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雄起吧大秦》第一十三章 諡號
  嬴駟心中的憤怒是可想而知的。

  他適才繼位,威望不高,人心不服,這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可是嬴駟絕不能容忍自己的臣子,在大庭廣眾之下,在自己的面前跟潑婦罵街一樣爭吵不休,將他嬴駟視若無睹!

  國君,就應當有國君的威儀。

  嬴駟絕不慣著群臣!

  “公子虔之事,寡人自己處理。眼下先君新喪,凡事都要仰仗二三子與寡人一道操持。諡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先君已薨,煩勞二三子根據先君生前之功績,蓋棺論定,以告慰先君的在天之靈。”

  諡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諡號是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始於西周。周公旦和薑子牙有大功於周室,死後獲諡。這是諡法之始。

  諡法制度有兩個要點:一是諡號要符合死者的為人,二是諡號在死後由別人評定並授予。君主的諡號由禮官確定,由即位君王宣布,大臣的諡號是朝廷賜予的。諡號帶有評判性,相當於蓋棺定論。

  昔日楚太子商臣率領宮中的禁軍包圍王宮,並且逼楚成王自殺。楚成王請求吃了熊掌以後再死,企圖拖延時間,等待外援,但商臣不答應。

  楚成王又詢問自己薨後,商臣給的諡號,接連幾個成王都不滿意,最終定為“成”,他這才上吊自縊而亡。

  諡法初起時,只有“美諡”、“平諡”,沒有“惡諡”。

  善、惡諡號則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後,即周厲王因為暴政“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等被諡為“厲”,另外還有“私諡”。

  老太師甘龍隨即出列道:“君上,臣以為先君在位期間,遷都鹹陽,建立縣製行政,開阡陌,重視農桑,對外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拓地至洛水以東,使大秦國力日強,功莫大焉!”

  “是故,根據諡法,能思辯眾曰元,別之,使各有次。行義說民曰元,民說其義。始建國都曰元,非善之長,何以始之?主義行德曰元,以義為主,行德政。”

  “先君諡號秦元公,再好不過。”

  嬴駟微微頷首,但是沒有說話。

  上大夫杜摯一臉讚許地道:“君上,老太師所言極是。先君允文允武,功蓋宇內,施恩於臣民,遷都於鹹陽,國人都稱德政,先君諡號秦元公,實乃妙哉!”

  “不可!”鹹陽令王軾又出列道:“君上,元者,始也,大也。先君勞苦功高,元之一字,尚且無法概括先君的畢生功績!”

  “哦?不知鹹陽令認為,先君當諡何號為好?”甘龍老神自在地詢問道。

  “先君之諡號,應諡‘聖’或者‘君’!”

  “什麽?”

  老甘龍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瞪著眼睛,差點沒笑出聲。

  “聖?君?鹹陽令,你莫不是糊塗了!這聖與君之諡號,豈是能隨便定的?遙想商之成湯,周之武王,名動天下,功蓋寰宇,尚且無有聖君之諡號。秦國如此狂悖,為先君加上這等諡號,恐為天下人不齒,為列國所恥笑啊!”

  “哼!有什麽好取笑的?難道賢明如先君,都配不得這等諡號嗎?”王軾還在據理力爭。

  不得不說,王軾對於逝世的嬴渠梁還是十分忠心的,時常感念於其知遇之恩。

  不過這“聖”、“君”的諡號還真的不能隨便蓋棺論定的。

  這是絕對上等的美諡!

  似神、皇、帝、王、公、君、聖等美好的字眼,都在諡號的行列當中,只不過自古以來,真的沒有誰敢取這種諡號——遭不住。

  就跟後世的黑澀會一樣,他們講義氣,拜的是關公,好的是青龍,還喜歡紋身的那一種。但是他們絕不會蠢到在身上搞什麽“左青龍,右白虎”的紋身,更不會把關公,尤其是開眼的關公紋在身上!

  為何?

  他們受不起!

  包括嬴駟在內,眾人都一臉古怪地看著王軾,似乎都以為後者得了失心瘋,竟然能想出這等“諡號”!

  就嬴駟所知道的,根據諡法,賞慶刑威曰君,能行四者。

  從之成群曰君,民從之。

  揚善賦簡曰聖,所稱得人,所善得實,所賦得簡。

  敬賓厚禮曰聖,厚於禮。

  每一個諡號,都不能隨便蓋棺論定!

  甘龍不屑的嗤笑道:“王軾,老夫看你學富五車,亦是飽讀之士,為何能說出這等不顧綱常倫理,不顧禮儀之言?聖、君之諡號是能隨便取的嗎?”

  “先君如何當不得聖、君之諡號?”王軾昂著頭道。

  “哼,先君還真的當不得此等諡號!老夫通曉《周禮》,如神、皇、帝、王、公、君、聖之諡號,皆非人君所能企及,除非其功蓋三皇五帝,不然還真的受不得!”

  甘龍朗聲道:“昔日先君繼位之初曾雲,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為何諸侯卑秦?蓋因獻公之前,秦國有四代亂政!君上若是不管不顧,采納王軾之言,為先君定諡號為‘聖’,必將為天下人所恥笑!貽笑大方!這難道是先君想要看見的嗎?”

  “這……”王軾欲言又止。

  “哈哈哈哈。”

  看了一陣,嬴駟終於發出了爽朗的笑聲,說道:“老太師所言,甚是有理。聖、君之諡號,不是誰都能受得起的。其實在寡人的心目中,先君之文治武功,類比穆公,當諡號為‘文’比較妥當,只可惜我大秦文之諡號已經有主。”

  文,可是一個美諡中的美諡!

  後世的曹孟德在彌留之際,曾詢問曹丕會給自己上什麽諡號,說了幾個都不甚滿意。曹操想要“文”的諡號,並自比周文王。

  按理說,這魏文王的諡號曹操是當得起的,他都文治武功可謂是曠古爍今,少有帝王所能企及。但是曹丕不樂意,曹操把“文”的諡號搶了,自己日後該諡號什麽?

  “文”是上的美諡,再次一點就是“武”。

  但是曹丕的軍事能力不行,沒什麽能拿得出手的戰績,估計百年之後,群臣都不會上諡號為“武”。故而曹丕一不做二不休,給曹操上諡號為“武”,自己則是成了魏文帝!

  聞言,甘龍微微頷首道:“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湣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如此看來,先君的確當得起‘文’之諡號!君上,不若以二字之諡如何?”

  “二字諡號?不知老太師有何高見?”

  “先君仁德愛民!按照諡法,柔質慈民曰惠,知其性。愛民好與曰惠,與謂施。不若定先君之諡號為‘惠文’,秦惠文公如何?”

  娘希匹的,這老小子把自己日後的諡號都搶了!

  嬴駟搖搖頭道:“不妥。惠文二字尚且無法概括先君畢生的功績。”

  他又看見衛鞅一直在下面不發一言,故而詢問道:“商君,你認為應當給先君上什麽諡號較為妥當?”

  衛鞅欠著身子,說道:“君上早在先君薨前,就已經與臣商議過。先君仁德,寬仁為懷,不求什麽美諡,但為‘孝’之一字即可。”

  “秦孝公?”嬴駟愣了一下,旋即點頭道:“五宗安之曰孝,五世之宗。慈惠愛親曰孝,周愛族親。秉德不回曰孝,順於德而不違。協時肇享曰孝,協合肇始!既然是先君遺願,寡人自當遵從,以‘孝’為先君之諡號,二三子可有異議?”

  “臣等附議!”群臣都山呼道。

  “君上!”王軾仍不甘心。

  “就這樣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