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爆改大明朝》第296章:強搶民女(2)
(括號內是上傳後修改添加的,不算字數——這部分的劇情因為來回修改了好幾遍,所以前面一章的內容也有修改。韓家川改成了辛家莊,姓韓的變成姓辛的,不折回去看也不會影響劇情。另外修改的原因,也在篇後作者說中有解釋,願意看的道友可以圍觀一下。)

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並沒有想象中那麽恐怖。尤其在還沒有盛行裹小腳,女人還能正常出門的明初,只要不是兩家相隔千裡,受騙的更多都是男方。

而這兩家差不多鄰村,就算不是知根知底,至少也是容易打聽消息的。既然能走到談婚論嫁這一步,雙方應該都對彼此的條件相對滿意才是。

可婚事都已經走到下禮這一步了,女方家裡卻開始反對。搞成這個樣子,要說其中沒點什麽緣由,詹閌是絕不相信的。

要知道收了彩禮又反悔,說好聽點叫悔婚,直白點就叫騙了。生活在農村,鄰裡之間的口碑很重要,一旦被定義成騙子,今後的生活會極其艱難。

詹閌看向被叫做楊二麥的,老實巴交的一張臉,深深刻著歲月的痕跡。衣服已經洗到泛白,還打著幾塊補丁。

這樣的人,應該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勞作了一輩子的,很難叫人相信他是個騙子。

可另一邊雖然看起來就不像個省油的燈,話卻說得言辭鑿鑿,有理有據。如果不是確有其事,他哪來的膽子,敢當著國公級別的大人物撒謊?

不管怎麽說,單方面的道理肯定是不足取信的。詹閌又問被叫做楊二麥的:“他說的都沒錯嗎,你家既然收了聘禮,納吉、聘書這些也應該都過了,為什麽又要反悔?”

“國公爺,事情不是他……”不等楊二麥說話,他身後的一個年輕人就搶著開口,卻被詹閌攔下來:“讓他自己說,其余人不得插嘴。”

說完又吩咐一側的義子詹進、詹遠:“你們倆帶幾個人看著,誰敢插話或者做什麽小動作,直接揪出來掌嘴。”

鄉裡糾紛這種事,當事人往往會因為旁人的影響,因為一些“為你考慮”的不負責任建議,被帶歪思路。

到最後大動乾戈搞出人命也好,還是憤而翻臉老死不相往來也罷,其實過後想想,很多都是出於雞毛蒜皮。

從對方說出給了聘禮到現在,也不是三句話兩句話的工夫了,楊二麥都沒有任何表達。如果他不是演技派,那就只能是嘴太笨,人太老實。

這種老實人,常常會被當做卷事、架秧子的對象。被別人忽悠或者脅迫著,做一些自己本來並不願意去做的事。

詹閌很擔心會是這種情況,所以具體是怎麽個緣由,到底發生了什麽事,都得讓這個楊二麥自己來說。

幫忙出主意的人被喝止,楊二麥突然就沒了主心骨。吭吭哧哧地憋了半晌,才想好了該說點什麽。

又跪下磕了幾個頭,才老淚橫流道:“回活神仙的話,小人確實收了他家的聘禮,當時說的是給他家孫子。可他家的大孫子還沒等到成親,去年秋天就死了,現在是要把小人孫女給他家老二續弦。他家老二已經三十多歲,而且性情暴躁,頭一個老婆就是活活欺折騰死的,叫小人如何舍得啊。”

這就對上了,本來是要跟侄子成婚,後來變成給叔叔續弦,還是個性情暴躁喜歡玩家暴的,給誰也不願意啊。

要是這樣的情況,

就不能叫悔婚了。可對方的孫子去年秋天就死了,這楊二麥為什麽不把聘禮退回去,非得等到發生後面的事情,鬧得不可開交呢?畢竟是兩個村子的人,如果他能及早把聘禮退還,對方再橫也不至於到這個程度。楊家莊的村民也不可能個個都是慫瓜,看著別人到自家村子搶人還不管。

這裡邊還挺複雜,一面之詞不足取信,詹閌與看向另一邊領頭的,問道:“既然原定的對象已經死亡,這樁婚事也就作廢了,你們為什麽還要糾纏著不放呢?”

對方還是一副尷尬中帶著幾分討好的訕笑:“小人開始也沒這麽想,可他家遲遲退不回聘禮。小人家中也沒那麽富裕,許多的銀錢,總不能打了水漂吧。”

說完頓了頓,又補充道:“國公爺您有所不知,去年春播時候,他楊二麥家裡都要揭不開鍋了,同村的沒有一個願意幫他……”

他這一氣說下來,詹閌又詢問了楊二麥,確定沒什麽太誇張的地方,基本上也把事情說清楚了。

大致意思就是楊家莊近些年連連歉收,楊二麥家裡也是霉運不斷,好幾個人前後腳得了種病,又正趕上房子也塌了。

本村裡借不出錢來,就想著通過中人去借高利貸,結果就借到了辛家莊的辛有三家裡。

辛有三家的一個孫子正好到了適婚年齡,又知道楊二麥有個孫女是十裡八村公認的漂亮標致,於是就動了這個心思。

經過幾番聯系和托人勸說,楊家不需要再借高利貸了,辛家也順利和楊家談上了婚事,中人還得了些好處,算是一舉三得。

然而到了去年秋天,辛家的孫子被毒蛇咬了不治身亡。辛有三提出退聘禮,可楊家正在饑荒的年景上,哪兒拿得出來。

到了今年秋天,楊家還是給不了。辛家老二正好死了媳婦,就想到了這門婚事,乾脆也不用退了,讓楊家的孫女換個門到辛家。

十幾歲的小姑娘,配三十多歲的老男人,還是個家暴男,給誰能願意啊。楊家當然是不乾,於是兩邊就此鬧出糾紛,而且越扯越大。

情況了解了個大概,詹閌也能做出基本的判斷了。楊二麥基本沒什麽過錯,就是還不上欠債,退不出聘禮。辛有三的做法也沒有多麽離譜,無非想給孫子、兒子討個好媳婦而已,只不過在感情上有些一廂情願,到最後可能還想耍個無賴。

楊二麥雖然沒有直說出來,但詹閌還是在他的話裡,和說話時的表情、眼神中,尤其是他那句自家孫女又不是沒人要的話裡邊,聽出了幾分隱藏著的內容。

當初他家裡出現困難,不管是因為力不從心,還是因為小氣摳門,又或者別的什麽原因,反正同村的幾十戶人家並沒有幫忙。

可是他家渡過難關之後,辛家的孫子死了之後,卻有人開始動上心思了,說不定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麽當初那麽大困難沒人管,現在兩家只是因為彩禮退不上出現糾紛, 反倒有大把的人願意幫著出頭了。

仔細分析的話,其中的確有幾分道理。而且還滿滿地刻畫著人性最大的缺失,以及最醜陋和陰暗的部分。

這段其實改了兩遍。本來大綱裡邊準備根據楊韓兩村不通婚的傳說寫(傳說一邊是楊家軍後人,一邊是遼國漢人貴族韓知古後人,因澶淵之盟成為世仇;只是傳說,並無可靠證明),可寫好了又覺得不合適。畢竟只是傳說,具體如何不通婚,又從什麽年代開始,連當地人都說不清楚。究竟北宋時期就有了,還是遼、金、元、明其中之一,又或者是再往後的其他原因,甚至乾脆就是杜撰。查閱資料後,基本確定至少是個說不清的故事,乾脆刪除重寫。寫完了還是覺得不對勁,寫小說從根本上就是在編故事,加點誇張成分好像更有意思,於是又刪除改回去。改完之後發現還是不滿意,編故事也沒必要非得照著道聽途說,簡單點也許更合適。前後想想,還是決定再一次重寫。到最後腦子都亂了才反應過來,管他什麽傳說不傳說的,想怎麽寫怎麽寫不就成了嗎。猶猶豫豫,左右難抉,反而是最不好的念頭,以後不能再這樣了。

另外說一下高利貸——所謂的高利貸,不全是巨富才會參與,普通百姓如果攢下點錢,而又沒什麽急需,也會考慮通過熟人介紹放貸,中間人抽取一些傭金。就貧道所知的,這種形式不僅在以前有,到了上世紀末九十年代,甚至新世紀初,在某些地方的農村依然存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