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撫沉聲說道:
“不過還是不要小覷了朝廷和世家,之前冒出來一個謝安,現在又蹦出來一個王洽,誰知道之後會不會又冒出來什麽人?
至於皇室那邊,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皇家的旗號在,到底還是能夠招徠不少人的。會稽王大概是這兩三代典午嫡系子弟之中最有才華的那個,所以莫要在他的面前露了破綻。
他之前甚至都已經想著去和鮮卑人合作,不知道之後還會有怎樣膽大妄為的想法,小心為上總無壞處。”
杜英微微頷首,顯然也是這個意思,不過他補充道:
“京口之兵,不可全動,但也並非完全不可動,至於壽春之兵,可以自由行動。
至於建康府方向的動態,需要郗重熙小心探聽,朝廷若是有所動作,總該能夠聽到風聲。”
隨著郗曇在朝中、六扇門在建康府的民間,齊心協力的經營,關中現在對於建康府可不是兩眼一抹黑,所獲得的情報不見得就比大司馬府少。
近水樓台先得月,桓溫著急想要進入建康府,就是想要及時看住朝廷的動向,可是關中這邊控制的京口,距離也不遠啊,且郗曇在朝中,如今一樣位居高位,並不處於劣勢。
然而進逼國都、威脅聖上的這些罵名,基本上都讓桓溫背走了,也讓桓溫這個對世家妥協的人,在世家那裡的名聲和杜英這個一心想要摧毀世家的人相差無幾,幾乎是一樣的臭。
畢竟這個時代的人,還是講究名望道義的,沒有完全沉淪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為了利益可以什麽都不管不顧。
這也是桓溫憋屈的地方,當然也是杜英能夠在如今控制的地盤更大、手下更加兵強馬壯的情況下還能夠讓世家和皇室盡可能地保持中立的原因之一。
朝廷樂於見到桓溫和杜英狗咬狗,哪怕是桓溫這邊其實處於劣勢,那也不是很情願伸出援助之手。
當然,桓溫大概也知道自己的名聲如何,所以他所追求的恐怕也只是朝廷不會參與到本次戰事衝突中來。
京口這邊的策略基本敲定,剩下的就是參謀司盡快根據如今所言,擬定一份命令,通過六扇門送往京口。
在江淮,大家奉行的是打仗歸打仗,生意歸生意,在巴蜀這邊亦然如此,甚至之前和關中開通一條條商路,還是荊州世家主動要求的結果。
所以巴蜀和荊州之間的商道一直沒有斷絕,現在倒是給六扇門一個直入大江、順流而下的渠道,抵達京口用不了幾天。
杜英的目光順著那條貫穿九州南方的大江向西移動,落在了荊州上:
“牽製淮西而或者攻打淮南,只是一件小事,駐軍不多,顯然很難對桓溫造成什麽影響,也不會真的將桓豁的全部兵馬都牽製在兩淮。
所以一旦桓溫決心進攻河洛,我軍還是要順勢進攻荊州的,甚至整個戰鬥的關鍵,就在荊州!”
換家,一向也是打破戰場僵局的重要手段。
而杜英這番話,才算是將討論的主題重新回到了周撫方才所提出的建議上,只不過現在大家的思緒往京口方向轉了一圈,顯然已經快要不記得周撫才是首倡之人。
周撫看在眼裡,也沒有不滿。
他現在本就不追求什麽功績了,自己能夠養老,兒子能夠出人頭地,確保周家的香火燒的依舊很旺,便心滿意足。
杜英弱化他的存在,倒也無違周撫的訴求。
而杜英如此兜一圈的目的,顯然也不是為了搶功——他作為關中的老大,有什麽功勞需要搶?
也是為了弱化周撫的存在,將益州刺史府逐漸變成關中治下的一部分。
畢竟周撫在益州刺史府的地位太高了,若是一直讓他刷存在感,那益州刺史府還是將對周撫馬首是瞻。
攻略荊州的主要任務已經落在了毛穆之的身上,所以此時毛穆之霍然起身說道:
“我軍在本月之內就可以進攻巴郡,盡快將戰線推進到三峽,而水師也已經在訓練和打造之中,預計在半年之內可以打造出來一支能夠在江上行舟的水師,威脅到荊州。”
杜英直接問道:
“若是面對荊州水師,可有一戰之力?”
毛穆之一時間有些猶豫。
杜英微笑著寬慰:
“無妨,實話實說即可,水師初訓,技不如人,情理之中。”
“若是只是憑借數量優勢牽製住荊州水師,可以讓我軍盡快上岸搶奪岸上城池,則足矣。”毛穆之緩緩說道,“前提是能夠建立起來數量優勢。”
“荊州水師如今為了防范關中我軍的進攻,已經分散在武昌、江陵和襄陽等多處,除此之外,為了威懾建康府,在采石磯等地也屯駐有數量不少的戰船。”張玄之解釋道,“所以雖然荊州水師規模龐大,但其如今分身乏術,因此我軍所需要戰勝的,其實只是荊州水師中的一部分。”
毛穆之微微皺眉:
“但是沔水上的水師,隨時都可以支援江陵方向。”
“這就需要我南陽、武關等地的兵馬南下,牽製襄陽敵軍。”張玄之顯然早就已經想好了答案,“自王師南下南陽,時至今日,屯墾已達兩三年矣,再加上許昌和潁川等地也在恢復屯墾, 能夠收攏的兵馬以及提供的軍糧,足以給襄陽造成我軍將要從南陽南下的錯覺。
且對於一個誕生於關中的勢力來說,走襄陽南下,豈不是天經地義?”
接著,張玄之又看向於談:
“襄陽方向上的情況,六扇門應當清楚。”
於談當即回答:
“不錯,襄陽是雍州僑治所在,之前就已經有諸多雍州世家暗中與六扇門聯絡,期望能夠在王師南下的時候相助一臂之力。
為此,通傳消息,一向並不含糊,我軍之前關於荊州的多數消息都是借由雍州世家之手拿到,後來通過其余渠道證明基本是正確的,只是荊州世家也在提防著雍州世家,所以這些消息可能會摻雜有雍州世家道聽途說、用以邀功的,余也已經著人前去雍州世家指導,幫助他們甄別消息真假。”
僑州僑郡,應當算是東晉的一大特色,北方的各地世家南下之後,有躋身朝廷、呼風喚雨的,比如遷徙到會稽的各個世家,這些世家又以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等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