前已經到達南詔六鎮,算起來和朝廷派往六鎮的六個主官同一天到達。”

 頓了一下,沈果兒請示道:“王爺,六鎮生詔人心思不定,蕭瑀前往六鎮萬一生出亂子,要不要將他抓起來,直接送到揚州?”

 王君臨笑著搖了搖頭,道:“不用抓他,而且還要幫他成事。”

 沈果兒等人怔了一下,魏征直接反問出聲:“陛下,您說幫蕭瑀成事?”

 不過,李靖、杜如晦、房玄齡、沈果兒略一沉思之後,便明白了王君臨的意思,臉上流露出了貓戲老鼠般的笑意。

 “沒錯,”王君臨點了點頭,“是幫蕭瑀成事。”

 王君臨緊接著吩咐道:“果兒,你親自安排,和羅成配合,從南詔族中挑選精乾人手,創造或者尋找合適的機會,讓他們與蕭瑀接觸,被蕭瑀拉攏收服,然後再幫蕭瑀在南詔郡尋找一處隱蔽的敵後根據地,爭取在我們與唐國全面開戰之前,幫蕭瑀拉出一支上萬人的隊伍。”

 沈果兒臉上帶著微笑,點頭道:“陛下放心,果兒知道怎麽做了。”

 王君臨猶豫了一下,又提醒道:“蕭瑀不是普通人,若是這個過程被他有所發現和察覺,你第一時間向朕稟報。”

 沈果兒將一些東西都記在了自己拿的小本本上,答應一聲退到一邊。

 王君臨這才目光掃過眾人,旁邊一名內侍立刻走到一側的牆邊,伸手扯起一根細繩一拉,一張巨幅地圖便滑了下來,懸掛在眾人面前。

 “諸位愛卿請看,這便是我大安國與唐國地圖,重點標出來的是與唐國邊境上一些要點和能夠行軍的道路。”

 王君臨回轉身來,亢聲說道:“朕自立國以來,興工商、強農牧,重文教、練兵馬,休養生息,積蓄實力,就是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唐國納入我大安國治下,讓關中和洛陽百姓也過上安泰富足的生活。”

 “李世民自然是不願意,而且兩年以來,唐國軍力和國力也提升很大,最主要的是國安府已經得到確切消息,唐國也已經能夠製造出火藥武器,所以攻伐唐國將是我們多年以來最艱難的一戰,我們務必要做萬全準備。”

 大安國的弘股重臣們聽著王君臨的話,看著地圖上被大安國包圍著的那片自古以來的龍興之地,神色略有些凝重的同時,心中早已熱血沸騰,只有打下這些地方,大安國才真正統一天下,也不枉他們成為如此帝國的開國功臣。

 杜如晦最先恢復平靜,說道:“陛下的意思是,只要三年之約時間一到,便立刻攻打唐國?”

 王君臨微微頷首,說道:“沒錯,朕正是這個意思。”

 劉子明猶豫了一下,說道:“陛下,臣以為一年後出兵唐國,還不到時候,至少從財政上準備並不充分。且我們與梁國大戰結束還不到兩年時間。”

 王君臨搖了搖頭,說道:“劉愛卿所言不錯,立國以來,我們花費在民生和文政方面的錢財太多,財政上還不如之前充分,但是若考慮到唐國已經能夠製造出火藥武器,我們便不能再等。”

 李靖立刻肅然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打唐國的確是宜早不宜遲,唐國能夠製造出火藥武器是一方面,李世民此人雄才大略,善用人才,麾下文臣武將中能人也不少,在唐國也甚得民心。不過,臣以為出兵大唐不可超過六個軍團三十萬之數。否則我大安國內糧草供應可能會有些吃力。”

 劉子明還想說什麽,最終欲言又止,他最近正在計算若是出兵攻打唐國所用糧草、銀錢等耗費,但他也知道,李靖說的有道理,陛下的決定也沒有錯,打唐國的確是越早越好。

 王君臨對李靖點了點頭,目光掃過眾人,說道:“李靖說得有理,攻打唐國便定下六個軍團吧!”

 頓了一下,王君臨盯著李靖,鄭重說道:“李靖,此次攻打唐國,朕有意讓你擔任主帥,你可有信心勝任?”

 李靖渾身一震,起身對王君臨一拜到底,恭謹道:“臣謝陛下信任之恩,臣有信心勝任主帥之位。”

 王君臨對李靖的信心和反應非常滿意,微微頷首,示意李靖免禮,又道:“朕想分三路同時對唐國發起進攻,除了你親自帶領一路大軍之外,由徐世績和秦瓊各領一路人馬,你以為如何?”

 李靖恭敬道:“陛下英明,臣建議徐世績大將軍統領瓦崗軍團和上官虎的西部軍團十萬人從陳倉一帶發起攻擊。秦瓊大將軍統領旋風軍團和太原軍團十萬人從潼關一帶發起進攻。而臣親自帶領老虎軍團和鐵槍軍團十萬人從中原一帶對洛陽發起攻擊。”

 王君臨一臉讚賞,笑道:“愛卿的想法與朕之思略不謀而合,便依此計劃,軍部和兵部開始著手準備。一年後兩國約定到期之日,便是我大安國對唐國發兵之日。”

 …………

 …………

 又是半年過去,正值春盛,花林中落英繽紛,有的花開正豔,有的已是漸漸凋零。

 唐國,長安城,皇宮。

 李世民漫步禦花園中,踏著一地紅塵。

 禦花園邊上有幾株梨樹如籠紗冠,白茫茫一片,滿樹梨花飄落,綽約如雪。

 李世民悵立花樹之下,面對如此滿園美景,卻是一臉沉重和肅然。

 隨著與王君臨三年約定之期不斷到來,一想到大安國強大的軍力和國力,特別是這些年來一次次敗給王君臨,讓他對王君臨已經隱隱有些心裡陰影。

 所以,李世民雖然在臣子和下屬面前一直一副信心滿滿、胸有成竹的樣子,但是心中的壓力如山大。

 這不光是因為大安國大軍和王君臨給的壓力,還因為他為了這個皇位,可是背負著殺弟、殺兄和弑父的罪名。

 雖然李世民內心強大的變態,但說實話,這兩年多以來,他有時也會做惡夢,也會有所愧疚。但是,若是讓他重新選擇,他依然會兵變謀反。

 這時,李世民之前派人召見的唐國情報部門暗鷹衛主官李長豐到來,不等李長豐行禮完畢,李世民便揮手問道:“李長豐,上一次你說大安國近日已經開始準備發兵攻打我大唐,如今是什麽情況,此事是否已經確定?”

 李長豐連忙說道:“啟稟陛下,臣正要向陛下稟報此事,根據我們探子收集到的種種消息分析顯示,基本已經確定大安國在三年約定結束後,便要發兵攻打我大唐。”

 李世民點了點頭,對此貌似沒有多少意外,說道:“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要調遣得力人手,全力打探大安國大軍調遣部署情況,為一年後到來大戰做準備。”

 李長豐連忙說道:“微臣明白。”

 李世民又問道:“大安國最近還做了什麽事情?”

 李長豐想了一下,才說道:“回稟陛下,大安國最近還做了一件大事,王君臨在軍隊內規定了軍勳製。”

 李世民感慨道:“王君臨總做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大多都是好事。”

 “陛下所言極是。”李長豐連忙恭敬附和。

 李世民卻又說道:“大安國軍勳制度改革成了什麽樣子?”

 李長豐一聽,額頭汗水頓時顯現,深深拜倒,惶恐的說道:“微臣失職,這些消息還未打探。”

 李世民頓時皺眉,他並不是不知道李長豐做事中規中矩,能力欠缺,並不是暗鷹衛主官的最佳人選,但他卻也知道類似於暗鷹衛這樣的諜報兼殺手組織具有多麽大的重要作用,它一旦淪為某人一手把持的特權機構後,可以翻雲覆雨,甚至把他頭上的皇帝和宰相玩弄於股掌之上。

 所以既要發揮它的作用,又得盡量避免在發展過程中,它漸漸淪為某個強腕人物的私人工具。綜合權衡之下,李世民還是選擇了絕對能夠信得過的李氏親族李長豐。

 李世民心中暗歎,看著李長豐說道:“做事情多動動腦子,打探大安國的消息,並不是朕讓你們打探什麽就打探什麽,一些事情要主動去做。”

 李長豐一臉羞慚的說道:“微臣謹記陛下教誨,下去之後便安排。”

 李世民又暗歎一聲,吩咐道:“派出得力人手,時刻注意大安國朝廷的一切動靜,及時向我匯報。好了,下去做事吧!”

 李長豐恭敬告退,李世民沉思半響之後,對左右內侍喝道:“來人,召國師過來見朕。”

 …………

 …………

 唐國的國師其實就是一號,準確的說是一號用劍神煉成的傀儡。

 一號在蛇島上再次假死之後,這邊劍神傀儡便活了過來,去找了李世民,兩人當時密談了足足一天,第二天李世民便封一號為國師。

 這兩年來,一號給李世民做了大量事情,也讓李世民面對大安國時底氣更足。其中尤其讓李世民欣喜若狂的便是能夠生產出火藥武器的神秘武器裝備基地。

 依然戴著鐵面具的一號傀儡很快便來到皇宮,李世民和以往兩人見面時一樣,一揮手屏退左右。

 李世民先將大安國已經開始準備發兵來攻打的消息說了,待一號傀儡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之後,他才說道:“國師,依你看來,我們當如何才能夠打敗大安國的大軍。”

 一號傀儡嘶啞著聲音說道:“陛下,我們軍隊戰力相比大安國還有差距,而大安國有李靖、徐世績、秦瓊這等帥才,又有李玄霸和羅士信這等無敵猛將,不管是正面野戰取勝,還是以戰術巧勝,可能性都太小。”

 “所以,唯有尋找外援盟友,才可能取勝。”

 李世民聽到一號傀儡說到李玄霸,眸中閃過一抹刻骨銘心的恨意,說道:“國師的意思是與其他國家勢力結盟一起對付大安國?”

 一號傀儡點頭道:“沒錯,有個人曾經說過一句話‘敵人的敵人便是盟友’,對此我深以為然。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暗中與北方的突厥、西邊高原上的吐蕃、南邊的南詔人和南越人、東邊的高句麗結成盟友。只要讓他們相信,王君臨志在整個天下,等滅了我們唐國,就會論到他們,然後在大安國攻打我們唐國時,鼓動他們攻打大安國。”

 “突厥雖然數年前被王君臨帶人重創,但這些年休養生息,想來二十萬騎兵還是能夠拿得出手的,而且突厥人對王君臨同樣恨之入骨。”

 “高句麗的淵蓋蘇文乃當世梟雄,不容小覷,與王君臨有著滅國亡族的血海深仇,麾下二十萬的人馬也是有的。 ”

 “吐蕃人生活在高原苦寒之地,野蠻善戰,只要能夠以大安國的富饒引誘他們的貪婪,至少能夠出動十萬騎兵攻打大安國西邊西平郡、張掖郡、武威郡和金城郡,牽製大安國西部兵馬。”

 “這樣一來,只要大安國與我們打起來,大安國便會四面受敵,兵力必然吃緊,若是戰事再有僵持,大安國糧草不濟,到那個時候,未必沒有機會一舉滅了大安國。”

 李世民聞言,眸中精光爆閃,沉思半響之後,深吸一口氣,點了點頭說道:“不錯,國師所言甚為有理,朕即刻召見群臣商議此事,挑選能說會道的使者,盡快前往諸國結盟!”

 ……………………

 ……………………

 PS:今晚上就這五千五百字的一更,非常抱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