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白馬關郎》第二百六十九章 武舉之爭
關泰出生後,關索的生活變得比往常更為地忙碌和豐富。

白天,關索繼續在軍營裡操練蠻兵,並與謝金和葛憲一同指點眾人的射術。蠻兵們膂力過人,所欠缺的無非是準頭,軍中紀律的磨練讓他們擁有了極好的耐心,只要按照關索的方法反覆操練,射術自然會有所提升。

“上弦!拉弓!放!”

“下一隊,上前!”

洪亮的號令聲回響在寨中,蠻兵們在關索的監督下日複一日地認真操練,關索欣慰地注視著自己的部隊,相信他們一定會在日後的北伐戰爭中大放異彩。

到了晚上,關索則回到家中,與妻兒共享溫情時光。

經過奶娘的指點,關索已經學會如何抱娃和簡單的哄娃了,只是關泰現在正是大哭大鬧的時候,吵著要喝奶的他,偶爾也會亂揮亂抓,沒少讓關索吃苦頭。

“這小娃力氣真是不小呢!”關索將關泰交給奶娘後,撓了撓被兒子抓紅的下巴,滿懷期待地笑道,“將來一定是個練武的好苗子!”

一聽關索想讓自己還沒滿月的兒子去練武,鮑淑芸卻是有點不樂意了,嘟噥著嘴嬌嗔道:“夫君現在就想這些,未免也太早了點吧!”

果然當了母親之後,丈夫的地位就要不自覺地下降,關索卻也不介意,只是莞爾一笑:“我們關氏乃將門之家,泰兒於情於理,都應該學習武藝。”

“不過夫人放心,我會努力在泰兒長大成人前,助大漢一統天下!”關索又輕撫鮑淑芸的手背安慰道,“到時天下太平,便不會再有征戰了!”

看到關索認真嚴肅的神情,鮑淑芸知道自己的丈夫志向遠大,絕不會沉浸在溫情之中,唯有緊緊地抱住關索,柔聲道:“夫君日後上了戰場,還當珍惜自身!切莫丟下我們母子……”

關泰平安降生後,關家下一件即將忙碌的大事,便是正家主關平的婚事。關泰滿月後,關府上下張燈結彩,關平經過這段時間的療養後,騎馬慢行已不成問題,自然親自前往楊洪家,迎娶了楊家千金。

楊洪出自犍為武陽十分有名的大族,加上為官多年,人脈極廣,因此到關府慶賀楊洪嫁女的蜀中大臣極多。加上關氏兄弟這幾年在成都積累的人緣,今日的婚禮比關索當日更為熱鬧,賓客絡繹不絕。

說起來,楊洪為人心地清亮,廉潔為公,且對季漢忠心耿耿,對關家來說確實是個聯姻的好對象。而楊洪又十分欣賞關氏兄弟少年有為,當初也十分樂意將女兒嫁給關平。今日大喜,楊洪除了以長輩的身份祝福關平外,也不忘勉勵關氏兄弟。

喜慶的日子,大部分人都是面帶笑容,心情愉悅,但也有不少人對關家現在的處境暗暗泛起酸水。

本以為關羽死後,關家會一蹶不振,未曾想關羽的三個兒子竟如此了得,不僅備受朝廷器重,如今還能和楊洪皆為親家。

想來再過十幾年,關氏兄弟沒準會成為季漢的棟梁之才,這對益州一些本土世家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

看到在主桌上和楊洪相談甚歡的關索,很多人都清楚他才是關家複興的關鍵,個別心裡不平衡的,來日甚至想找機會,殺殺關索的威風。

話說回來,不僅關府喜事連連,季漢在這個秋天也迎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荊州在馬良等太守官員的努力下,第一年的收成十分不錯,已經基本可以保證下一年的自給自足,這無疑減輕了益州的負擔。

而且隨著南中的平定和越雋道路的打通,許多珍惜物資也不斷運往成都。諸葛亮讓糜竺繼續負責整合商隊,

盡可能地將蜀中的特產賣往魏吳兩國,換取錢糧。季漢的經濟和民生都開始複蘇,國庫也不斷充實,內憂外患都先後得到了解決,諸葛亮見時機成熟,便覺得是時候采納關索的建議。

這日早朝,在處理完幾件簡單的事情後,諸葛亮見再無要緊事後,便向劉禪進諫道:“陛下,眼下國中太平,人心安定,臣以為可在成都興辦武舉,為國家擇選將才,以備日後北伐!”

“何謂武舉?”不僅劉禪大為不解,絕大部分的文武官員也是第一次聽到“武舉”這個詞。

唯有關索的內心滿懷期待,既是諸葛亮開口,武舉的興辦定是十拿九穩。

“所謂武舉,乃是為武人所設立。”諸葛亮在朝堂上徐徐解釋道,“臣想來成都多有精通武藝兵法之富貴郎君,乃至平民百姓。朝廷可廣招人員,為其設立比試,並以成績選拔人才。”

關索心中了然,畢竟第一次興辦武舉,諸多事宜尚不熟悉,一下子面向荊益兩州,一定會引發不小的混亂,倒不如先在成都舉辦,等進行順利後,再面向整個季漢。

“此舉大漢曾有先例。”諸葛亮繼續說道,“平帝、成帝、安帝皆令公卿舉地方勇猛知兵者,以防災變。今番我大漢用比試之法,既可彰顯公正,更可挑選真才實乾之人。”

聽完諸葛亮的一番言辭後,劉禪略有心動,覺得這倒是個很有意思的新奇嘗試。然而,不少文官卻是微微皺眉,諸葛亮所說的武舉勢必會讓不少武將之家乃至平民百姓得利,朝廷如此重武輕文,只怕不合大體。

更有人覺得諸葛亮此舉是借武人之手,打壓益州本土官員的勢力。

“陛下,臣附議!”老將趙雲第一個出列道,“數十年前,先帝與群雄起兵,也不斷招攬賢才,更有不分貴賤,破格提拔者。今日我大漢人口土地均不如魏賊,正可用武舉為朝廷選拔良將!”

站在趙雲的立場,武舉對國家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對他本人來說同樣也有好處,他的長子趙統如今二十有五,自幼跟他學習武藝,也算是出類拔萃,趙雲相信他能在武舉中表現出眾,並受到諸葛亮的器重,得到更好的晉升良機。

不少武將也有著和趙雲同樣的念頭,希望子嗣可以一展所長,因此紛紛出列讚同諸葛亮興辦武舉的建議。可就在這時,符節令孟光突然出列反駁:“陛下,臣以為武舉之事大為不妥。”

“噢?有何不妥?”劉禪詫異地問道。

“想我大漢數百年選用官吏,當察其品行操守,若不明孝悌之道,便是有才也不可為官!”年過六旬的孟光亢聲說道,“武將更事關三軍乃至國家安危,豈能唯以武勇為重?”

孟光的官爵雖然算不上顯赫,但此人在漢靈帝時期就在大漢朝中任職。入蜀避難後,劉焉與劉璋父子都對他極為禮遇,因此孟光在蜀中頗有資歷和威望,劉備平定益州後也讓其擔任議郎,負責蜀中制度。

加上孟光心直口快,有時候會直接指出問題所在,甚至不給人一點面子,因此他在蜀漢遭到不少人忌恨,仕途並非十分順利。

眼下孟光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武舉不注重武者品德的考察,不少大臣也都竊竊私語,認為孟光所言不無道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