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梟雄》第1238章 李淵父子的爭論
楊廣說到這裡,虞世基和裴世矩正要習慣性的說“陛下英明”之類的話,但楊廣可能是聽煩了,兩人剛要張嘴,他便擺手道:“別再說廢話了,還有沒有什麽其他事情,有的話趕緊說,朕還要巡視大軍。”

虞世基立刻說道:“陛下,還有一事,巴郡太守說境內發現祥瑞,說這是陛下……”

不等虞世基將話說完,楊廣神色便陰沉下來,寒聲道:“祥瑞,哼,傳旨給藍衣衛府許敬宗,直接讓他派人將那郡守拿下,打入死牢,等朕從高句麗凱旋而歸時,再將他斬首,全家發配邊疆,竟然又以祥瑞欺騙朕,他真以為朕是昏君嗎?”

待虞世基和裴世矩領命之後,不等兩人說什麽,楊廣又不依不饒的說道:“以後凡是有地方上奏說發現了祥瑞,便直接給藍衣衛府傳旨,讓他們將上奏之人殺了。哼,去年征伐高句麗,如果不是一些狗賊拿祥瑞糊弄朕,朕也不至於屢出昏招。”

虞世基和裴世矩聞言,渾身一震,禁不住互視一眼,這是自去年慘敗給高句麗之後,皇帝陛下第一次承認自己屢出昏招,或許是因為第二次征伐已經開始的緣故吧!

楊廣將兩位寵臣的神色變化看在眼中,歎了口氣,道:“去年那一戰……敗了就敗了,朕豈能會不承認,雖然朕下令殺了劉世龍頂罪,但劉世龍做的事情都是朕同意的,而且一些都是朕下旨讓他辦的。比如那‘不準亂殺敵國百姓,對方投降後就要善待’的命令,全是因為朕一時仁慈,想要體現我天朝氣度,這一次征伐高句麗,這樣的事情絕不會再發生,高句麗君臣反覆無常,即使他們投降,朕也絕不會再答應!”

……

……

五月庚午(二十七),大隋皇帝前軍開始渡過遼河,得益於去年王君臨帶人攻破了平壤城,淵太祚當時慌忙帶兵回援,遼河附近這一帶還在隋軍的控制之中,只是遼東城最終還是丟失了。

和去年一樣,大軍過了遼河,首先要攻打遼東城,只是去年戰敗,府兵精銳盡失,如今雖然編制補齊,可是一年時間又怎麽可能練得出精兵,所以大軍戰力遠不能和去年相比,士氣更是天壤之別。

大隋朝一直實行的是府兵制度,而府兵以良家子侄為主。商販、贅婿、罪犯、乞丐等通常不被軍中接納,即便有機會投軍,他們獲得的軍功和獎賞往往也要比好人家出身的士兵少算一半。

去年大軍東征,把數十萬府兵精銳葬送盡了,所以今年朝廷才想起了募驍果入營的主意。楊廣甚至下旨,無論出身貴賤,只要加入驍果,今後全以良家子看待。

另外,因為去年東征表現突出,楊廣讓唐國公李淵負責此次東征所有糧草調度,李淵能力卓著,再加上有長子建成和次子李世民輔佐,又有一乾能力不弱的幕僚建言獻策和四處奔波,將糧草之事倒是打理得井井有條。

前線大軍剛一過河,遼東城外便已經打了個熱火朝天,楊廣的禦輦也開到了遼東城下督戰。因為這次征伐高句麗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準許各路將軍放開了手腳打,所以雖然部隊戰力不如去年,士氣也不如去年,但大隋前期竟然戰事進行得頗為順利。

當然,這與高句麗一方軍隊戰力與去年相比也下降很多有關。

去年那一戰高句麗精銳也消耗的不少,再加上後面王君臨掏空了高句麗在平壤的國庫,高句麗同樣缺少糧草,而淵蓋蘇文和國主高建武明爭暗鬥不休,高句麗全軍上下士氣同樣不高。

這樣的情況下,六月初,王仁恭率軍進攻新城(今遼寧撫順北),

以千騎大破敵軍三萬,進而圍城,一舉克之。左驍衛大將軍荊元恆、右禦衛將軍張瑾、右武侯將軍趙孝才等上次打了敗仗的宿將們四處攻掠,均有建樹。

到了六月中旬,除了遼東城久攻不下之外,蓋牟、新城、建安、扶余等遼河附近的小城都落入了隋軍之手。

反倒是被所有人都認為高歌猛進的秦安王王君臨帶領的水路大軍卻一直沒有勝利的消息傳來。

但大隋朝廷上下卻很樂意看到這種情況,因為早在最開始,包括楊廣在內,便有不少人擔心,和去年一樣,大軍主力被擋在遼東城,可是王君臨帶領水師一路打到平壤城,若這次還是這樣,皇帝陛下和十二府大將軍的臉還往那裡放。

上次王君臨主動向天下人說他在高句麗的勝利都是皇帝陛下在背後運籌帷幄的結果, 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有一次就行了,若再來第二次,楊廣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所以,對於王君臨帶領的偏師一直沒有什麽戰果傳來,楊廣從未任何催促過,而且私下裡甚至還再想,王君臨還算是懂得朕的心思。

……

……

雖然捷報連連,但是卻有人並不看好,除了王君臨這個開掛之人知道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之外,還有一個人同樣充滿了擔憂,那就是負責調度大軍糧草的李淵。

唐國公李淵帶著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個兒子,在幾名幕僚和屬官陪同下,目送十萬征召不久的驍果渡過遼河,按照楊廣定下的作戰計劃,這十萬新兵是預備部隊。

這些同樣才當兵一年時間的新兵遠遠無法和范陽郡的八千縣兵相比,此時這些驍果們秩序很混亂,時不時的有人從浮橋上被擠下水裡,吵架聲此起彼伏,軍官呵斥聲和揮動鞭子聲就沒有停過。

“這十萬新兵過去,就是送死的。”李淵一臉憂心,眉頭緊緊蹙起。他不認為這十萬以地痞無賴為主的所謂驍果大軍到了遼東城下,能夠發揮什麽作用,或許皇帝陛下和那些前線的大將軍們本來就是讓他們的命去耗盡那遼東城裡面守軍的兵力。

李淵父子三人非常清楚,六十萬主力大軍沒完成的任務,增加十萬新兵過去於事無補。而他們更清楚,這些天久攻不下遼東城的原因並非是兵力不足,而是因為這次出動的百萬大軍中有一半以上的新兵。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唐三中文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