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飛燕伏龍傳》第1章 綠衣少女
  元朝末年,朝廷奸佞當道,吏治腐敗不堪,官府肆意壓榨魚肉百姓,對百姓疾苦不聞不顧,賦役沉重,再加上災荒不斷,百姓苦不堪言,朝廷盡失人心,使得天下民怨四起。

  那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鋌而走險。當時韓山童、劉福通帶領貧苦百姓起兵造反,他們頭裹紅巾,號稱“紅巾軍”,並推韓山童為明王。徐壽輝起兵於蘄州,李二、彭大、趙均用起於徐州。幾個月之間,各地紛紛響應。

  定遠郭子興聯合孫德崖等人起兵,數萬百姓起而響應。郭子興聚眾燒香,成為當地白蓮會的首領。

  郭子興帶領起義軍攻下濠州後,郭子興自稱元帥。隨後,郭子興據濠州而堅守,號令彰明。

  濠州鍾離一個叫朱重八的小和尚受兒時玩伴湯和所邀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朱重八入伍後,由於他作戰勇敢,機智靈活,又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於是把朱重八調到帥府當差,任命為親兵九夫長。

  朱重八精明能乾,處事得當,衝鋒打仗時身先士卒,獲得的戰利品從不私藏半點,全部上交郭子興元帥,得了賞賜,又從不攬功,把賞賜平分給所有將士。故此朱重八很快就在部隊中建立了良好的名聲與威望。

  郭子興也把朱重八視作心腹,有重要事情總是和他商量。而朱重八的建議郭子興也是言聽計從。

  當時郭子興有一養女,乃是其至交馬公的女兒。郭子興見朱重八是個人才,於是便把養女馬氏嫁給了他,從此軍中改稱他為朱公子,朱重八另起了正式名字叫元璋,字國瑞。

  郭子興病逝後,朱元璋很快就成了義軍的主帥,在浙西駐扎六年,借助覆船山為中心的秘密明教總舵,奉行徽州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擴張自己的實力,手下匯集一大批諸如劉伯溫、李善長、徐達、湯和、常遇春、馮勝、沐英、胡大海、華雲龍等謀士武將,以及以單刀英雄胡仇刀為首的眾多江湖英雄豪傑,因此在當時各路起義軍之中,朱元璋的勢力最大。

  朱元璋帶領義軍經歷十多年的征戰,推翻元朝,打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殲滅方國珍後於應天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史稱明太祖洪武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勤政廉政,下令農民歸耕,大搞移民屯田,興修水利,他知災荒給農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後常常減免受災和受戰爭影響的地區的農民的賦稅,或給以救濟。他自己出身貧苦,長受貪官汙吏的敲詐勒索,故此痛恨貪官汙吏,又鑒於元朝的腐敗混亂,以猛治國,嚴懲貪官,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他在位三十多年,成功地建立一個強大統一的明帝國,史稱洪武之治。

  朱元璋有二十六二子和十六個女兒,長子朱標是他和馬皇后的第一個兒子,朱元璋稱吳王時,就立朱標為世子,跟隨宋濂學習經傳。

  朱標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溫文儒雅,慈仁殷勤,頗具儒者風范。雖生於安樂,卻無半分紈絝之氣明太祖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洪武元年正月,立為皇太子,正式確立他為接班人。怎奈朱標福薄,於洪武二十五年患病去世。朱標死後太祖朱元璋痛哭不已,葬於孝陵東,即明東陵,諡懿文太子,並立朱標次子朱允炆為太孫。

  朱元璋出於穩固江山確保明王朝長治久安的需要朱元璋把自己的兒子們封為藩王,派到各地為他鎮守邊關要塞,穩定各地局勢。

正所謂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這些封藩主要有兩類,一是腹裡,二是邊塞要地。受封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設置官屬,地位相當高,公侯大臣進見親王都得伏而拜謁。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入膏肓,臨終前,朱元璋想替朱允炆找幾個托孤大臣來輔助他,可這時他才想起自打開國以來,這些年間因為他生性多疑,為確保自己的皇位牢固而大開殺戒,誅殺功臣,把那些忠臣良將都被他殺害得差不多了,眼下實在是找不出誰能堪當大任來,彌留之際,握著孫兒朱允炆的手遺憾而逝。

  朱允炆登基為帝,改元建文。本篇故事就從朱允炆登基後元年說起。

  湖長舟短,各坐一邊,望江波瀾,癡情冰心一片!心儀之人去難留,看楓葉隨風去,添下幾多愁。悲泣泣,大千芸芸,唯我一人唱孤獨。癡情自古傷自心,更長歎郎才女花容。今夜心碎無眠,隻眼天邊數星殘。人去樓空,憶聲回蕩更激思情!雖有癡情癡心意,那個能收留?————《雨霖鈴》

  這首詩詞是江南浙江鑒湖一落第書生所作,詞意是說一個癡情男人失去心愛之人的失魄無奈和愁傷的心情。

  鑒湖一帶有不少青年男女相互流傳詠頌,造成不少青年開口此詞,閉口也是此詞的轟動影響。因而作此詞之人米錦以及鑒湖邊的涼亭酒店聲名大振。

  涼亭酒店的生意本來很冷淡,但自從米錦醉酒後疾筆在這家酒店的粉牆上寫下這首詞後,米錦名聲大振,有不少文人騷客,及一些紅男綠女慕名而來,到此品酒吟詞,以致涼亭酒店的生意火紅起來。

  店主對米錦自然是奉若神明,米錦前來吃酒,店主不但不收其分文,待米錦走時還要送上一葫蘆好酒,而米錦亦不推辭。

  那米錦自從落第後,整日失魂落魄,迷迷糊糊,又遇未婚妻和他情變,以致他終日沒有笑容,死死的臉上只有在他吃完十八碗酒後,方才有一絲微微苦笑的氣息,人們都叫他米秀才。

  米秀才是有來歷的:他乃江南大戶米家的三公子,相傳是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的後代,他家是世代書香,其祖父是元朝的官員,自朱元璋滅元改明後,其祖父便率家人遷至浙江,靠積蓄置辦了田產,日子倒也富裕,他父母雙親已過世,家中有兩個兄長,都是飽讀詩書而功名難就的秀才,每日三兄弟都會在一起把酒言愁,長歎功名難就,悲傷時,三人又暗罵當時科舉之弊製,歎息自己滿肚才華無處施展。

  米錦之所以落第,並非因他才學不夠,而是因他長相酷似剛剛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年紀個頭相貌皆都八九分像,若是給他穿上龍袍就是十分像了,正因如此,監考官員怕他高中後會惹出麻煩來,才以諱犯龍顏為由取消了他的科舉資格,並嚴令他終生不得參加科考。

  米秀才失魂落魄絕望無奈的返回故裡,本來人們都以為以他的才學必定會高中頭名狀元,可沒想到他卻落第而歸,親朋鄰裡得知原由,皆都感到替他惋惜,他本已定好的親事,卻因他落第而告吹,女方覺得他既然被責令終生不得再參加科舉,那他已無出頭之日,故此嫌棄而作罷。

  這一日,日上三竿,涼亭酒店已坐滿了客人,都是些文人騷客,書生學子之輩,他們飲酒品茶,喝呼談笑,吟詩頌詞,卻好是熱鬧,店主自然忙的焦頭爛額,不可開交,但是店主的心裡卻樂開了花,不由得心中更加感激米秀才,他盼望此刻米錦出現,因為米錦一出現,他的酒菜則要多賣的,便不時的向門外張望。

  忽的,店門外,傳來一陣馬蹄聲,很是急促,至門口,一聲馬鳴,馬蹄聲立止,眾人不禁停杯止箸,皆扭頭向店門外瞧去,眾人不瞧則以,一瞧則癡了,卻見一身著綠衣的妙齡少女翻下馬背來,著小二拴了馬,輕盈的走進屋來。

  眾人癡癡的望著這綠衣少女,纖瘦標致身材,鵝卵臉,羊脂般嫩白,一雙玉眼如秋波之水,青絲飄動甚是可人,眾人皆疑是天仙下凡!那綠衣女子腰間系一把寶劍,綠衣白肌腰佩寶劍,真真颯爽英姿,眾人瞧到更加癡了。

  那綠衣少女四下裡一望,美目脈脈,竟使得牆角跟幾個青年人有的丟杯,有的掉筷,有的則是目瞪口呆,如泥塑般坐在凳子上一動不動。那綠衣少女見南牆角還有一空位,空位對面卻坐了一個滿身泥巴的老農,那少女見那老農一滿臉的虯須,皺巴巴的破衣服盡是黃泥巴,腳上穿這一雙家做的布底鞋,已破的露出了腳指頭,那少女不禁皺了皺眉頭,又見四下裡沒有空閑的座位,便移步過去,與那老農對面坐下。

  那老農卻不抬頭看她,只顧低頭吃麵,不時間摸摸身邊的鐵鋤。綠衣少女叫了些飯菜,眾人見那少女美貌絕麗,聲音也是柔滑動人,而她坐在一身黃泥的老農面前,不由得發出一陣嗟嗟。有的繼續飲酒,而有的卻偷偷瞟望那綠衣少女。而老農卻一直不抬頭,只顧低頭吃飯,那老農又是一身糞臭,那綠衣少女不由得又皺了皺眉頭,四下裡一望,沒有別的空位了,這時小二上來飯菜,那綠衣少女正待動筷吃時,卻見眾人都離座站了起來,不知是誰恭敬地叫了一句:“米秀才來了!”

  綠衣少女移美目看去,卻見一個年約二十多歲的書生模樣的人走進門來,此人身材不偉,圓臉秀目,一襲灰白色書生衫髒亂不堪,神情沮喪,秀目透著迷離,頭上不帶書生巾,隻任亂發蓬蓬,不加修理。來人正是米錦米秀才。

  米錦剛一進門,店主早已恭迎上去,笑臉輕語道:“三公子,卻有幾日沒來了,今日雅空,卻著裡面請!”恭敬的萬分認真小心,眾人也亂哄著:“米秀才裡邊請,裡邊請!”有的人早已起身讓座,店主早已溫酒去了。

  不一會,店主取酒來,要親自為米錦斟酒,米錦推辭道:“大叔客氣,我且自理,客人挺多的你且忙活去,不用招呼我!”

  這時眾人拉米錦坐在正中的座位上,亂哄哄的問米錦一些瑣事,聽米錦這般說,又不知是誰高叫一聲:“是米秀才客氣了,米三公子才高八鬥,店主招呼一下,卻也吃得起,是吧!”眾人四下裡齊聲附和。

  米錦聽了連連擺手道:“休提,休提,羞死小生也!”

  眾人聽米錦這般說,知他為落第情變之事不開心,便也不再言語,四下裡散開坐下,紛紛私語,不知所雲。

  米錦則自斟自飲開來,綠衣少女又望了望米錦,見他臉上毫無笑容,蒼白的臉上被酒激出紅暈,綠衣少女見米錦形容萎靡,不覺眉頭輕皺,暗生厭惡,心下早想:“真不知道他是如何寫出這般驚人動心的詩詞來的!”想到這綠衣少女不由得轉目張望了一下牆上的字,心下又暗道:“這幾個字筆姿健美,草而不亂,筆致渾厚雄健,卻和我爹爹房中的那副米芾真跡一般,只不過這幾個字不比那副字優雅行雲,蒼勁有力罷了!”抬頭卻見米錦正用迷離的眼光看望自己,不覺臉上一紅,心怦怦直跳,不由得又皺了一下眉頭,心裡想道:“他難道是輕薄之人?”心下厭惡,右手不禁抓緊腰間的寶劍。而米錦只是一望而已,隨後就獨自飲起酒來,綠衣少女見了方才舒了口氣,心裡不禁有些許慚愧,怪自己亂猜疑別人。

  綠衣少女吃了一陣,又偷眼向米錦看去,卻見米錦已連幹了十幾碗酒了,這會兒又連幹了五碗方才停酒吃菜,米錦隻撿了花生米來吃,綠衣少女不禁怔怔的思量:“這位貌不驚人的書生居然有這般驚人的酒量,水泊梁山好漢武松武二郎隻喝十八碗,況且武松是個英雄好漢,而米錦是個柔弱的書生居然能乾喝二十多碗,端的好酒量,我爹爹不行,恐怕我的舅舅胡仇刀也做不到!”

  眾人也都紛紛暗暗思量:“米秀才不僅文才了得,這酒量也更是了得!”

  綠衣少女見小二忙的很,便起身親自去取茶,輕盈的從米錦身邊走過,此時的米錦已有微微的醉意,正在低頭沉思,忽的一陣幽香直入心肺,甜絲絲的香氣,令人聞得萬分受用,米錦不禁抬頭尋香,方才發現綠衣少女從自己身邊走過。

  米錦禁不住愣了一下, 但心中又是一悲,想起離他而去的未婚妻,覺得心中痛如刀絞。悲中生痛,不由得又乾三碗酒。

  這時綠衣少女拿了茶水返回,又是一陣幽香沁入米錦鼻中,米錦愣愣的,清香幽幽,潤心潤肺,米錦心下一蕩,不覺中又幹了一碗,低聲吟道:“燕來柳萌花欲豔,酒含春香解心愁!”

  綠衣少女聽了,臉色一紅,偷眼一瞟米錦,卻見米錦正呆呆的望著自己,不覺臉更紅了,心頭也嘭嘭的跳將起來,正不知如何是好之時,卻見門口一陣騷動,耳邊早已響起一蒼邁洪亮的聲音:“豈不聞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往事已成過眼煙,何必為虛空涕零!”綠衣少女,米錦及眾人都忙抬頭向門外瞧去,卻見一位老道立在門外!

  那老道看起來花甲年紀,花白頭髮,花白胡須,圓臉精目,身材高大微胖,一身青藍道衣,被門外的秋風吹的颯颯作響,背後斜背著一把古劍,如真似仙般飄逸的立在門口。

  米錦見了,連忙起身急迎至門口,報手成揖,恭敬的道:“仙長真言,小生米錦求仙長指教!”說完躬身引那老道到屋中,又恭恭敬敬讓那老道坐在自己的座上,而他自己便立在老道的身邊,態度恭敬,又有點不知所措,不住地搓手。

  那老道卻像看出點什麽似的,便仰天哈哈大笑,笑聲洪亮豪邁,底氣十足,直震得房梁上落下幾許塵土,人群之中發出一陣驚歎。

  綠衣少女聽那老道笑聲洪亮便直眼望去,隻覺得這個老道好生面熟,似乎在什麽地方見過,但一時又想不起是誰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