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異地造物系統》第四十章 破解語言除障礙
  當路易斯的飛船離開天王星軌道千裡迢迢地達到地球附近時,馮凱的飛船在地球大氣層裡已被困十二天了。

  這段時間,馮凱他們也曾把孟雲天與韓燁送回去過一次,讓他們回家帶幾天食物再上去,但要求他們不要對任何人講,他們就從附近的飯店買了三、四天吃的東西後立即由伯利瀚重新吸上飛船。

  馮凱如此看重與他們交流,主要也是受命於柯伊伯帶上的地源太空人老年團體的委托,收集他們的祖先的史前文明時期的地球上的痕跡,研究現代人的特征的。

  因而,多與地球人溝通,滿足遙遠的柯伊伯帶那邊的地源太空人群體的“懷鄉之情”。

  對柯伊伯帶內的一般地源太空人而言,路易斯這些人相當於地球人裡的航天員,潛水員,探險者一樣的勇士。一般來說,柯伊伯帶上的地源太空人眼裡,太陽不是地球人看到的這麽大,而只不過是比綠豆還小的一個星星而已。

  “我很希望離開前能看到你們的大飛船進.入大氣層拖走你們的飛船。然後回去。”韓燁用充滿希望的眼神看著馮凱。

  “不是我不想滿足你的要求,而是條件不允許。因為路易斯的大型飛船並不是把我們的飛船拖出地球大氣層,而是把我們的船吸入其維修艙內。

  然後飛離大氣層。如我們帶你們走,到了太空,我們無法保障你們的生存條件,維修用多長時間也不好說。我們用什麽把你再送回來呢?用別人的飛船,人家不一定願意冒這個險。”

  “那能為能幫我償找一艘船,把我們落到船上,然後看看你們的大船飛進地球大氣層並把你們救出的過程?”孟雲天問。

  “這怎麽行?我理解你們的好奇心,但你們也應明白有些事我們是辦不到的。

  我們現在在北冰洋上繞圈飛行。我們的下邊是一片浮冰與海水,找地球人的艦船也很難。

  更何況大型飛船進.入大氣層,可能產生激波,把海面上的浮冰全掃光,這時也不允許我們的下邊有任何地球人的艦船或建築物。

  作為高度文明的柯柯伊伯人,我們也不能不考慮地球人的安全。我們選擇北冰洋,也是從這一點上考慮的。明白麽?”

  “我們只是出於好奇心,沒別的意思。實在不行,那就算了。”韓燁說。

  “你們不用擔心,我以後盡量爭取常來吧。現在情況不同了,柯伊伯人已開始對地球人越來越感興趣了。說不定讓我以後經常來找你們。”

  “是嘛,那就好。”

  “不過,這類事,你們最好到處說,否則對你們也不好。”

  “我們在我們的論壇上常談這類事哪。”韓燁說:“但大部分人不信這類報道。”

  “這很自然,因你們弄不到有說服力的證據。”

  “你怎麽知道?”

  “只因你們與我們的生存環境不風,你們所用的電子類產品,來這後都失效。我們的產品,到你地地球環境後同樣失效。這樣雙方難收集有效的證據。”

  “我也明白了這個道理。”孟雲天說。

  “我們柯伊伯帶上的老年人對自己的祖先繁衍生息的這片土地也很有感情的。他們委托我收集地球人的資料。

  但我以前幾次送給他們的聲像資料,他們說都失效而沒法看。就是你們的視頻教材,我也費了很大的勁,好不容易地轉換過來的。”

  “這麽說,你們柯伊伯人也很關心我們地球人哪。”

  “那當然,

我們不但關心太陽系內的生命,甚至對比鄰星也非常關心的。  因為,它也和太陽一樣,是我們柯伊伯人距離相當的兩顆恆星。

  只是,因這兩個恆星的邊緣地帶的殼膜層難通過,我們至今未能實現到比鄰星附近的願望。”

  “比鄰星啊,那也是我們地球人想首先探索的目標。據說,它是一顆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

  他們的話題觸及比鄰星,從他們的談話中表現出無論地球人,還是柯伊伯人,都對比鄰星抱有很大的希望。但各自的看法與作法不同而已。

  當然,太陽對以柯伊伯帶為居住地的地源太空人來說,與太陽系外的比鄰星差不多。

  不過,距離上雖如此,雖然地源太空人即使壽命遠比地球人長,但仍無法跨越大尺度宇宙空間去太陽系以外的天體上。

  只因星系外存在為人類所不知的屏蔽層,它猶如一種無形的蛋殼一樣,雖透明,對人類形成無法跨越的天然障礙,就是人類的有節奏的信號,也都因被吸收或屏蔽而通不過。

  這也是地球人探索了這麽長的時間,仍收不到外星人的有節奏的信號的根本原因。

  柯伊伯帶是一個分布在太陽系邊緣地帶的很陰冷的區域,其外層由被奧爾特雲環繞,形成了太陽系外圍層。

  地源太空人在史前文明中離開地球後,因太陽系周邊的行星上找不到長期生存的必備物質而最終選擇了柯伊伯帶這個物質資源豐富的陰冷的區域。

  這個區域飄浮著大大小小的數不清的小行星,其實也就是雪團與石塊。這些物質,恰恰與地球給人類的生存條件相同的物質。

  地源太空人到達這裡後,就靠這些雪球與石塊提練生存必備的物質,居住用的太空飛船,太空站之類,則派大型太空飛船到太陽系附近的固態、液態、氣態物質中提取來塑造成型。

  也就是說,柯伊伯帶是地源太空人的生命保障體系,而太陽系八大行星則是他們的居住環境的保障資源供應地。

  因一般的地源太空人隻依賴其生命保障體系,就近利用柯伊伯帶豐富的構成生命活動必備的物質來轉換能量而通過漫長的太空人的進化過程,形成了與地球人的生存球境截然不同的太空人生存環境。

  他們也就與地球人難離開地球大氣層一樣離不開柯伊伯帶。

  不過,因他們的祖先,也就是地球史前文明時期的人類通過聲像與微觀痕跡學技術留給了他們豐富的地球人生活的資料,他們也就對地球有著遙遠的懷念之情。

  就象地球人對月球與火星的好奇、憧憬和向往一樣。

  正因為如此,以柯伊伯帶為生存環境的地源太空人,特別地那些老年人,也就把希望寄托給路易斯這些勇於到溫度極高的太陽附近去探險的勇士,希望他們能與自己的祖先的土地上再生的地球人溝通。

  雖然他們的這種行為被地球人誤為是“外星人”。馮凱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始研究地球人並千方百計地打開與地球人溝通的道路。

  以前他也多次嘗試過,但當時的地球人沒有聲像視頻教材之類,抓來的人亦無長期留住的條件,這些人一個月的生活用物資都能裝滿機艙,讓他們自帶根本不可能,為他們準備也做不到。

  所以他幾千年多次嘗失都以失敗告終。但隨著地球人科技水平的提升,出現了大量微電子產品的出現,地球人的聲像產品,視頻教材迎運而生。這種背景下, 利伯乾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從所抓來的地球人身上發現了一套聲像教材及微型播放器。

  他就克服自己與地球人環境不同造成的種種障礙順利地把之套聲像設備及光盤轉換成功並通過這些資料掌握了地球人的語言。

  此後他也通過向地面放出小型機器人的方法從一家書店弄來不少地球人生活與藝術相關的書籍與聲像作品,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語言交流水平並對地球人的生活習俗進一步了解。

  這一突破對柯伊伯人很大的興奮與鼓舞。柯伊伯內太空分局準備在柯伊伯各地開設學校,培訓與地球人交流人才。

  相關部門也對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亦想聘用馮凱做他們學院教授,想培訓未來的與地球人交流的專業人才。

  為了適應這一趨勢,柯伊伯太空防護研究所也試圖研究一套減壓服,讓柯伊伯人能和地球人一樣在地球大氣層中自由活動。但這一試驗大都以失敗告終。

  因柯伊伯人在失重條件下進貨數億年,已失去在重力與大氣環境中生存的本能,沒有笨重的防護裝置,一時很難適應。總而言之,柯伊伯人為未來與地球人混在一起,重回自己祖先的土地上過日子而開始做大量準備工作。

  不過,馮凱認為,柯伊伯人的這種行為不太現實,是一些非專業人的不現實的行為。因而,他也未接收讓他離開探險隊,到柯伊伯擔任學校教授的提議,隻答應把自己的經驗編成教材,讓幾個內太空探險專業院校設立地球語言系,地球社會學系之類。以便進一步與地球人交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