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請你在黎明之前呼喚我》番外345 諸道所生
  諸道所生,皆有境界

  壹

  姑蘇城外的寒山寺裡,有一老一小兩個和尚。

  沒人知道老和尚從哪來,叫什麽,親人是誰,只知道從村民有記憶起,老和尚好像就一直在這,守著這間逐漸破敗無人問津的寺廟,春秋冬夏,寒來暑往,一年一年,皆是如此。

  老和尚話少,也不與村民們交談,但是每逢誰家需要祈福誦經做法事,老和尚總是不等村民來請,自己拂一拂袖子便去了。

  末了也不收任何東西,隻把拿著佛珠的手豎放到胸前,朝西方日落之處微微躬身,洋洋灑灑的說一句“君子謀道不謀食”。

  村民們雖聽不懂,但看老和尚這副樣子,心裡便生敬佩。

  寺廟荒蕪,鮮少有人祭拜,自然也沒有什麽香火錢,老和尚便在寺廟的後院辟一塊地,化齋的時候向村民們討些菜種子,撒在這塊地裡,也不松土,也不澆水,任它自生自滅。

  村民們都笑說,這老和尚啊,以前一定是大戶人家的,十指不事農桑,不沾春水。

  在老和尚第四次把野草錯當青菜放到水裡煮時,村民們實在忍不住了,紛紛踏進寺廟,手把手教老和尚如何松土,如何種菜,如何區分野草和青菜。

  貳

  這天午後,老和尚打坐完便提起空空的水桶去村外的河裡接水。

  河水清冽,一葉扁舟過,便泛起層層水波,老和尚想起幾十年前泛舟池塘采蓮的情景,耳邊仿佛還回蕩著表妹妹的笑聲,那府邸……還在不在啊。

  不知過了多久,河水打濕了僧鞋,老和尚才回過神來,抓著水桶在河裡一蕩,站起身剛想離開,便看見遠處悠悠飄來了一個木盆,心下生疑,便等著那木盆漂近。

  這一看可不得了,那盆裡竟睡著個白白嫩嫩的娃娃。老和尚趕緊找了一個樹枝,將木盆撥了過來,抬到岸上。

  這娃娃也不知從哪漂來的,生的可愛,睡得也香香甜甜的。老和尚仔細在盆裡翻了翻,除了一床小被子,並沒有什麽書文信物之類的東西,大概就是個棄兒吧。

  老和尚把木盆連同小娃娃抬回寺廟,便洗了手抱起娃娃朝村子裡走去,老和尚挨家挨戶的敲門,挨家挨戶的解釋,但是沒有一家願意收養這個來歷不明的孩子。

  佛家之人,以慈悲為懷,老和尚咬咬牙,便將孩子留在了寺廟裡自己扶養。

  村民們雖然不願意收養這個娃娃,但還是心裡可憐他,時不時把娃娃領回家吃飯。就這樣,小娃娃東家一口西家一口的,也平安長大了。

  娃娃叫老和尚師父,自然是入了佛門,做了一個小和尚。

  小和尚會說話了以後,老和尚便教他識字誦經,詩詞文章。小孩子貪玩,經常學不了多長時間就纏著老和尚帶他出去化緣,可是到了村子裡,小和尚又追追蝴蝶,采采花,跟著村子裡的孩子跑來跑去,一點也沒有要化緣的意思。

  村民們看著這一老一小,雖然歡喜,卻也常常在背後感歎他們的身世悲慘。

  有了這個小和尚,廟裡也不似從前那麽冷清了,就連總是敬人於千裡之外的老和尚,周身也添了些讓人想要靠近的柔軟和慈祥。

  村民們夜晚路過寺廟,也總能聽見老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講的什麽呢,無非就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但是每次講到這都會被小和尚打斷,

  “師父,應該是從前有個村,村裡有個廟。

”  “好好好,從前有個村,村裡有座廟……”

  蒼老和童稚的聲音襯著昏黃的燭光,倒也有些歲月靜好的溫馨。

  叁

  不知不覺間,十幾年過去了,小和尚已及弱冠,老和尚也又老了一些。只是可憐這小和尚生的俊,村子裡有姑娘的人家都暗暗可惜,若他不是個和尚,把自己家的姑娘許配過去也著實不錯。

  這天,小和尚跪在老和尚面前,磕了三個頭,

  “師父,我從小到大受您的指教,讀了那麽多聖賢書,我也想效仿古人,外出遊歷一番。這佛堂,可能終究也不是我的歸宿,還俗與否,能否等我回來之後,自己決定。”

  說完,便又磕了三個頭。

  老和尚聽此,微微的歎了一口氣,彎身將小和尚扶起來,

  “罷了,這樣也好。”

  然後轉頭去佛像後拿出了一個布袋子,遞給他。小和尚將布袋子打開,裡頭竟沉甸甸的都是銀子,小和尚睜大了眼,看向老和尚,不明所以,

  “這是我初入佛門時隨身的銀兩,現在將它予你做路上的盤纏吧。你,今晚就走吧。”

  說完揮了揮手,轉身坐在蒲團上,閉上眼睛輕輕誦經。

  小和尚聽完,又跪了下來,眼圈通紅,向著老和尚的背影,最後重重的磕了一個頭,

  “師父,徒兒不孝,待徒兒回來,一定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師父您,保重!”

  小和尚轉身,拭了眼角的淚,向大門走去。

  “君子謀道不謀食!”

  最後這句,老和尚不知是說給小和尚,還是說給自己聽的。

  這天夜裡,老和尚就坐在蒲團上,一動不動,誦了一夜的經。

  肆

  小和尚走後,村民們看著老和尚又重回以往的孤獨,讓人心疼,便都對小和尚略有微詞。

  後來新皇登基,年輕的皇帝為了給逝去的父王祈福,便大赦天下,同時對全國所有的寺廟翻新重修,寒山寺也如此。

  再後來,寺裡多了些年輕的和尚,老和尚便成了住持,寒山寺也改名為了皇恩寺。

  廟宇變得氣派了,自然就有人拜佛祈福,寺裡也有了些香火的收入,但老和尚還依舊種著後院的那塊地,有人問他,他便笑笑,說“君子謀道不謀食”,香客們便更覺老和尚通透仁愛,一傳十十傳百,皇恩寺的名氣也更大了。

  這年冬天,初雪飄零之際,小和尚回來了,依舊還是走時的那件僧袍,依舊還是那副固執的少年之氣。

  老和尚握著小和尚的手,就這樣一直看著,看著,看著他洗得發白的僧袍上的補丁,看著他比以前黑瘦的臉龐,看著他又竄高了的個子,看著他通紅的眼睛,就這樣靜靜的,誰也沒有提還俗的事情。

  小和尚看著老和尚,便不自覺地把眼前這個蒼老的身體與想象中那個紈絝桀驁的少年融合在一起。

  那,是他遊歷路上聽到的故事。

  京城啊,有一戶富貴人家,祖祖輩輩世代為官,後來還出了一個閨女,入宮做了貴妃,便又平添了一些金貴。這一輩的子孫中,只有一個嫡出的男娃兒,不用說,定是萬千寵愛於一身,自出生起便穿金戴銀,誰也欺負不得。

  後來男娃兒長大了,就成了當地有名的紈絝子弟,不學無術,目中無人。後來家道中落,又負了良人,良人死,少年瘋。有人說在良人的家鄉姑蘇見過少年,可到底是真是假,誰也不知。

  但小和尚知道,這是真的,不僅如此,那少年還出家當了和尚,後來還撿了一個隨河水漂流而來的棄兒,一直至今。

  春天來了,河水破冰,曉風入夜,小和尚看著眼前的花瓣飄落,思緒亂了幾分。

  伍

  第二天,寺裡來了一個富貴之人,想請老和尚出山。原來是黃河決堤,兩岸百姓流離失所,當今聖上體恤百姓,也聽說這姑蘇城外皇恩寺裡有個受百姓尊重的僧人,便著人來請。

  老和尚將身子面向西方,微微頷首道“老衲已是風燭殘年之際,耳不聰目不明,恐耽誤了賑災之事, 還請聖上另請高明。”

  幾句話下來說的不卑不亢,便揮了揮手,轉身離去。那人還準備再說些什麽,只聽見一句“君子謀道不謀食”,便不見了老和尚的蹤影。見狀,那人也沒有多待,隻拜了拜佛便走了。

  當晚,小和尚不見了蹤影,僧人將此事告訴老和尚時,老和尚卻並沒有驚訝,仿佛本來就知道小和尚會走一樣。

  老和尚輕輕坐在蒲團上,

  罷了,他終究還是不屬於這佛堂。

  村民們大都猜出了一二,這小和尚,寺廟翻修時而還,有富貴之路便又反,奈何老和尚一生清明,終是托錯了人啊。

  從此皇恩寺再沒有小和尚,倒是京中多了個從不著葷腥的大人,村民們也不敢再說小和尚的壞話。

  聽說聖上知人善用,這個大人自黃河水災之後,便受了重用,從此為生民立命,功德無量。

  老和尚很久沒有提起小和尚了。

  這天晚上,老和尚照舊坐在蒲團上誦經,入夜時便聽見身後傳來了腳步聲,老和尚沒有說話。後面的人撲通一聲跪下,“師父……”。

  半盞燭火,滿樹清霜。

  老和尚隻淡淡道“君子謀道不謀食。”

  可是師父,何為道,何又為食。

  不懼腹饑,卻擔心百姓無食。

  我也想要萬戶滿倉,護天下萬民一生安和。

  這些話,小和尚沒有說,他看著眼前蒼老的背影,眼底清澈的像一泓清水,容得萬點星光。

  良久良久,小和尚緩緩開口,

  “願師父……求仁得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