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風起南海 ()”查找最新章節!
伊夷模的決死衝擊也不能完全沒有戰果,他燒掉了黃巾軍一半還多的霹靂車,另外一小半由於黃巾軍輔兵和俘虜的救火,而被保住了,不過也有一些被損壞了,需要修繕,這讓丸都城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當黃巾軍霹靂車的發射停止之後,伯固重新上了城頭,他一上城頭,便看到城下黃巾軍一員將領單槍匹馬站在城下,他的銀槍槍頭上挑著一顆首級,雖然離得很遠,可是伯固也能看出,那是自己的愛子伊夷模的頭顱。
伯固一口老血噴了出來,他的身體已經越來越差了,又如何能夠受得了這樣的刺激?
伯固的主簿然人撲了上來,將伯固搖搖欲墜的身體抱在了自己的懷裡,哭喊著:“大王,不能這樣下去了啊!”
伯固勉強按捺住了想要吐血的感覺,他對然人道:“那依你之見,該怎麽辦啊?”
然人道:“敵軍勢大,大王,不如咱們降了吧?”
伯固的眼睛瞪了起來,他盯著然人,看來是不能接受他的建議。
不過然人也不懼,因為伯固投降不是一回兩回了,每次和漢人打不過的時候他就投降歸附,現在被打得這麽慘,投降也沒有什麽心理壓力,雖然伯固死了個兒子,可是他的兒子有好幾個,這也算不了什麽。
然人道:“趁現在漢人不攻了才正好投降,若是漢人將城牆攻破了,那個時候投降都來不及了。”
伯固突然從身邊侍衛的腰間抽出了鋼刀,一刀便將然人的頭顱斬了下來,旁邊的人都嚇傻了,伯固似乎恢復了年輕時候的雄風,他慨然道:“我已決意死守,還有誰來勸我投降的,有如然人!”
然人是伯固最親信的臣子之一,連他都被伯固斬了,誰還敢勸伯固投降?
於是,伯固馬上安排手下的臣子緊急動員城中百姓,將城中的男丁每人發了一把武器,便讓他們上城防守。
伯固以往幾次主動歸附大漢,都是因為他知道大漢是要面子的,只要你歸附他就行,並不深究你的其它行為,可是這一次黃巾卻並不在乎面子,而是要將高句麗滅國,伯固當然不能再投降了。
高句麗立國已經將近兩百年,而伯固已經是第七代高句麗王,對於他來說,高句麗是祖宗創立的基業,眼看就要滅亡在他手裡,他又如何肯投降?哪怕殉國而死,死後也好去見祖宗啊!
城下,趙雲看到城中的百姓哭爹喊娘的被驅趕上城頭,修繕城牆上被砸塌的部分,他就知道,伯固這是準備死守了。
不過他也不急,而是讓周倫修理損壞的霹靂車,然後繼續打造霹靂車,反正這周圍草木繁盛,不愁原材料,要不了幾天,他們又有足夠的霹靂車可用了,而伯固還有足夠的騎兵出城毀車嗎?
這幾天,趙雲也沒閑著,他讓手下的騎兵輪流盯著城中的守軍,輪空的便到周圍截殺那些來勤王的援軍,也是斬獲頗豐。
幾天之後,周倫又打造了上百架霹靂車,他將所有的霹靂車都推到了城下,開始發射石彈,今天他們決意要將丸都城打下來。
石彈鋪天蓋地的砸向了丸都城頭,丸都城上那些助守的百姓看著天上飛來的石彈,一個個嚇傻了,都不知道躲,不過他們就算是躲也沒地方躲,第一輪石彈飛來,他們就被砸死了不少,城頭上一片慘叫聲。
等第二輪石彈飛過來,有人乾脆從城頭上跳進了城裡,哪怕是跌斷了腿,也比被石彈砸成肉醬要好得多。
就這樣,石彈一輪一輪的飛過來,黃巾軍根本就不派人攻城,
只是用石彈攻擊,伯固想要多拖幾個人下水都沒有辦法,他的守軍胡亂放箭也沒用,根本就射不到操作霹靂車的輔兵,霹靂車就是這個時代射程最遠的兵器之一了。伯固站在城中壘起的一座高台上,面色鐵青的看著他的城頭上血流成河,已經成了一片人間地獄,卻束手無策,他明白,他完了,高句麗國也完了,200年的祖宗基業,就要斷送到他的手裡了。
石彈砸了一個多時辰都還沒有砸完,黃巾軍的石彈似乎無窮無盡一般,這實在是讓人絕望,沒辦法,黃巾軍抓的俘虜都已經有上萬人了,這麽多人一起製作石彈,效率還是很高的。
其實, 伯固不知道,這還是黃巾軍手下留情了,要是他們用霹靂車投擲火油彈的話,那整座丸都城會被全部燒光。
因為周曄攻打高句麗的主要目的不光是滅國,還要佔領他們的土地,向這裡移民,這樣才能徹底解決高句麗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當然要留下丸都這座大城。
以往大漢看不上高句麗的苦寒之地,隻讓他們歸附就行,而後來曹操曾經攻陷過丸都城,卻只是毀掉了這座城池,就撤退了,這讓高句麗人幾十年後又重新建起了這座城市。
周曄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了,所以他不讓趙雲燒掉這座城池。
看到城牆已經搖搖欲墜,而城頭上一個人都沒有了,伯固下令道:“殺掉城中所有的人,放火燒掉城池,就算是死了,我也不讓漢人得到丸都城。”
可是沒人回答他,伯固驚愕的回頭一看,原來是然人的兒子乙利雲帶人站在了他的後面,而他的侍衛已經一個人都沒有了,乙利雲道:“給我殺了他,他已經不配做大王了,他沒有權力拉著全城的人給他陪葬!”
乙利雲的手下如狼似虎的衝了上來,伯固想要拔刀抵抗,可是他一個老人,又如何敵得過這些壯漢,很快他便被亂刀分屍了。
沒多久,乙利雲便開城投降了,而伯固的兒孫姬妾也全部被他捆了起來,作為獻給黃巾軍的禮物。
至此,立國一百九十八年的高句麗滅亡。
初平元年七月,雲與周倫滅高句麗,高句麗王伯固為主簿然人之子乙利雲所弑,丸都城中八萬人皆降。--陳壽.《楚書.趙雲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