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晉末多少事》第11章 2張紙,3個字
  孫青草點頭:“兩位師兄放心,等到我長大了,一定帶著師弟們去給兩位師兄幫忙!”

  杜英和王猛不由得對視一眼,得,這人還沒出山,小弟就已經有一群了。不過離別在即,兩人也笑不出來,只能蹲下來又和幾個小師弟們說了說話,便揮手告別,向山下走去。

  等到杜英和王猛離去,孫青草方才抬頭看向負手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的法隨:“師傅?”

  “嗯?”

  “兩位師兄會回來嗎?”

  法隨沉吟良久,方才說道:“假如他們不回來,我們就去找他們!”

  “好!”小孩子們正是好玩的年紀,一說可以下山,一個個自然是高興應諾。

  而孫青草則撓了撓頭。

  下山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麽奇怪的事,師傅就經常下山,有時候師兄也會幫著師傅下山采買。可是這一次······感覺並不是那麽簡單。

  不過自己年紀還小,這些都不懂,需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不然自己要是太笨了,以後都沒有辦法幫助兩位師兄。

  法隨也看著自己兩個徒弟逐漸消失在山路上的身影,心中只能祝福他們一路平安。

  山上是困不住這兩個年輕人的,這一點法隨很清楚,因此他從一開始就很擔心,曾經在和杜明的信中提到過這件事。

  王猛也好,杜英也罷,絕對不會安安心心的在山中做一輩子的隱士,看著外面潮起潮落,卻毫不動心。

  王猛到底是自家的徒弟,自己點頭就可以讓他下山,但是杜英不一樣,到底法隨只是幫著杜明教導孩子罷了,哪怕法隨很清楚,杜明把自己的兒子送到華山中來,就是希望未來有一天杜英有可能出山於亂世之中做出些事業。

  杜家所在的涼州實在是太遠了,在這亂世之中的確是偏安一隅、保全家族的好地方,但是絕對不是順潮流而動、建功立業的好地方,等到中原有什麽消息再傳到涼州,為時晚矣。

  因此即使借助父親的力量,杜明在關中也有很多眼線可以用,但是他依然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在第一時間把握住機會。

  當然了,身為一家之主,杜明也不可能把象征家族傳承的嫡長子送出去,因此在華山的,是次子也是庶出的杜英而不是嫡長子杜葳。

  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杜明把讓家族繁茂的希望寄托在了長子身上,而把成為亂世之中英傑的希望寄托在了次子的身上。

  在之前就得到杜明準確的答覆之後,法隨才會放心讓杜英下山。

  也是時候讓這兩個孩子歷練一下了。

  現在雖說是兵荒馬亂,但是兩個成年男子,還不至於連自保的本事都沒有。

  而通過杜英和王猛的對話,法隨已經很清楚,這兩個小家夥估計早就有類似的想法,只不過之前一直沒有山下的詳細消息,所以一直都憋著呢。

  既然已經各自有了各自的打算,法隨自然而然的保持了沉默。

  尊重他們自己選擇的路,讓他們自己去闖蕩吧。

  因此法隨並沒有多說什麽,自己所說的一些話,反而很有可能會給他們無所謂的干擾。

  ————————--

  走在山路上,王猛從衣袖之中掏出來折疊好的紙,對著杜英揚了揚:“師弟,你的呢?”

  杜英笑著從袖子中拿出,展開。

  兩張紙湊到一起,一模一樣,上面同樣寫著“桓征西”三個字。

  杜英把紙收起來。

  王猛很好奇:“師弟好像很淡定?”

  “意料之中。”杜英很從容,一副一切盡在我掌握之中的樣子。

  王猛愣了愣,自家師弟給自己的印象,有的時候很聰明,似乎天下大勢也不過他翻覆手,有的時候又有必要提點一下才會開竅。

  這家夥到底是在裝傻充愣還是天生稟賦?

  杜英也覺得奇怪,自家師兄這是什麽眼神,懷疑自己的智商?

  好吧,自己的智商可能的確沒有什麽好懷疑的,沒有他高應該是必然,不過自己智商不夠,記憶可以來湊啊。

  閉卷考試做成什麽樣子得看天命,但是開卷考試再做不對,那就真的是沒腦子了。歷史上王猛下山去拜見桓溫,這是杜英本來就知道的答案,所以他很清楚王猛會寫什麽。

  而且杜英本身也打算去找桓溫。

  找涼州要來旗號,那還得再去找桓溫要點實惠的東西。

  “桓征西能夠給予我們多少想要的?”王猛摩挲著下巴。

  杜英瞥了他一眼,我不相信你之前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不過很顯然王猛自己還沒有拿定主意,換句話說,他並不知道到底能夠從桓溫那裡獲得什麽,又或者桓溫能不能給自己想要的。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這個時代消息的不暢通,王猛能夠知道的也就只有零零散散的消息,就算是他有著強大的邏輯和思維以及豐富的經驗,還是很難做出從全局出發的判斷。

  相比之下,杜英作為一個穿越客,雖然不至於說對這段歷史了如指掌吧,但是至少一些節點性的事件還是知道的,因此他仿佛身在雲端之上,在局中,又超乎局外,自然很多事能夠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

  歷史上的王猛在桓溫西征的時候一度想要追隨桓溫,可是經過和桓溫的徹談,在讓桓溫賞識他之後,反倒是放棄了這個想法。因此反過來說,實際上王猛一直到那個時候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

  立足關中,安穩一方,進而圖謀天下。

  在他的眼中,桓溫顯然不足為憑。

  雖然桓溫堪稱梟雄人物,但是長期以來他的發展受到東南建康朝廷的掣肘,無論是桓溫進攻巴蜀還是後來的三次北伐,實際上都是在努力的掙脫建康朝廷的束縛罷了,想要形成和王謝兩大世家的分庭抗禮,並不是真的意欲收復北方。

  因為桓溫自己也清楚,建康府朝堂上的各大家族絕對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收復北方的。當年郗鑒、祖逖再加上一個濫竽充數的殷浩都沒有做到的,他們絕對不允許自己做到。

  一旦那樣,這朝廷就會是桓溫的朝廷,而不是東南士族的朝廷。

  當初王導面對“風景不殊”的感慨,喊得口號足夠響亮,可是最後呢,還不是根本沒有什麽北伐的大動作。

  喊喊口號可以,你們要是真的北伐成功了那可不行。

  北方的世家首先就會竄過來爭名奪利,南方世家還怎麽過把持朝政、說一不二的好日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