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對於新設一個部門並沒有意見。
本來朝堂上從三公九卿再加一個尚書省直接變成了全靠一個尚書省拆分的六部來支撐,就顯得有點兒顧不周全。
多增一個部門,既是對權力的分潤和製衡,也能夠分擔單一部門的壓力。
重新在牆上做出了調整,杜英滿意的拍了拍手,接著伸手指了指另一側的屏風:
“現在還剩下這個問題。”
王猛定睛看去,屏風上掛著一面被塗塗改改的輿圖,登時會意:
“州郡設置?”
“不錯,之前所設立的那些僑郡,現在統統都可以撤銷了。”杜英緩緩說道,“僑郡官吏,可以遴選有才之人,就近安頓,從而把調集南下的官吏重新調回來,又或者雙方對調。”
“看其本願,並且加上對其治理地方的成果,結合判斷吧。”王猛回答,“交由吏部負責此事。”
之前關中王師南下,隨行的還有大量從北方州郡抽調過去的官吏,他們多半都已經在本地推行過新政,因此南下之後也成為新政推動的主要力量。
但是北方和南方的風土人情畢竟不一樣,也不是所有的官員都能夠在此如魚得水,那些因為過激的行動而引起本地百姓不滿的,也需要適時地調換。
另外,一味地從北方抽調官員,北地空虛也不是好事,現在該回來的都可以回來了,當然南方官吏也可以北上學習歷練。
“借著此次科舉的機會,朝廷還能再選拔上來一批人才,所以北方的州郡也可以進行調整。”杜英接著說道,“之前合並的州郡,該拆開的還是要拆開。”
杜英能夠源源不斷的從北方州郡之中擠出來人,說到底就是因為北方之前是天下人口稠密之處,郡縣劃分頗為細密,恨不得南方一個縣的地盤在北方就是一個郡。
但是多年的戰亂,讓這一個郡的人口可能都不過數百戶,再加上慕容儁起兵十萬南下,更是給整個北方人口帶來了最後沉重一擊,讓很多郡縣就只剩下孤零零一座城還有點兒人。
為此專門設立一套領導班子顯然過於浪費,所以不少臨近郡縣直接合並,如此就能騰出來一大批人手,配合上書院遴選的書生,新老搭配,讓大軍所到之處,立刻能快速接管民政、恢復農耕生產。
但現在,不少流民開始遷移還鄉,再加上沒有戰亂,人口注定會回升,再保持這樣的大行政區劃已經不合理。
“早了些吧。”王猛提出質疑。
人口回升的過程少說也要十年、二十年。
“是重新調整,不是恢復如初。”杜英解釋,“之前的太細密了,的確已經不符合實際,而且細碎的郡縣,容易成為世家重新滋生的土壤。
但是現在的又太寬泛了,甚至很多郡縣之間的邊界和上下級管理關系都已經模糊,同一個縣的事,有時候兩個郡都來稟報,又有時候因為遲遲得不到回應所以本縣親自來報,結果發現上級郡府根本沒有匯報這件事。
長此以往,不利於管理。
所以應當依照人口分布、山川地形,重新劃分郡縣,比以前的大一些,但是要比現在的細致。
借此機會也正好可以推動各地的土地堪輿、礦產找尋、工商規劃、興修水利以及城池修繕等等諸多工程。”
想要發展工商業,少不得礦業的支撐。
想要發展農業,又少不得水利的支撐。
杜英補充道:
“朝廷未來短期內的發展還是要著重於這些地方上的小工程,積少成多,一方面是亂世剛剛結束,不適合大興土木,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畢竟還要持續蠶食、開發西域和嶺南等地。
這些都需要朝廷做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準備,否則萬一風潮倒卷,很可能得不償失。”
比如那些西域小國真的鐵了心聯手反撲,桓衝擋不住,朝廷又因為忙著大工程而自顧不暇,偏偏還承擔不起開疆拓土之戰敗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那就只能壓榨潛力,“苦一苦百姓”,苦著苦著,一般就苦出事情來了。
隋煬帝就是這麽把偌大的國家給玩兒沒了。
從改善一地民生的小工程上入手,在這件事上,王猛自然是讚同杜英的,接著他忍不住問道:
“郡縣郡縣,是漢之郡縣還是秦之郡縣?”
秦朝的郡縣製是只有郡縣,漢朝的郡縣製還夾雜著封國在其中。
所以這是在問杜英,還分封麽?
杜英無奈的一攤手:
“我們老杜家封不起啊。”
杜家人丁單薄,杜英封誰?就只有一個病懨懨的老哥,只怕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撒手人寰了,怎麽封?
封異姓王,那不是便宜別人麽?
王猛對這個問題並不意外:
“余料想也是,不分封,天下也應該能松一口氣。”
永嘉之亂,曾經橫行天下的晉軍被打的滿地找牙,就是因為八王之亂已經耗盡了這個國家的元氣。
所以提到分封製,百姓們心裡肯定是直打鼓的。
晉室南渡之後,朝廷列王,多半也都是在建康府中混吃等死的,沒有真的在封地上擁兵自重。
杜英也不可能開歷史的倒車,但歷史給出的教訓還是要吸取:
“不分封的話,在外兵權很容易落入他人的手中,此事如何解決,還望師兄教我。”
隋唐時代,重武輕文,最終藩鎮林立。而到了宋代,重文輕武,最終進取艱難。
“軍政兩分, 軍隊輪調,精兵簡政,司馬掌軍。”王猛回答。
杜英沉吟,這和明清時期的最終摸索出來的一整套製衡方法類似,說到底還是要對軍隊形成掣肘,沒有地方上的支持,寸步難行。
但是這無疑又需要挑動文武之間的矛盾,讓其利益很難達成一致,這樣除非在遭遇強敵之際,不會擰成一股繩。
個中尺度,很難把握。
看師弟露出艱難猶豫的神色,王猛忍不住笑道:
“打天下易,坐天下難矣,不過這其中掣肘製衡之處雖多,也不會難住秦王的。
而且仲淵從最開始就一直在奉行精兵之策,關中將士多半人人披甲、行以少勝多之事,所以事到如今,倒也不用過於擔心軍隊尾大不掉,只要稍加精簡、及時調換,就能夠滿足鎮邊開疆的作用。
也算是昔日未雨綢繆,今日終得報酬吧。”
杜英回答:
承兄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