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多少事】 【】
第一八零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
將這一封公文一收,王坦之指了指旁邊那一封:
“刺史且看一看。”
王猛拆開這封王坦之口中的“壞消息”,掃了一眼。
原來是桓秀已經做出決斷。
和王猛這個剛剛宰了他伯父的仇敵並肩協作,甚至成為桓家第一個投降關中都督府的人——桓衝屬於聽調不聽宣的特殊情況,也沒有人天真地認為杜英能夠調動桓衝前來中原作戰,兩人的關系更像是朋友而不是上下級——這對於桓秀來說顯然很難接受。
但是直接率軍投靠慕容氏,桓秀顯然也很難接受。
畢竟正如王猛讓阮寧前去桓秀軍中交涉,以及後來書信中所說的那樣,和胡人打了這麽長時間,口號也喊得震天響,結果現在卻投靠胡人,還是曾經為桓溫名義上之下屬、朝廷將領,現在卻直接豎起來反叛旗幟的慕容虔和慕容恪,桓秀就算自己能咬著牙接受了,也得考慮一下這樣做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吧。
大司馬府原本佔據的道義、喊出的響亮口號,可都白費了,天下人只會把大司馬府也當做一個有野心、和胡人沒有什麽區別,甚至還能和湖人同流合汙的軍閥而已。
這樣只會更加凸顯關中都督府的強大和偉大。
桓秀甚至有理由懷疑,王猛可能還巴不得自己投靠慕容氏呢,這樣也算是徹底把桓家的名頭弄臭了。
桓秀只是桓家崛起之後的第二代,現在二伯桓雲已死,大伯桓溫和父親桓豁的聯系也中斷,桓秀一支孤軍困在鮮卑人之間,沒有叔伯們的指揮,他更不敢做出這樣自毀名聲的舉動來。
寧肯全軍死守祝阿小城、盡墨於此,也算是為朝廷效忠、為抵抗胡人竭盡全力了。
至少不會有人... ... ?
說三道四。
不過好在想要睡覺的時候就有人送來枕頭,濟南郡的慕容虔直接派人聯絡桓秀,只要桓秀讓出祝阿,那麽慕容虔也可以在濟南郡外讓出一條道路,讓桓秀追隨著琅琊王氏撤退的步伐一並向南撤退。
桓秀一時大喜過望,這樣自己就能夠不用陷於這兩難境地,自然滿口答應。
不過做人沒必要做絕,桓秀還是很客氣的答覆了王猛和慕容垂的勸降。
王坦之送上來的這封信,也正是桓秀的回信。
“顯然慕容垂也清楚桓秀不會投降,還擔心桓秀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投降我關中。”王猛微微皺著眉,走到輿圖前,伸手在“祝阿”這個位置上敲了敲,“地方雖小,卻在腹心,慕容氏這一次交換倒也不算虧。”
沒有慕容垂點頭,慕容虔肯定不可能讓路。
說到底慕容垂這麽做也是為了能夠毫無顧忌的調動河北、青州兩地的兵馬,不用擔心自己空出來的城池又被人撿了便宜。
而之所以說青州兵馬也可以被調動,是因為······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晉末多少事】 【】
王坦之拿著木杆,落在兗州上:
“原本兗州局面,我軍完全佔據上風,成武和琅琊東西夾擊,之前就已兵敗孫盛後會師,意在北上。
孫盛龜縮徐州,難以寸進。
但現在先是琅琊王氏
南下泰山郡,王洽正在這裡招兵買馬,後是桓秀走一樣的道路南下,
可想而知,雙方都剛剛被都督府擊敗,此時只怕是要一拍即合了。 如此,泰山郡之前匯聚的那些遊兵散勇,本不值得擔憂,可是現在,說不定能夠和徐州的守軍一南一北,牽製兗州我軍。
再加上慕容恪和慕容虔到底是北上進入河北戰場,還是一如既往進攻睢陽,尚不得知,所以兗州這裡的防務,很難取舍啊。”#... ... ?
戰場上最能挑動全局的是突出部,而最易受到攻擊的,自然也還是突出部。
兗州,尤其是現在謝奕屯駐的成武和任城,顯然就是這樣的突出部,也是大司馬府和朝廷的眼中釘。
“徐州那邊倒還好,孫盛新敗,孫無終又是我們的人。”王猛緩緩道。
王坦之卻擔憂:
“此次琅琊之戰,動用了殷舉這枚暗子,直接扭轉戰局,但是也讓各方對於六扇門更加警惕戒備。
孫無終估計也並非沒有半點兒破綻,再加上都督和刺史都期望其能夠在未來兩淮或者大江防線上有所建樹,為我軍打開缺口,因此其現在更重要的恐怕還是贏得朝廷和世家的信任。
若是再悄悄做出有利於我軍的改變,只怕······很容易引起懷疑。”
王猛笑道:
“在眾人的眼中,孫無終無疑是會稽王的人。而會稽王忙活了這麽多年,其實真正掌握的能戰軍隊也就只有這麽一支,所以自然也會在心理上更加信賴和依賴之,直接懷疑到孫無終頭上的可能倒是不大。”
司馬昱現在也是半個落水之人,想要把自己撈起來,甚至還想帶著身後一長串兒都快沉底的司馬氏子弟一起上岸,那孫無終大概是他手裡最後一棵稻草了。
所以他會自己欺騙自己,相信孫無終對自己的忠誠。
人之常情。
王猛又補充道:
“而且朝廷得知我軍在各處戰場大勝之後,恐怕也要掂量一下此時貿然招惹我軍會引起怎樣的弊病。
既有可能導致孱弱的勢力被一下子擊潰,也有可能導致都督府直接丟了荊州不顧,把目標對準江左,更何況都督府現在可是擺明車馬要對付胡人的,連大司馬府的殘兵敗將都不管了,這是把天下大義放在前面的決定。
... ... ?
# 朝廷,如果還記得這是誰家天下,就不會、也不敢背後捅刀子。否則都督府就算是敗了,這一刀捅不死,卷土重來之際,便是民心洶湧之時,大江南北,誰還會信服這樣的朝廷?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晉末多少事】 【】
總有人吹噓什麽‘攘外必先安內’,而實際上往往都是內安不了,外擋不住,徒留笑柄,這是因為他們忘了,天下不是一家一戶的天下,而是千千萬萬人的天下。
善惡取舍,人心向背,可都在這一舉一動之中呢。”
王坦之輕歎:
“江左有虛懷若谷者,有家事為重者,也有體察民情者,而偏偏少的就是真正胸懷天下、志在四方者。
若是會稽王不在,謝尚書不在,余還真的會擔心,好在這兩個人,無論最終目的如何,大概都會遵循刺史所想這般。”
“能坐在萬人之上之位的,拿捏得住輕重。”王猛緩緩說道,“文度,余和你打個賭怎麽樣?”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