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從大周開始》第 三百零七章 兵臨
政和元年十月初八,錦衣衛指揮使衛允率二十四萬七千黑甲軍攻打西夏南境重鎮靈州,一日便克,斬首三萬。

 十二日,錦衣衛指揮同知袁文紹帶領黑甲軍於靈州城外七十裡處伏擊自夏州撤軍而回的二十萬西夏大軍,鏖戰一日一夜,最終斬敵十九萬五千余人,符籙敵軍數千,西夏將領若乾。

 而黑甲軍緊緊傷亡兩萬有余,大獲全勝,西夏大軍壓境之危自解。

 這便是十月下旬自西北傳回汴京城的軍報。

 軍報之中還說,黑甲軍於靈州城休整三日之後,錦衣衛指揮使衛允拜年親自率領麾下二十三萬大軍出城北伐,一路奪城破關,攻城拔寨,斬將無數,不日便能攻至西夏國都興州城!

 這封軍報一出,滿朝皆驚。

 西夏二十萬大軍陳兵夏州,還有月前西夏發出的那篇檄文,大有不日便出兵進犯我朝之嫌,滿朝文武正為此發愁呢!

 衛允帶著太后和兩位大相公的囑托,出京坐鎮陝西,調遣黑甲軍配合鄭老將軍守衛西北,抵禦西夏大軍的入侵。

 未曾想這才過了一個多月,黑甲軍就把那二十萬大軍給全滅了!

 滿朝文武的第一想法自然是不敢相信。

 那可是二十萬大軍,不是二十萬隻牛羊,就算是二十萬隻牛羊,也不可能一日一夜便殺光了啊!

 還有靈州城,那可是西夏南境的重鎮,自西夏割據五州之地給大周之後,靈州便成了西夏南境的門戶,常年駐有重兵,防備周軍北上攻伐西夏。

 可軍報裡頭怎麽說的,衛允親自帶兵只花了一日的功夫便把靈州城給攻破了?

 什麽時候行軍打仗變得如此簡單了?

 曹太后雖然想相信衛允,可軍報上面說的事情實在是太過駭人聽聞了些!衛允的師伯,如今的秦相公,都對此有些不太敢相信。

 可緊接著一封來自西北邊軍的奏折卻把他們心裡的懷疑都給去掉了。

 上奏的是西北邊軍的統帥鄭老將軍,奏折裡頭說如今衛允帶著黑甲軍已然攻入西夏腹地,一路攻城拔寨,卻受製於兵力有限,無法分兵駐守已然攻佔的城池,便派人向駐守在邊境的鄭老將軍求援。

 鄭老將軍麾下有十五萬西北軍,如今已然派屬下將領帶著十萬邊軍出關去衛允的帳下聽令,隻留五萬大軍駐守邊關。

 鄭老將軍乃是和英國公齊名的老將軍,帶兵打仗數十年,深受元祐帝的倚重,行事沉穩老練,他說的話,自然不會是胡編亂造。

 一時之間,整個朝堂都轟動了!

 原本西夏便只有五十萬兵力,上次的西北大戰便損失了將近十萬,後來雖然補充了不少,可西夏疆域就那麽大一點兒,人口就那麽多。

 若是國內的青壯都跑去當兵了,田地誰去伺候?家中的父母妻兒誰去照料?難不成西夏朝廷還會幫著底下的百姓贍養父母妻兒嗎?

 歷時數年,好不容易才補充了八九萬兵源,可黑甲軍卻直接又陣斬二十二萬西夏大軍,那可是西夏國將近一半的軍事力量。

 而且軍報之中還提到西夏賴以橫行天下的鐵鷂子也被黑甲軍所破,斬首三千人,衛允已經派人快馬加鞭,帶了十二幅完整的鐵鷂子甲胄先行回京呈給太后和官家,只是這些甲胄沉重,運送的速度要慢上許多,估計怎麽還得有十天八天才能送到汴京。

 震驚之後,滿朝文武皆陷入狂喜之中!

 正所謂物極必反,這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自先帝前後開始,大周不知歷經了多少磨難,就連叛亂都發生了兩起。

 尤其是最近的這一次,就連皇帝和皇后還有眾朝臣們認定的未來儲君都死在了叛亂之中,這可是大周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尤其是周英宗趙宗全下場,於整個趙氏皇族而言都是醜聞。

 甚至於趙宗全連屍身都不能葬入皇陵之中,與歷代先帝為伴,只能在皇陵裡頭給趙宗全立了個衣冠塚,在史書中記載英宗乃是死於叛亂。

 可事情的究竟如何,知道的心裡自然都清楚。

 原本朝臣們都做好了先猥瑣發育一段時間,不招惹是非的準備。

 可奈何天不遂人願,北邊和遼國戰事已經開始,一個多月的時間,燕雲十六州拿下了十四州,雖然在最後兩州的收復之上遇上了阻礙,戰事持續了好幾個月也沒有絲毫進展。

 甚至隨著遼國不斷的往南方增兵,已有一兩個州府岌岌可危,大有重新落入遼人之手的趨勢。

 隨即西夏便調了二十萬精兵陳於夏州,而後又發布檄文意欲連同遼國共同征伐大周。

 滿朝文武,乃是曹太后都做好了雙線開戰的準備,甚至於都已經開始商討遣使赴兩國求和的人選了。

 可就在這時,卻穿出來了這樣的消息。

 攻佔靈州城,西夏將近二十二萬大軍被殲滅,凶名赫赫,於戰場之上無往而不利的西夏鐵鷂子也在黑甲軍的鐵騎之下折戟沉沙。

 一樁樁,一件件,接二連三的振奮大周臣民們的心。

 原本民間還有些許流言四處流傳,可隨著這一個個的好消息傳回大周境內,那些個不好的流言當即便不攻自破。

 大周將自己的強大展現在他的百姓們面前,展現在周邊所有鄰國的面前。

 隨即朝議便直接調轉車頭換了個方向,變成如何大力支援雙線作戰的準備。

 原本哭窮的戶部尚書也立馬換了態度,一臉決絕的說就算是把家底兒給掏空也無所謂!

 又是一番激烈的議論和商討,每一位大臣的情緒都有些許激憤。

 確實,朝堂之上的這些官員們平日裡是有派系之分,在這紛亂的世間報團取暖本就是人之常情。

 可在面對西夏和遼國,面對這些個來自外部的敵人之時,這些平日裡能因為一件小事兒就吵得不可開交,老死不相往來的朝臣們,卻能緊緊地攥成一團,一起來面對這些來自外部的問題。

 這世上當真一心為公的人確實是有,可也只是極少數極少數,普遍的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官員們也是人,他們有家庭、有父母、有妻兒、有背後的家族,有聯姻的姻親同盟,有些私心自然也不足為奇。

 如今是十月份,秋收剛過,各地的府庫雖然剛剛調走了一批,這隨著這一批新糧的入庫,定然也已經補足。

 戶部、吏部以及兵部便連同轉運使司還有其余各級部門自各地征調糧草,工部則繼續負責軍械方面的供應。

 而且兵部除了幫著調配兵馬運送糧草之外,也開始從江南各路抽調府兵,準備加入北方的戰場之中。

 ············

 興州城外,十五萬黑甲軍陳兵於城外十裡之處,那杆黑色的火焰大旗在呼嘯的北風之中迎風招展。

 三日之前袁文紹便已經帶著大軍到了興州城外,只是卻一直未曾發起進攻,因為風字營的鐵騎和那數萬吐蕃騎兵化整為零正在掃蕩周邊的城鎮,清除西夏遊散在興州城外的小股兵力。

 而袁文紹之所以能夠帶兵來的如此之快,是因為西夏皇帝不顧國相龐藏的勸諫,非要將剛剛派去攻打靈州的二十五萬大軍調回興州城,拱衛這座西夏的國都。

 而自靈州至興州沿途的城池,除了自身的駐兵之外,西夏皇帝沒有派出去一兵一卒駐守。

 所以袁文紹才能夠領著大軍推進的如此之快,一個月不到的功夫就已經打到了興州城下。

 可此時大營裡頭的袁文紹卻皺起了眉頭。

 諜報司傳來的最新消息,興州城自月前便開始戒嚴,西夏朝廷更是大肆自周邊的州縣往興州城運送糧草軍械,尤其是城門把守的極為嚴密,每日辰時初開門,申時末便關閉,入夜之後城內直接便開始宵禁,而且每晚都有大批的甲士巡邏,但凡是發現在街上逗留的無關人等,不論身份地位,直接押送至大牢中關押。

 而且據諜子傳出來的準確消息,這將近一個月的功夫,興州城中囤積的軍械糧草足夠城內大軍和百姓半年之用。

 如今袁文紹手裡只有十五萬大軍,雖說都是黑甲軍的精銳之士,可面對著興州堅城而守的二十五萬西夏大軍,卻依舊無計可施。

 若是貿然進攻的話,除了徒增傷亡之外,只怕是起不到什麽其他的作用。

 就在袁文紹發愁的時候,衛允到了,帶著鄭老將軍派來的十萬邊軍趕到了。

 袁文紹當即便將此事興州城的情況都稟明了衛允。

 不想衛允聽罷之後卻嘖嘖歎道:“沒成想這個西夏皇帝還挺聰明的!”

 袁文紹有些不解,不知道衛允為何突然誇讚起自己的對手來。

 似乎是看到了袁文紹眼中的疑惑,繼續說道:“你瞧瞧這西夏皇帝,直接把二十五萬大軍調回了牆高城厚的興州城,放棄了靈州和興州之間的那些小州縣,看似不可取,實則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人做法!”

 “還記得我常常和你說的那句話嗎?”

 衛允看著袁文紹,目光有些意味深長!

 袁文紹先是皺眉,隨即眼睛一亮:“存人失地,則人地皆存,存地失人,則人地皆存!”

 衛允點了點頭,看著遠處那隱約可見的高大城牆輪廓,說道:“看來這一次我們是真的遇上的對手了!”

 能夠看的清楚這個問題的人都不是什麽蠢人!

 能夠放棄了沿途十余州縣,數百裡之地,選擇了這而二十五萬大軍,做出這般取舍的人,更非常人!

 衛允心中不由得湧出些許期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