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琤覺得自己看住了試卷,就像是貝多芬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剩下的就灑灑水啦,試卷評閱什麽的就隨考官,這回考官的人選算是她精挑細選,總不會再出現什麽錯誤信號。且松松手,得讓他們發揮主管能動性,他們才能積極工作,料他們也翻不出什麽大浪。
呂琤把注意力又重新放在了死囚替換一事上,死囚替換已經追查了有三五年了,明線暗線,先階段能動員的都已經動員了。
死囚替換,在呂琤心裡可能是件頂頂重要的大事,但在皇帝心裡就是件可大可小,沒那麽重要了。但在這些年的追查中,呂琤卻窺探到了幕後的一些糾纏,死囚替換其實只不過是利益鏈條中的冰山一角。它牽引勾連出的龐然大物才是讓皇帝心生忌憚,不敢輕舉妄動的。
呂琤也一樣,就算她熱血難涼,但是一次性接收了共三周目的失敗教訓,足以降溫,讓她能夠更加冷靜謹慎地思考問題。最重要的是,此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事影響到她能不能躺平一輩子,無病無災壽終正寢。假設她視而不見那麽後期會不會變成龐然大物,動搖她的根基,最後威脅性命,死於非命?
呂琤不清楚,呂琤越想越恐怖,畢竟當皇帝的三個周目時都是沒有記憶,只是選擇不同,有輕微的即視感而已,莽莽撞撞衝一波的結果就是崩盤,而且速度還挺快,她都沒活過年富力強的時期。
最後一周目,有記憶是優勢,同時也是枷鎖,每個選擇的不同都可能引起巨大的改變,不能迷信記憶,這就是蝴蝶效應。
死囚替換它跟驛站、邊軍、京都保護傘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難以單剖解決。
至於寫出死囚替換,隱喻諷刺現實的柳瑾先生,在完結後第一時間換了個住處,又換了個筆名重新奮鬥在隱喻諷刺現實第一線。筆名用完就扔頗得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戰術精髓,實乃當代魯迅。
就連刊登柳瑾先生文章的報社都頂著巨大的壓力。期間無數權貴都明示加暗示,壓力層層加。好在綠醫(呂琤親信,管報社的)和報社背後是都是呂琤。
呂琤也根據綠醫的匯報,在小本本上記下一個個名字,也沒什麽意思,就是想了解了解。
綠醫和報社頂住了層層加壓後,日子就好過多了。權貴們是默契非凡,同時中斷了施壓,並向其表示一切都是誤會,他們就是收到了小人挑釁,以及對一些文章對他們個人隱私泄露有些不滿,對報社絕無敵意,都是仆役的失誤,領會錯了他們的意思。
眾權貴幽幽談了口氣:毀不該輕信打短工的仆役,若是用些可信的長仆,變也沒有這等誤會了。誤會,誤會,實在是誤會!回去定要把壞事的短工仆役解雇,扣工資,以儆效尤!
明面上是一面風平浪靜,暗地裡小動作卻是一刻也不曾斷過。
呂琤在思考,這一團亂麻,能不能趁著視線被春闈吸引的期間多做一些事,理理線頭,能拆出一根線也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