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晉末多少事》第586章 樂觀
文/王凱迪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屈辱歷史的開端。從中學歷史教科書開始,清王朝在此戰中的佔盡數量優勢反而被英軍狂揍的印象已經成為了國人腦海中的固有印象,冗多而戰鬥力低下的清朝士兵就像是人們眼中“東亞病夫”的典型代表,始終被按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不停摩擦。誠然,鴉片戰爭中清軍的失敗固然是事實,但真的如我們印象中那般是80萬vs4000的奇跡般失敗麽?

01、英軍人數的變化

我們普遍意義上認為的英軍四千人是指1840年6月英軍第一波攻勢襲來之際的軍隊數量。其中包括16艘戰艦以及愛爾蘭皇家18團、皇家陸軍26、49團與孟加拉志願軍團在內,總計4000人左右。

其實,隨後的英軍數量一直呈現出增加態勢,到1841年時,英軍又增加了加略普號在內的7艘蒸汽戰艦,馬德拉斯步兵團與皇家55步兵團遂艦隊渡海而來,此時的英軍數量應當在5000-6000人上下。

到戰爭高潮的1842年,英軍的軍力陡然增高,先後由英軍運兵艦調配了五個新的馬德拉斯步兵團、皇家陸軍90團以及部分印度工兵炮兵,此時的英軍陸上作戰人數已經達到了12000人,再加上先後調撥的海軍水兵,海陸軍合計已達兩萬人左右。此時的英軍無論裝備、士氣還是數量都屬上乘狀態,對當時清朝的南京產生極大的戰略威脅。

02、清軍的實際參戰人數

雖然大清帝國號稱有80萬大軍(其中綠營兵60萬,八旗兵20萬),是當時世界上常備軍數量的絕對bug。然而,大清帝國在擁有龐大軍隊的同時也擁有當時僅次於沙俄的上千萬平方公裡疆土,數量龐大的軍隊如果平攤在如此巨大的國土上進行設防駐軍,真正可以靈活調動的軍隊數量便少之又少。再加上英軍與清軍對戰的區域僅限於廣東、福建、浙江與江蘇的沿海區域,因此清軍可以動員的力量便要再打折扣。

圖/晚清八旗

根據統計,當時東南四省的駐防軍力大概在22萬上下,再加上戰爭爆發之後道光帝下詔從其他省份征調的兵馬,清軍對敵作戰的總人數大概在25.8萬人左右。由此看來,雖然清朝軍隊與英國軍隊的差距並沒有上文般難以置信,但是十倍以上的兵力優勢看起來依舊十分顯眼。

03、局部戰爭上的反優勢作戰

不過,我們前面講述的依舊是戰略層面上的軍力對比。如果深入到戰術層面,具體分析每一場戰爭,我們能夠看到戰場上雙方的兵力對比與我們腦中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

在1841年初雙方在廣州海外穿鼻洋的大角與沙角之戰中,沙角與大角兩座大型炮台上的守軍相加僅1000余人,而參與登陸作戰的英軍卻有11艘戰艦以及戰士1461人,對清朝軍隊形成了近1.5倍的局部優勢,最終造成了清軍700多人的陣亡。

一個月之後的虎門之戰中,清軍在虎門六炮台的防禦兵力合計三千人,而參與攻擊的英軍有三個步兵團外加炮兵與水軍不詳,人數應當不低於2000人,然虎門六個炮台相互之間難以呼應,因而單獨面對英軍依舊存在極大數量劣勢。

圖/虎門之戰

隨後的幾場大規模戰役,如廣州、廈門與鎮海之戰中,英軍與清軍對比雖然處於弱勢,但是大部分是處在1/2~1/4之間軍力對比,英軍在這些戰爭充分發揮武器與戰略的優勢取勝乃是屬於常理可度的范圍之內。到最後的鎮江之戰時,清軍可戰之兵僅2800,而英軍則已經達7000人左右,由此可知,到戰爭最後階段,英軍甚至一度形成了局部戰場的優勢,對清軍呈碾壓之勢。

真正的鴉片戰爭其實並非我們想象中恐怖的吊打模式,清軍雖然總體數量巨大,但是可用於戰爭中的數量卻不盡如人意,尤其是清朝自然落後的軍事建制與運兵條件,導致清軍在大戰略調度與局部戰場兵力調配方面的效率低下至極,各個軍隊之間的協調配合幾乎為零,導致處在數量弱勢的英軍可以在戰場上實現局部相對優勢,對作戰英勇的清軍實施一邊倒的屠殺。

參考文獻:1.鴉片戰爭時期的中英兵力,《歷史研究》

2.中國全史百卷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